“健康中国”之体育与身心健康文化

2017-03-09 02:33:07张勇平张文锁
关键词:健康中国内涵体育

张勇平,张文锁

(湖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健康中国”之体育与身心健康文化

张勇平,张文锁

(湖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体育与身心健康,是人类长期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显著的文化学特征,并赋予丰厚的文化寓意和内涵。使得体育与身心健康的关联性更加突出,文化属性更加显现。加强体育与身心健康的文化建设,从文化的视野和层面来诠释体育与身心健康的文化意蕴,有利于实现人们对体育与身心健康的文化认同、自觉和自信,并积极引导人们科学、合理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有效地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积极融入到整个社会文化的建设和“健康中国”的发展洪流之中去,为“健康中国”做出积极的努力和有益的贡献。

健康中国;体育;身心健康;文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就“加强健康教育,发展健康文化”做出了明确的表述。而国务院关于《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的颁布,则成为“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期间的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建设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并且就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和组织实施做出了全面与深刻地表述。其中,在主要任务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弘扬体育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进一步提升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对体育与身心健康的文化认同、自觉和自信,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当下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课题。要上升到“健康中国”的高度加以论证,并积极融入到“健康中国”的建设与发展之中去,作为“健康中国”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去实施。

1 体育与身心健康

体育,即身体教育。体育文化,即身体文化。[1]其产生与发展过程,均伴随着人类的实践活动,即与人类的实践活动密不可分。体育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类实践的产物。[2]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的文化寓意与内涵也就越来越丰厚,文化属性与特征也就越来越显著,体育与身心健康也不例外。体育与身心健康问题,作为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其中蕴含的文化特性与内涵进行诠释,必将有利于人们对体育与身心健康的深刻认识和理解,有利于人们科学与合理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去,从而有效地获得身心的愉悦与健康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高度关注体育与身心健康问题,使人们能够从文化的高度去理解和认识体育与身心健康,并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更有效的体验和收益。

2 体育与身心健康的文化属性

体育,从狭义上理解,即为身体教育。而从广义上理解,除身体教育之外,还包含了德育、心育等多种教育特性。从认识论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体育的职能和特性,决定了其在规范人的道德和行为,培育人的精神和意志品质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和其它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工作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竞争与压力有增无减,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不同程度地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身心健康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这种情形下,体育锻炼,进入了一些人的视野和头脑,并付诸实践,且获得了较多的和有效的体验——“健康与快乐”。而且,在不断地影响与带动身边和周围的人们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的行列中来,使得更多的人越来越感受和体会到,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并从中获得了更多的快乐体验,“生命在于运动”、“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快乐。”“请人吃饭,不如请人出汗。”等健康的生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从一定角度来说,人们重视体育与身心健康问题,是对生存和生活质量的关注,是自我意识逐渐成熟的表现,使得体育与身心健康的文化属性更加显现,体育与身心健康已成为当代社会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必然需求,并逐渐成为一种新时尚、新常态。与“健康中国”的文化理念高度契合。

3 体育与身心健康的文化内涵

3.1 体育与身心健康文化

从其文化的本质性来说,体育与身心健康,就是人们在参与体育活动中,乃至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影响个体自身保持平稳心态与和谐行为的情绪体验。[2]从其文化的现实性来看,体育与身心健康,就是人们不断适应体育活动中,乃至社会活动中的环境变迁,并积极应对各种不同变化的过程,通过长期的和积极有效的体育实践,人们不断地应对与接受各种问题和挑战,逐渐地去分析与解决体育与身心健康问题。并在这种主动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和更高的自我身心健康发展的能力的过程。体育与身心健康的文化特性和内涵是具有相对性的,在不同的体育文化背景和模式下,体育与身心健康的文化内涵的差异性就是显而易见的,人们总是赋予身心健康其丰厚的文化色彩,不存在有游离于特定文化属性的、纯粹的体育与身心健康文化。从而,表现出体育与身心健康是具有显具的相对性。

3.2 体育与身心健康文化

从其社会的本质上来说,它是属于文化的范畴。“‘体育’作为对自己身体和精神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培育或改造活动,毫无疑问也是一种对人自身的‘人化’,它一开始就是超越本能和自然的实践活动。”[3]由此可见,“体育自身也在创造一种健康文化,推动人类社会进步。”[4]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前进和发展,体育与身心健康的文化寓意和内涵,就会积淀得越来越显现和丰厚,就会融入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生活当中去,并逐渐成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积极地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有效地增进了人们的身心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提升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

3.3 体育与身心健康文化

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性。在我国,各种养生导引术、武术技击、民间游戏、划龙舟、放风筝等体育活动,经历了几千年的承袭、发展、演变,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瑰宝,并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1]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华民族同样有责任和义务将优秀的文化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如武术、气功、养生术、龙狮运动和龙舟等推向世界。[1]我们必须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之上,还要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赋予其新的内涵、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努力提升世界人民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感,以其独特的魅力与丰厚的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一道展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并阔步走向世界。

4 体育与身心健康文化的价值取向

体育与身心健康文化内涵建设与发展,应注重和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价值理念问题:

应提升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与身心健康文化发展的高度,服从和服务于整个社会的大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其成为这个大目标体系中的一个子目标体系加以建设和发展,并不断完善,并积极融入到“健康中国”的大环境中去,为“健康中国”做出应有的努力和有益的贡献。

应积极地与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与大繁荣保持高度的一致,并真正地融入到其中去,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主力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把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培育人们的体育文化认同、自觉和自信为己任,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极大地改善人们的精神面貌,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水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应有效的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先进的文化理念,融入到体育与身心健康文化的内涵当中去,大力发挥体育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凝心聚力、服务社会、促进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人们的劳动热情和创造力,提升社会的和谐指数,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使体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真正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根本转变。

对于体育与身心健康文化的建设,应在搞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之上,确实做好贯彻和落实工作,加大指导和监管的力度,引导其朝着正确的、健康的方向发展。近些年来,随着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和活动的广泛开展,各种群众体育团体、协会,如雨后春笋一般应运而生,有关部门要加强积极的引导和科学的管理,使其成为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体育之家”。对于体育与身心健康文化的建设,应深化体育相关机制、体制和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以“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为根本价值取向,努力营造有利于体育与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努力创造有利于体育与身心健康发展的空间和条件,在蓬蓬勃勃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同时,不断丰厚体育与身心健康的文化内涵,注重实效性。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与身心健康具有显著的文化属性和特征,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体育与身心健康的文化建设,应置身于繁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环境之中去,应积极融入到建设“健康中国”的大健康之中去,应贯穿到践行“全民健身”的大过程之中去;激励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对体育与身心健康的文化认同、自觉和自信,倡导科学的健康理念和合理的生活方式,使体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成为一种新时尚、新常态;为“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的目标实现,做出积极的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有益的贡献。

[1]杨文轩,杨 霆.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任其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意蕴.[J]教育研究,2007,(3):25~27.

[3]席焕久.体育人类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4]杨文轩,陈 琦.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016—11—11

张勇平,(1962— ),男,副教授,湖北黄石人,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科学.

G806

A

2096-3149(2017)02- 0025-03

10.3969/j.issn.2096-3149.2017.02.006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内涵体育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挖掘习题的内涵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学习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32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师友(2010年6期)2010-03-20 15: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