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深圳市福田区新洲小学 郑冬梅
寻找有“人”的教育
文 | 深圳市福田区新洲小学 郑冬梅
郑冬梅
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深圳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主持人,“宽语文”教育和“童心作文”创始人,出版专著《放飞心灵 回归童真》《聆听生命花开的声音》《慢慢的陪着你成长》《童书阅读巧指导》等,发表论文一百多篇。
当今,我们正处在一个 “抢”的时代,抢房、抢地、抢车、抢学位、抢红包、抢头条、抢信息、抢网货……在这个“抢”的世界里,教育中的“人”被抢丢了,在教育的世界里常常是只见分数、只见作业、只见制度、只见各种“率”,就是不见“人”。因此,与这个浮躁的社会“抢”人,还原教育本真,是教育改革的本源诉求。开放的“宽语文教育”探索,就是要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寻找有“人”的教育,寻求在学生厚实、鲜活的生命特质上生成语文素养。通过整合和创新,加强语文与自然、与家庭、与社会、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转变教学方式,打破“教师、课堂、教材”三中心的封闭状态,打开心灵之窗,透亮生命之光,观照并打磨语文的人性光辉,激活语言文字,从而构建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让课堂充满生命蓬勃生长的气息,最终实现“以人为本、人文共进、和谐发展”的教育理想。
应天道就是 “道法自然”,顺应自然与社会的法则,师生一起走出“纸堆”,走出封闭的教室空间和学校空间,不唯分数,不做书虫,促进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共处,教与学共生,在教与学的相互促进中学会做一个健康的读书人、教育人,成为有阳光心态、有健康身体和人格、有公民最基本道德素养、有知识、有智慧、有生存能力、健康完整的 “人”。因此,开放的“宽语文”既关注语文教学的“术”,更关注语文教育的“道”,打破为教而教,为学而学的书斋式语文教学痼疾,把语文“种植”在丰富的实践沃土里,让语文在实践的土壤里扎根,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教与学的充分“光合作用”下催生语文的自然萌芽,丰富语文学习过程,结成语文美好的果实。开放的“宽语文”教育实践让师生一起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融入课程教学计划,把语文教育建立在鲜活的自然与社会认识基础之上,打通语文教育天地人和的实践通道,赋予语文教育生命的气息,呈现生命的脉动,放大语文教育天地,让语文融入师生的生命过程。例如:把语文小课堂与公益大讲堂,以及社会实践大舞台有机整合,把课外书与课本有机整合。开放的“宽语文”教育实践改革团队40位老师,在市少儿图书馆已经坚持开设了三年的“名师讲堂”公开课,师生一起展示语文阅读的多元形态,与家长和孩子们互动,与社会贤士互动,放大语文教育能量,打造绿色生态语文;还深入社区,走入家庭,踏入贫困山区,送书送课,摸索出一系列儿童阅读巧指导的方法,成果汇编成书籍《儿童阅读巧指导》在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并获得社会认可,《南方都市报》《深圳晚报》《商报》等媒体对此做了报道。由此,形成强大的学校、家庭、社区一体的教育合力,沟通课内外、校内外,拓宽语文教育的外延和内涵,师生得认在良好的语文教育生态里健康得以成长。
顺人性就是因人而异,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因材施教的语文教育。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脾性、秉性、个性,不同的基因,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学习而言,接受力、记忆力、思考力、创新力等都不一样,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我们只有顺应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征,找到他们的智能优势和劣势,找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建立可靠的学习生长点,充分地扬长避短,不断提升学习效率,在才能充分的学习探索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严格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年段的儿童组合不同的语文学习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针对不同的语文阅读文本和学习内容、不同班级的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一到三年级,我们设计了绘本与课本整合读本,国学童谣读本;四到六年级,我们设计了经典童书与课本整合读本,国学童诗读本。我们设计晨诵、午读和晚阅课程,保障学生每天至少有一个小时的读书时间。我们提倡“席地阅读”和“行走的阅读”,不给学生太多阅读要求和任务,让孩子们随时随地、随心随兴地阅读,把阅读当做一种真正的心灵供养和精神享受。此外,我们还让孩子们读书之后交流起来,互动起来,甚至争论起来,让思维碰撞、思想交锋,生成更多有价值的观点、理念和情感,建构语言,发展思维,提升孩子的文化素养和文学素养,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我们主张让每一本书漂流起来,经过更多孩子的手,形成阅读接力,从小教室漂流到大讲堂里,从小家庭漂流到大社区里,从小小的“我”手里漂流到大山的孩子们的心里,传递书香,传递智慧,传承文化,传承美德!开放的“宽语文”教育主打四种阅读课型:1+1读写结合课型、1+3拓展阅读课型、主题群文阅读课型和整本书的阅读课型。老师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自由选择课型进行教学。
另一方面,关注不同学习个体的特殊需求,因材施教。班级曾有一位小男孩是个左撇子,刚上一年级,我就发现他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喜欢看书、画画,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在他二年级那年,我跟他母亲商量,有意识地扬其长,培养他图文并茂地设计四格漫画,引导他每天写完作业之后就创作绘本漫画,时常与家长一起欣赏他的“作品”,并对他的“创作”大加赞赏。他每天画一幅,写一个小节,一个学期下来,竟完成了十个故事,原创完成了一本自己的童书《小蜗牛去旅行》,并由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语文学习大有精进。还有一个小男孩,是从乡下转学来的,有明显的语言表达障碍,读书和说话你根本听不懂,含混不清,成绩极差,又没有自信心,根本没有办法完整地读完一篇课文,甚至连一首短诗都难以完整读完。针对这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我给他配了一个比较优秀的女同学做他的师傅,每天带他读课文,而且要放开声音去读。一开始,小师傅读一句,他跟一句,慢慢地小师傅读一遍整篇课文,他也跟着读整篇课文,最后,他终于能独立读完整篇课文,随着发音和吐字越来越清晰,他的自信心也越来越足,在课堂上也敢于举手提出问题或者回答问题,学习成绩由25分提高到89分。他也终于敢大声朗读,大胆说话了。
乘时势就是因势利导。“宽语文”教育把学生放在教育的中央,不做统一的规模生产,把分数和升学率当作是学生优质发展背后的一纸证明而不是教育追求的目标。
乘时势其实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方面是乘着天时、地利,还有各种恰到好处的教育机缘和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有一天上午,孩子们在早读,突然警报长鸣,这是学校在进行的消防演习。我站在教室门口疏散学生,不到一分钟,感觉孩子们都跑出来了,我探头看了一下教室,居然看到乐乐小朋友还坐在座位上,她因为脚骨折了,没有办法动。我没有多想,双手抱起她就往操场跑,还穿着一双高跟鞋。有老师看见我抱着乐乐跑,劝我把她留在教室里,毕竟是演习,但是我还是坚持把乐乐抱到操场上,因为我知道,生命不容儿戏,演习也要当真对待。演习结束后,我给孩子们一个问题:如果今天不是演习,而是一场真正的大火,乐乐留在教室里,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让孩子们对安全、生命和友情的问题展开讨论,倾听彼此的心声,碰撞思想,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孩子们将真情实感和自己独到的见解流于笔端,形成一篇篇妙笔生花之作。另外,我们还在班里养两只小兔子,每个小朋友带回家饲养一天,学习照顾小兔子,观察小兔子的生活习性,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图文并茂地记小兔子日记。我们还编辑成一本《小兔子旅行记》。每个孩子观察的角度都不一样,写的文章也不一样,有的写“萌兔”,有的写“饥饿训练”,有的写“捉迷藏”,有的写“吃货旅行记”,还有的写“兔子也有梦想”……孩子的世界里,兔子都有梦想了。另一个方面是在课堂上通过察言观色,在关照学生学习状态的基础上,建立与课堂瞬息万变的应对关系和共生共长关系,形成开放而灵动的课堂或语文学习。例如:《童心童绘》作文课上,有一位孩子听音乐想到的是“地图”,这个“地图”并不是绘制的地图,而是人生的地图。他的文章写得很美,题目也用得很恰切,但是在交流修改环节,有个别孩子给他提出建议,让他把题目改成“人生地图”或者“人生指南针”,因为他写的是关于人生的感悟,而不是地理描述。当时他很为难,经过再三思考之后,还是决定坚持自己的题目,但是又说不出坚持的理由。这时,一个女孩儿给他建议,你可以给题目加一个双引号。小男孩豁然开朗,欣然接受女孩儿的建议。老师即兴点拨,这是一种隐喻和象征的写法。还有一个多动症的孩子写了一篇《星星的家》:“你还可以跟星星做伴/我仿佛看到了那么美丽的世界/我仿佛听到了柳树在梳头的声音/我仿佛看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有一座住着星星的房子/小动物们为它喝彩/小花为它盛开/这是多么美丽的世界啊/还有我们以前用过的那些文具”孩子还是以诗歌的形式来写的。一个多动症的孩子,他的心里却是如此的阳光和温暖,他的想象如此令人神往,令人感动啊!我被深深地感动着,情不自禁地说:“是的,我们这个班就是一个住满星星的家,你是一颗星,他是一颗星,每一个孩子们都是一颗明亮的星星,都是老师心里最美、最亮的星星。”当时正好是公开课,他把所有听课的老师也都感动了。虽然每次考试他只能拿六、七十分,虽然他的反应总是比别的孩子慢半拍,虽然他的动作不够敏捷,不够漂亮,但是他却有着一颗美好的心!这样的生成,受教育的不仅仅是在座的孩子,还有在座的所有老师。我们顿时明白教育其实很简单,纯净心灵,美好人格,生长生命就是教育的真谛,这样的教育祥和而美好!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学生虽然年龄小,只有一颗小小的心,但是在这颗小小的心里,却装着大大的世界,这个大大的世界里,有他们美好的梦想。每一个孩子的梦想都不一样,每一个孩子的世界里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孩子们的心是敏感的,对世界的感知和体悟是千奇百怪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不能用自己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代替学生对文本的个性感悟和体验,要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和体悟。儿童的心是质朴而天真的,就像一张白纸,纤尘不染、玲珑剔透,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世界,你会发现满世界里全是童话,充满了神秘而离奇的色彩。童心飞扬,我手写我心,童言无忌,用文字抒写童真和童趣,这就是开放的“宽语文”教育开发的“童心作文”特色教学。
例如:放一曲《雨的印记》,随着曼妙音乐的轻轻流泻,让孩子们静心聆听,之后想象画面,并将心里想象的画面描绘在白纸上,最后用语言书写想象的画面,孩子们画出来的,写出来的千差万别:有的孩子由音乐想象到芭蕾舞者,有的孩子想象到寂静的月夜,有的想象到自立,有的想象到雨点滴落在荷叶上,还有的想象到人生。儿童笔下的世界总是充满了灵气和幻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做一根会思考的芦苇,让生命的绿肆意蓬勃。儿童的思想往往与想象一起放飞,而且顺思万变,神奇无比。我们应该呵护儿童的思想,让思考绽放,让创新迸发。
在开放的“宽语文”课堂上,我们让孩子们独立阅读,自己去发现;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互问互答;侃侃而谈、各抒己见。孩子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表达见解和思考,思维碰撞,互动生成,提升对问题的认识,发展语言和思维,提高审美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只要给足民主和自由,孩子们的思想就会放飞,千万不要低估了孩子的思考力,只要顺思,即可万变。
在开放的“宽语文”课堂上,只要给孩子们一个开放点,再给孩子们一张白纸,他们就会把自己的思考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我们称之为综合创作。教学《生命生命》时,孩子们的综合创作极其富有个性和哲理。每一个孩子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都各不相同。一个很精致的小女生画了一个长发披肩的,轻轻地闭着双眼的小姑娘,小姑娘的背后是一道七色的彩虹。画面上端端正正地写着:“睁开眼睛好好做自己,闭上眼睛享受生命的美好。”有一个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是:“生命的意义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等等。
总之,开放的“宽语文”教育始终“以人为本”,以学生的主动、健康、和谐发展为本,为每一个生命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追寻有“人”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