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佳
内容摘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物流配送,具有农产品物流多样性、农产品物流及时性、农产品物流高风险性的特征。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很快,但也存在冷链资源分布不合理、缺乏统一的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农产品物流环节不完善、行业竞争不规范等问题。电子商务环境催生了企业自建物流体系模式、产地与企业共建模式、电商企业、农产品供货商与第三方物流共建模式、电子商务采购平台与物流配送中心合作模式、农产品供货商与物流企业合作模式等几种具有典型性的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建议在做好农产品预处理、加大冷库建设、普及冷藏车等几个关键环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冷链环境下“加工+仓储+配送+终端”的农产品物流模式。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 物流配送模式 电子商务
引言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物流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有越来越多的财力投入到“三农”领域,农产品的生产无论是数量还是品种都大大增加,农产品物流总量增加迅速。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很快,消费需求正在发生改变,对农产品的消费增加,更新鲜、质量更有保障的农产品显然更吸引消费者。这些都给农产品物流带来了重大的改变。其中电子商务的出现更是影响巨大,正在成为农产品不断拓展销售途径的一个重要选择。在人们消费需求向多样化与个性化转变的情况下,农产品电子商务凭借其更丰富的选择、更便捷的购买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选择。事实上,近年来的一些电商企业已开始了农产品的销售,比如顺丰优选、1号店等,都在消费群体中获得了相当的知名度。但相对于其它行业的电子商务活动,受制于生鲜农产品自身的局限,农产品电子商务还处于探索阶段,无论配送范围还是配送时间对新鲜度的保障,都还没有完全达到消费者的需求(周倪俊,2013)。
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物流配送的特征
(一)农产品物流的多样性
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大国,每年生产的农产品种类繁多,数量惊人。同时,我国又是一个农业生产区域性很强的国家,每个地区的农产品品种与数量各不相同。不同的农产品有不同的物流配送要求,农产品的物流配送难度可想而知。这样的多样性在生鲜农产品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不仅如此,在消费者消费需求日益多样化的今天,未经加工的生鲜农产品已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生鲜农产品物流面临着更高的配送要求。
(二)农产品物流的及时性
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性、季节性、地域性和鲜活性的特点,它的新鲜度与配送时间是成反比的,即物流配送时间越短,新鲜度越高,反之则越差。这就要求在农产品的物流组织中,必须坚持及时快速配送,尽可能地保障其新鲜。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不仅要优化物流配送网络,减少物流环节和物流时间以保证农产品足够新鲜。同时也要求农产品物流服务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有准确的掌握,以实现在最短时间内响应、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三)农产品物流的高风险性
生鲜农产品容易腐坏,在物流过程中还容易受到外界的污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风险是比较高的。即使是磕碰也会让农产品出现损伤,而造成农产品价值的降低。相对于以往,现在人们对食品的安全、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必须围绕着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来组织农产品物流,严格控制货源渠道,对物流配送的路径、时间、路线、方式等进行严格的设计与执行,最大限度地避免在物流过程中发生农产品的污染、变质问题(宾厚,2008)。正因为如此,时至今日,能够真正满足消费者生鲜农产品配送需求的企业依然不多,这也导致我国农产品物流在增值保值上与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企业存在很大的差距,生鲜农产品途中的损耗更是让不少物流企业闻之色变。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一是农产品产量逐年上升。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生产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仅粮食产量就达到62143万吨,同比增长2.4%。二是农产品生产与物流具有区域性。东北三省、河南、山东、湖北、陕西、四川等省份是主要农产品产区,同时还有福建、新疆、河北等特色农产品产区。农产品生产表现出很大的区域差别性,在物流组织上的难度比较大。这主要是因为各地的交通条件、运输条件以及各类农产品对运输、保鲜的要求不同,农产品物流企业往往需要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实现高质量物流。三是对冷链物流需求较大。在粮油、水产品、畜禽产品、水果蔬菜及花卉、林产品和其它农副产品六类中,需要运用到冷链运输的比较多。比如,水产品、水果蔬菜以及加工后的畜禽产品,在常温下根本无法进行运输。但目前我国的冷链运输覆盖率只有不到30%,低于全球45%的平均水平,与美国的95%、日本的90%冷链运输覆盖率相比,差距十分明显。四是缺乏统一的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我国农产品物流缺乏一套成熟、高效的物流标准模式,也造成我国农产品的途中损耗率高达35%,是发达国家平均5%损耗率的7倍(罗煦钦等,2014)。
(二)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农产品物流得到了较大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产品物流水平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冷链资源分布很不合理。我国现有冷库容量4927万吨,冷藏车35000辆,但这些资源分布极不合理,黑龙江、河南、吉林等农产品主产区拥有的冷链资源不到总量的5%,超过45%的冷链资源集中在上海、江苏、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基本上不在冷链物流的覆盖范围内,要将这些地区的生鲜农产品保质保量地运输出来十分困难。二是缺乏统一的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基本上每一家冷链物流企业执行的都是自己制定的标准,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千差万别。以速冻食品为例,从急冻、储存到运输和上架,每个步骤的温度要控制在多少,如何操作,国际上都有比较统一的标准。但由于我们并没有统一标准,有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在冷链配送中偷工减料,易造成食品安全问题。三是农产品物流环节不完善。一直以来,我国的农产品物流是从进入流通开始的,而国际上将农产品采摘、收割作为其物流的开端(刘杨青,2014)。相比而言,我国在农产品进入到物流企业冷库之前的这个阶段缺乏预处理环节,造成农产品在冷链物流过程中能够确保质量不变化的时间大为缩短。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出售前的阶段,一些零售商没有对即将出售的农产品提供冷链环境,造成所售农产品质量的大幅下滑。这种物流环节的不完善,实实在在地给农产品质量带来了隐患。四是行业竞争不规范。在没有农产品物流、仓储、运输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行业存在许多不規范的市场竞争情况。比如,有的普通物流运输企业在没有冷链物流条件的基础上,也纷纷进入农产品物流市场,借助较低的价格与冷链物流企业进行竞争。这不仅使农产品质量下降,也降低了行业盈利水平,不利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
(一)企业自建物流体系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出现在一些农产品销售企业和一些大型连锁超市,其通过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在线销售自己企业的农产品。比如中粮集团建立的我买网、沃尔玛的网上超市。这种模式下,企业不仅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扩张企业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为习惯于在线购物或是没有时间去超市的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使用这种模式,可以让企业获得较强的物流控制能力,而且由于物流配送的农产品是企业自身需要销售的产品,其往往会比较重视配送的时间、配送的质量,可以有效减少农产品物流配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但这种模式需要企业在物流配送体系、电商平台建设上进行人力和财力的巨大投入,并不是一般企业所能承担的。一般只有那些行业巨头企业,才能凭借其强大的资金优势,并通过高效的运营,保证这种物流配送模式快速实现成本的回收。同时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看,这种模式并不利于企业专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升,而且由于配送力量的有限,往往只能在特定城市的小范围开展。真正的全国配送往往需要借助其它物流力量,顾客的满意度有限。
(二)产地与企业共建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农超对接模式,即大型连锁超市、大型流通企业与农产品产地的农业合作社合作,共同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完成农产品物流。一方面,这种模式可以实现农产品的直销,减少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可以使农户、农产品生产者的利润得以提升,解决农产品卖难和增产不增收的问题。这实际上是一种直接销售模式,农产品产地的利益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卜丽桃等,2013)。对于众多种植农产品的农户而言,在这种模式下,只需要专注于生产,努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即可,余下的物流配送、农产品销售则主要是由共建的企业来完成,这无疑可以确保各方优势得到发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反映出来的消费需求情况,反过来指导农产品种植,避免农产品生产的盲目性,确保农产品适销对路。但这种模式对加工环节的节省,不利于农产品附加价值的提高,特别是参与共建的连锁超市为了尽可能降低其采购成本,可能会倾向于那些没有加工的农产品,甚至是价格更低的农产品。
(三)电商企业、农产品供货商与第三方物流共建模式
这种模式的操作模式是电商企业、农产品供货商和第三方物流三方共建电商平台,农产品从大型农产品供货商经第三方物流直接配送到消费者手中,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种方式比较适宜以家庭为单位的消费者,一是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避开产地、销售地批发商,物流环节大为减少,降低了农产品价格,并且在信息快速传递、快速响应下,借助第三方物流的快速配送,可以有效地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二是这种模式实行分工协作,农产品供货商、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专注于各自的核心业务,将自己不擅长的业务交给其它企业做,从而有助于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第三方物流企业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往往会有不同的物流配送方法与路线,其直接配送到社区、到户的能力也相对较强。在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与个性化的今天,第三方物流的能力有助于这种模式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但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水平不高,表现良莠不齐,特别是缺乏专业水平很高的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其配送水平有时并不能令人满意(蒯治任,2013)。
(四)电子商务采购平台与物流配送中心合作模式
这种模式是由电子商务平台直接向农户采购农产品,再由物流配送中心进行加工包装,然后再配送给大型连锁超市或者是消费者。这种模式的特征有:一是注重对农产品的加工包装,提升了农产品的价值。物流配送中心不仅有冷链仓储,一般也具有一定的农产品加工能力,由其进行初步加工后,农产品无疑会更受消费者的欢迎。二是注重物流配送的针对性。其根据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配送需求,由物流配送中心实行配送。物流配送中心完全可以根据消费者需求制定更加科学合理、成本更佳的配送方式、配送路线,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三是物流环节大为减少,其销售的农产品直接来自于农户,并由物流配送中心直接配送,环节少、成本低。质量有保证的低售价农产品,自然会更受市场的欢迎。四是可以借助电子商务平台了解市场的需求信息,为农产品生产提供相应的指导,实现消费端与生产端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农产品生产的针对性。
(五)农产品供货商与物流企业合作模式
相对于其它产品,农产品物流配送要求更高,在保证新鲜这一目标下,其物流配送需要考虑配送环境的温度、湿度和时间条件,而这些条件的满足,都有赖于物流企业的实力。物流企业在冷链物流配送等方面的能力越强,农产品物流的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就越有保障,也越容易获得市场的认可。在此情况下,一些物流企业借助于自身在仓储、配送上的优势,通过打造冷链物流体系,与农产品供货商合作,开展农产品物流配送业务。比如,顺丰优选就是对顺丰快递优势的拓展,借助其冷链运输和冷库仓储条件,在农产品物流配送上表现出比较大的优势(谢志慧,2010)。从目前来看,消费者在线选购生鲜农产品,往往都会通过顺丰来配送,主要就是因为顺丰优选的物流配送模式,无论是物流的硬件还是农产品的源头选购,都更有保障。供货商具有产品上的优势,往往产品品种与数量上都有保障,而物流企业具有物流组织、物流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 ,二者的通力合作,可以让农产品物流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冷链环境下“加工+仓储+配送+终端”的农产品物流模式构建
冷链物流模式在保证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和质量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也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冷链环境下“加工+仓储+配送+终端”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构建,是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大力引進冷链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设备,不断提高我国冷链运输比例。在这个发展目标下,重点要在以下三个环节进行突破,打造全流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
(一)将预处理作业引入农产品生产基地
当前农产品物流运作中存在的农产品原始状态进入物流体系的做法,不仅给物流企业增加了物流配送的难度,也不利于农产品的保鲜、保质。应该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引入预处理环节。首先,对所有的农产品,按照大小、颜色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区分出不同的等级。等级越高、价值越大的产品,意味着将来的售价也更高,带来的利润更可观,在物流配送环节也可以进行区别对待,以保证其不发生腐败变质而造成巨大损失。这类农产品必须根据消费者的最终需求,进行妥善的预处理,并从预处理开始,引入全程的冷链物流,最大限度地保证其新鲜度,实现最大可能的增值。其次,在预处理环节对农产品实行去泥、去污、去尘等操作,既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相,增加农产品的价值,同时也可以方便物流企业对其进行包装运输。再次,对农产品进行降温处理。第一时间进行农产品的降温,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农产品营养的流失,也可以让农产品更早地进入到物流企业的冷链物流中来。如此一来,留给物流配送的有效时间也大大延长(杨莉,2015)。但从目前来看,预处理往往还停留在去泥清洗上,对于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还无法达到全程化,湿度、温度的切换,反倒易加速农产品的变质。最后对不方便直接运输的农产品进行切割、包装。有些农产品,比如甘蔗,如果不经过切割、分包,不仅运输起来不方便,增加物流企业的物流配送成本,而且还容易造成农产品的损伤。
(二)加大冷库建设尤其是加大枢纽站的冷库建设
冷库在整个冷链物流中发挥着支点的作用,是实现农产品无缝转接的重要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很快,《物流产业发展》在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设多个面向全国的大型物流樞纽转运站。每个物流枢纽站都是占据交通便利的地方,背靠较大的生产与销售市场,具有很强的市场辐射能力。应该结合这些枢纽转运站建设冷库,只要属于冷库甚至是属于整个枢纽转运站辐射范围内的地区所生产的农产品,都可以在冷库实现向全国各地的转运。为更好地发挥冷库功能,还应该建设其它的配套设施,提高冷库的服务能力。比如,为冷库建设农产品检疫检验中心,为进驻冷库的相关农产品提供检验检疫服务。相对高端的农产品,特别是出口国外的农产品,往往面临着比较严格的检验检疫程序,建设相关检验检疫中心,可以大大节省农产品经销商、物流服务商为农产品专门开展检验检疫而付出的费用。还比如,为冷库建设冷链作业下的农产品加工中心。相对而言,在农产品生产地所进行的预处理,只是一些诸如清洗、包装等比较简单的处理,这其中既有条件的限制,也有时间的限制。在冷库环境下,则不存在这方面的担心,完全可以进行充分的处理,以实现农产品的进一步增值。再比如,建立全国冷库综合信息平台,将各地冷库的使用情况、农产品处理情况实时上网,为物流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信息服务。
(三)在农产品物流领域普及冷藏车的使用
我国在生鲜农产品上使用冷藏车运输的比例只有不到30%,由此产生的途中损耗超过了35%,造成巨大的浪费。应坚持全链条冷链物流的理念,加大推广冷藏运输车辆的使用。要在农产品生产地到冷库及冷库到销售地的过程中,推广使用冷藏车辆。这既可以保证减少农产品在途中的损耗,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也可以进一步延长农产品的储藏时间。一方面,要建立严格的冷藏车辆质量标准。什么样的农产品应该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实现冷藏,温度、湿度是多少,都是有区别的;相应地,满足不同使用用途的冷藏车都应有相应的质量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冷藏车辆运输能够达到既定的质量要求。针对需求量比较大的冷藏车辆,可以实行标准化制造,即生产供应某个农产品运输的用车。同时,还可以开发具有温度、湿度调节功能的、应用范围更广的冷藏车辆,以满足不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在冷藏车辆中引入先进管理技术。比如,在冷藏车辆中加装GPS全球定位系统、温湿度监控系统。如此一来,物流企业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实时对每一车农产品进行监控,包括了解其所处位置,以便进行更加科学的物流配送网络设计,提高物流效率。同时,监控每个冷藏车辆的湿度与温度,确保每个车辆的农产品运输都是符合技术标准和食品安全质量标准的。
参考文献:
1.周倪俊.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产品同城配送B2C模式研究及路径优化设计[D].南京农业大学,2013
2.宾厚.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物流企业配送模式探讨[J].商业时代,2008(9)
3.罗煦钦,童小虎,俞俊.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的研究[J].电子商务,2014(1)
4.刘杨青.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农产品配送模式研究发展现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2)
5.卜丽桃,马红梅.基于电子商务的张家港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3(8)
6.蒯治任.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共同配送模式研究—以电子商务环境为背景[J].现代商业,2013(34)
7.谢志慧.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模式的构建[J].价值工程,2010(12)
8.杨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贵州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J].现代商业,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