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勇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中规律教学是难点,物理的概念和规律是将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的一定的本质经验的总结,是物理学习的重要手段,规律教学有着较高的抽象性,是一项较难摸索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物理 规律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25
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内在联系,提示了事物的物理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所遵循的过程。物理规律是物理理论的基础,它与相关的物理概念一起构成了逻辑上和谐的知识体系,即物理理论。物理规律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因此,要抓好物理规律的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效率的关键。
一、物理规律的特点
一般而言,物理规律有3个显著的特点:
1.物理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反映了客观存在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内在联系。既然物理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随意去创造规律。也就是说,人们只能通过大量的生产实践和观察实践去发现规律,而不能凭主观意志去创造规律。人类在物理学研究中,一般应用实验归纳法和理论演绎法两种有效的途径发现物理规律。
2.物理规律反映有关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物理规律实质上是揭示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因此,物理规律的掌握就是在物理概念形成基础上的理性认识过程。一般情况下,物理规律既可以用文字表述,也可以用数字关系式或图像表述。但无论采用哪种表达方式,其中都涉及有关物理概念,同时决定了在物理运动过程中有关概念的必然联系。例如,牛顿第二定律涉及力、质量和加速度3个物理概念,在物质的运动过程中,牛顿第二定律提示了质量为m的质点受到力F的作用,必然产生加速度a的规律。
3.物理规律具有一定的条件和近似性。人们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或在一定的条件下研究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因而,也就是在一定的范围或在一定和条件下接近并发现其中的物理规律。这就决定了物理规律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是由于人们在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对复杂问题的处理总是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对问题做适当简化之后才能找到其中的内在联系,发现物理规律。例如,牛顿第一定律中“物体不受摩擦力,小车就永远运动下去,且速度保持不变”的推论,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这种没有摩擦力的理想运动的例子,只是在摩擦力足够小的情况下才可认为物体不受摩擦力。
二、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及建立物理规律的事实依据
物理规律本身反映了物理现象中的相互联系、因果关系以及有关物理量间的严格数量关系。因此,在物理规律教学中,必须将原来分散学习的有关概念综合起来。只有用联系的观点来引导学生研究新课题,提出新问题,才能激发学生新的求知欲与新的兴趣。另一方面,物理规律本身总是以一定的物理事实为依据的。因此,学生学习物理规律也必须在此认识、分析和研究有关物理事实的基础上来进行。尤其是初中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更需要有充分的感性材料为基础。
三、明确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每一个物理规律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反映某个物理规律现象或物理过程的变化规律的,而规律的成立是有条件的。因此,每一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也是一定的。学生只有明确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才能正确地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才能避免乱用规律、乱套公式的现象。
四、认清所研究的物理规律与有关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之间的关系
物理规律总是与许多物理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某些物理规律也是互相关联的,应当使学生把物理规律与同它相关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例如:牛顿第一定律与物体的惯性在虽然有联系,但二者有本质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把惯性与运动状态等同起来,把物体不受外力作用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说成是“保持物体的惯性”。
五、学会运用物理规律解释有关物理现象
对于重要的物理规律,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而且要求学生灵活应用,因为掌握物理规律的目的就在于能够运用物理规律去解决问题。在新的教学要求中,不要求学生解决复杂的问题,但是,应当要求学生学会运用物理规律去说明和解释一些有关物理的现象、解决一些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巩固和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学到处理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有效地引导学生學好物理规律。我们还必须认清学生在学习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初中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的感性知识不多。初中物理规律的教学,多数是从事实出发经过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他们在学习物理规律时要有充分的感性材料作为基础,如果没有足够的感性材料,必然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2.相关知识的准备不足。物理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前面学习的知识要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后面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前面的准备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别是物理规律的教学必然联系到以前学过的物理知识。如果前面的知识准备不够,就会给物理规律的学习带来困难。如果研究“物体浮沉条件”时,就要有密度的概念、重力的概念、二力平衡的条件、压力和压强、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等。如果在某一环节耻准备不足,就会对这一规律的学习产生困难。
3.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错误观念的干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对一些问题形成了某些观念,有的是正确的,但有一定的片面性;还有的在生活中形成了一些错误的观念,对规律的学习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如学生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上会有“物体受力才能运动,不受力就不会运动”这样的错误,这就给学生正确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总之,我认为物理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我们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勇于创新,敢于试验,大胆改革,才能不断地提高物理规律教学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