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初景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多种内容、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环节的活动,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任务,创设适宜的环境,对幼儿进行启发引导,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中。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过程中,观察策略、导入策略、提问策略、回应策略的巧妙运用,对提高教育活动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观察策略适用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活动、各个环节,是支持教育活动的前提。观察是指借助于人的感官或科学工具,运用一定的方法获取关于研究对象的各种信息。
在活动开始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去判断幼儿对活动内容、材料以及活动的组织形式等是否有兴趣。如果设计组织的是游戏活动,就可以观察幼儿对游戏的感兴趣程度、参与态度等,例如,在组织音乐游戏《公主的舞会》时,教师可以凭借观察幼儿对背景音乐的反应来判断幼儿是否对这节教育活动感兴趣。如果教育活动以幼儿之间的合作和自主探索为主,就可以观察幼儿对操作及其材料的关注度、接受度等,例如,在组织科学活动《鸡蛋的沉与浮》中,教师可以观察幼儿对鸡蛋、盐等材料操作的感兴趣程度,幼儿如果能够集中注意力操作实验,那么这节教育活动就比较成功。
教师还应该观察孩子在教育活动中的互动情况,如儿童与物质、环境的互动,与教师和同伴的互动。观察儿童的互动行为、语言、动作、情感等,并及时分析和跟踪记录,以便采取进一步的策略更好地支持儿童的学习活动。
教师恰当的活动导入策略非常重要,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与思考,使幼儿在轻松、自主、有趣、愉快的氛围中开展活动。例如针对小、中班的幼儿,新奇的玩具、学具或材料的导入,教师生动、夸张的语言或表演等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针对大班幼儿,教师可以用一个问题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也可以用幼儿感兴趣的一场讨论引出主题。
通过游戏的形式进入到活动的主题或内容之中也是一种极有价值和效果的方式。在探索性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幼儿积极参与和体验的游戏或小实验,引导幼儿在游戏情景中发现问题,进而思考如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体验性、表现性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个语言游戏、音乐游戏或表演游戏让幼儿进入到游戏材料所蕴含的作品(故事、儿歌、歌曲、律动等)的体验和创造性表达中。
在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通过创设情境导入到活动主题之中的策略也较为普遍。情境导入的方式有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可以很快的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数学活动《7的组成》中,教师通过创设花儿朵朵的情景来引导幼儿理解7的组成和加减,幼儿能够积极调动已有经验,将具象的物体形象化,在迁移性的学习中形成新的经验。在艺术活动《五彩圣诞树》中,教师通过音乐的播放引入活动情景,进而引导幼儿观察圣诞树以及树上的礼物。
问题导入是教师重要的教育活动导入策略,教师通过提出一个或几个简单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问题出发投入到探索中去。
提问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运用语言积极地与幼儿进行交流互动,针对不同的教育活动,教师提问的方式也灵活多样,例如,在组织科学活动《绳子的妙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幼儿“绳子有什么作用呢”,这种发散式提问,可以给幼儿充分的思考空间,引导幼儿大胆的想象,又比如在一物多玩“好玩的报纸”主题活动中,教师提问幼儿“报纸可以怎么玩”,启发幼儿自己探索报纸的多种玩法。这样的启发式提问给幼儿充分的动手动脑的空间,幼儿通过一次次的反复尝试获得经验。
在不同的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策略是灵活而多变的,有时是前置式的提问。有时是后置式的提问,有时是设问,有时是反问。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提问方式,多提出启发性、发散性的问题,在层层深入的问题情境中不断推动幼儿的知识获得和思维发展。
教师在与幼儿进行互动和对话的过程中,应当敏锐地观察到幼儿的需要并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当幼儿提出自己的需求,教师一般都会作出回应,事实上,“回应”和“暂时忽略”的教育策略相辅相成,有的时候需要教师及时作出恰当的回应,例如,幼儿在剪纸活动中忘记下一步该怎样剪,向教师求助时,教师要及时作出回应,如果教师忽略了孩子的请求,那么他可能因为自己不会而产生放弃和畏难的心理。有的时候,教师对幼儿的提问、幼儿的动作或表现暂时忽略,而这种忽略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怠慢,而是教师有意识的为幼儿多留一些自由发挥、自己探索、自我表达的空间,让他们能够主动思考、自我反思。
教师在使用应对策略时,由于受教育活动的情况不同,其响应的表现也不同。有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语气上的加重,重复个别孩子的问题或回答,将有效信息反馈给全体幼儿,帮助幼儿同化已有的经验结构。有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反问的形式将幼儿在一定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再抛回给幼儿,引起幼儿的再思考,使幼儿能在认知冲突和思维碰撞中自我反思,改变原有的认知图示,重新建构知识与概念。教师在对幼儿做出积极回应时,还要注意归纳提炼,促进幼儿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将零碎的感受和体验上升为系统的知识和概念,引导幼儿在同化和顺应的基础上使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重组。
《纲要》中指出:“教育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富有弹性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策略的合理运用正是教师教育工作创造性的最好体现。教师要善于做一名观察者、发现者,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健康、适宜的游戏环境和心理环境,促进幼儿的认知、情绪情感等各方面和谐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