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宏伟
内容摘要:本文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以经济增长(GDP)作为被解释变量,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LSZE)作为解释变量,采用误差修正模型对经济增长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并得出相关结果。最后针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 经济增长 误差修正模型 互动发展
商贸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从狭义来说商贸流通业是批发、零售以及相关的服务业,广义的商贸流通业则是指与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相关的一切产业,如物流业、餐饮业、运输业、包装业、金融业等。随着全球化经济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国商贸流通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凸显,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商贸流通也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消费升级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消费升级时代的商贸流通业成为培育区域经济增长点的重要要素。长久以来,我国经济政策下的制度红利已经被释放完毕,而新常态的经济增长新制度红利还存在明显的不足,表现在商贸流通的消费需求拉动效应还存在明显的动力不足。因此,本文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背景,探索商贸流通业规模和经济规模互动发展,有利于激发我国商贸流通业的效率,扩大内需,促进新常态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商贸流通业发展是新常态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一)多种经济成份的商贸企业和新兴商贸业态为新常态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企业和规模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2005年我国批发和零售业法人企业单位数仅为47698个,2014年我国批发和零售业法人企业单位数上升到了181612个。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业已经形成了多种成份的商贸流通主体,2014年我国商贸流通的企业数量达到了10900家,超市、专卖店等新兴业态不断出现,成为我国商贸流通组织的重要组成。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商贸流通业的形式得到进一步扩展,电子商务、团购等形式不断出现,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我国已经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的商贸企业结构。
从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来看,2005年我国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为93151.3亿元,2014年我国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为541319.8亿元,增长十分迅速。从批发和零售业进出口额来看,2014年我国批发和零售业进出口总额分别达到了38571.4亿元、23013.9亿元(见表1)。商贸流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为新常态经济的增长添加了新活力。
(二)商贸流通业极大地缓解了新常态经济增长的就业压力
新常态经济增长背景下,庞大的就业压力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瓶颈,商贸流通业发展为新常态背景下劳动力就业的拉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根据图1所示的2005-2014年我国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数变化趋势可知,2005年我国批发和零售业带动就业人数为519.4658万人,此后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2014年我国批发和零售业带动就业人数达到了1182万人,可见商贸流通业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比较强大(见图1)。
从就业增长率变化来看,我国商贸流通业对就业吸收的增长率还存在较大的波动性,这反映出我国商贸流通的就业吸收能力还处于成长阶段,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进。
我国商贸流通业在带动经济增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整体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不高
首先,从我国商贸流通业整体管理水平和信息化建设水平上来看,我国商贸流通企业尤其是跨国商贸流通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较为薄弱,品牌知名度不高,大型的、知名的国际商贸流通企业集团数量极少;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不高,企业在资本周边、存货管理、物流成本分担等方面还存在弱势。例如,2014年我国商贸流通企业流动资本周转平均速度为3-5次/年,但是日本商贸流通企业流动资本周转平均速度则达到了15-18次/年。国外著名的商贸流通企业,如沃尔玛、麦德龙的流动资本周转平均速度则达到了20-30次/年。可见,我国商贸流通企业与国际流通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商贸流通企业的信息技术创新能力还十分薄弱,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我国商贸流通企业技术创新带来新机遇,我国商贸流通企业应该利用该种机遇,加强信息技术的提升。
(二)综合竞争能力比较薄弱
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业面临着总体竞争能力不强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传统百货业为主的商贸流通企业缺乏大型的企业品牌,而较小规模的商贸流通超市则较多。我国专业的商贸流通批发市场尽管规模很大,但是综合竞争实力不强,大部分专业市场亟需改造提升,尤其是在现代商贸流通技术的推动下,与现代信息技术接轨能力较弱。我国绝大多数流通企业规模小并且较为分散,其发展速度较慢,企业的销售能力和流通能力均十分薄弱,真正拥有大品牌能与世界接轨的大型龙头企业十分少。尤其在当前全球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真正能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和品牌建设存在明显不足,我国商贸流通企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非常低。
(三)商贸流通对产业的影响力较弱
商贸流通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以第二产业推动为主的投资促进型经济增长方式,投资驱动对我国经济长期的影响非常显著。作为第三产业的流通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根据我国投入产出表可以看出,我国商贸流通业的产业影响系数仅有0.62,这说明與其它产业相比,我国商贸流通企业对生产部门的贡献作用较小,对经济影响作用还没有发挥其潜在的作用。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与我国政府对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的长期依赖相关,另一方面与我国政府对商贸流通业的重视度不足也存在着明显的关系,由于商贸流通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组成中一个较小的方面,政府在商贸流通业的促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政策投入不足现象。另外,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流通技术发展相对滞后,极大地制约了商贸流通业对产业的贡献作用。
商贸流通业与经济增长互动发展的实证研究
(一)指标选取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经济增长(GDP),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解释变量为商贸流通业,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衡量(LSZE)。所使用的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研究时间周期为2005-2014年。
(二)模型构建
(三)实证分析
1.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首先要确保数据的平稳性,因此本文首先进行数据的平稳性检验,主要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检验后的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表2,对经济增长LNGDP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LNLSZE进行ADF统计量检验。结果显示,原指标LNGDP和LNLSZE均是不平稳的,但是经过一阶差分之后,DLNGDP和DLNLSZE两个指标均出现了平稳,这也就意味着DLNGDP和DLNLSZE属于一阶单整,可以采用EG两步法进行经济增长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协整检验。
2.协整检验。经济增长LNGDP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LNLSZE之间的关系变化如图2所示,查看两者变化趋势之间是否存在截距项和时间趋势项可知,经济增长LNGDP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LNLSZE之间是存在截距项和时间趋势项的。
根据公式(6)可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LNLSZE对经济增长LNGDP的当期影响系数为0.284,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经济增长LNGDP每增长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LNLSZE则增加0.284%。当前这仅仅是一个均衡系数,短期内经济增长还受到多个影响因素的干扰。
3.ECM模型。根据格兰杰因果关系理论,变量之间如果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那么就一定存在稳定的误差修正模型,以回归后的残差序列为非均衡误差,剔除不显著的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则会进一步得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LNLSZE对经济增长LNGDP的误差修正模型,结果如下所示:
根据Δ的表达含义,其是指增长率的概念,即从增长率的视角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面推动作用,误差修正后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LNLSZE每增长1%,经济增长LNGDP则会增加0.693%。并且这两者之间存在均衡稳定的关系。从理论上来讲,这种均衡稳定的关系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在现实实践中,由于经济系统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对经济增长之间总是处于波动状态,两者之间的均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残差序列E为正数,这意味着经济增长LNGDPt-1大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LNLSZE t-1增长,那么物质形态的GDP必须以库存的形式,进入下一轮的流通环节中。按照市场规律,去年物质形态的库存在今年进行消费时,此时的价格必须进行下调,才能满足市场消费的需求,这样市场的主体之一企业就会在今年降低投资,从而实现了LNGDPt回落,同时价格降低刺激了消费,由此可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LNLSZE对经济增长LNGDP的长期均衡具有显著的误差修正作用。
公式(7)的误差修正系数为-0.453,这说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LNLSZE对经济增长LNGDP的长期均衡具有显著的负向修正作用,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LNLSZE经过修改之后,会使得下期经济增长ΔLNGDPt减少0.453%。
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商贸流通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是新常态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多种经济成份的商贸企业和新兴的商贸业态为新常态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商贸流通业极大地缓解了新常态经济增长的就业压力,成为拉动就业的主要产业,但是我国商贸流通业在带动经济增长方面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如整体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不高、综合竞争能力比较薄弱、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影响力较弱。本文以经济增长(GDP)作为被解释变量,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LSZE)作为解释变量,采用误差修正模型来对经济增长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研究得出如下结果:第一,ADF单位根检验得出DLNGDP和DLNLSZE属于一阶单整,两者之间是平稳的。第二,协整检验表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LNLSZE对经济增长LNGDP的当期影响系数为0.6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LNLSZE与经济增长LNGDP之间确实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第三,误差修正模型得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LNLSZE每增长1%,经济增长LNGDP则会增加0.693%。这两者之间存在均衡稳定的关系,误差修正系数为-0.453,这说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LNLSZE对经济增长LNGDP的长期均衡具有显著的负向修正作用,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LNLSZE经过修改之后,会使得下期经济增长ΔLNGDPt减少0.453%。
(二)建议
基于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实证研究的结果,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加快我国流通产业快速发展的几点建议:
第一,培育我国商贸流通业的龙头企业,鼓励我国商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形成流通产业品牌竞争力,增强我国流通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当前市场竞争来说流通产业是现代化产业的重要组成,也是体现一国综合竞争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一个国家较为发达的流通产业其标志就是有一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因此增强我国流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必须从龙头企业培育和构建企业品牌开始,形成我国流通企业的品牌特色。
第二,加快我国物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对新兴现代物流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业实现企业信息化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业产业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因此加快现代化信息物流产业发展是必然趋势,我国流通业也存在着明显的信息化发展不足等现实困境,在当前“互联网+”的发展机遇下,我国商贸流通业应该利用此机遇,加快对现代技术的运用,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培育多元化的新兴流通产业主体、多元化的流通产业形式,形成我国流通产业的特色。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企业的创新升级,推动城市流通商业智能化发展步伐,通过流通企业“线上+线下”融合的形式,促进流通商贸流通产业的电子商务模式创新。
第三,构建“物流+商贸,基地+网络”的新型O2O“互联网+”的商贸模式,降低我国商贸流通企业的运营成本,加快流通产业的流通周转率,创新流通产业商业主流模式,提升商贸流通企业的运营效率。
第四,增强我国商贸流通企业的服务供给能力,广义的流通产业涉及到餐饮、养老等,在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流通产业服务供给能力的提升,满足市场消费需求的潜力是无穷的。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出发,进一步提升我国商贸流通企业的服务供给能力,创新服务内容,促进生活性消费水平的便利化、精细化发展是必然趋势;我国政府还要引导我国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引导我国商贸流通企业对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创造,树立流通企业的品牌,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鼓励我国流通连锁经营的发展,增加有效供给,通过特许经营、直营连锁、特许加盟,引导发展自愿连锁,鼓励我国商贸流通企业进军农村,扩大内需,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洋.基于功能定位的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布局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7)
2.童婧.产业先导视角下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创新发展[J].商业经济研究,2016(7)
3.蘇红.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对绿色生态消费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7)
4.李媛.我国商贸流通业结构对市场效率影响实证检验[J].商业经济研究,2015(18)
5.董鸿瑜.依托长江航运发展现代物流服务长江流域经济带建设[J].水运管理,2014(10)
6.曾艳.基于主成份分析的城区商贸流通业竞争力提升研究—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J].商业时代,2014(25)
7.李忠民,夏德水,姚宇.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效率分析—基于DEA模型的Malmqusit指数方法[J].技术经济,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