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风向标
打开手机,最常见的卫星导航系统基本都是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中国人自己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如何应用?有专家分析,BDS诞生“初衷”是军用,目的是为保障我国国防安全不受定位系统干扰,缺乏民用服务,造成公众“只知GPS不知北斗”的尴尬局面。中国北斗要想做到跨越式发展,主推“服务”被认为是一大出路。
扩大BDS产业应用规模,是我国发展北斗产业链的既定策略。“抓住发展的‘牛鼻子’,真正找到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找到产业突破口,北斗才有国际话语权。”在近日召开的“北斗+大数据”峰会上,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首席专家曹冲如是说。一是汽车前装市场,BDS应用后会投入前装使用,取代国外的终端;二是智能手机市场,目前的智能手机有30%—40%带有BDS,未来还将更多;三是高精度创新应用市场,其中,驾驶系统和高精度照相机在中国的市场潜力巨大;四是智能泛在位置服务市场;五是国际导航市场,特别是在“一带一路”下,BDS更要体现高端应用。
按照国家规划,2020年我国要建成可靠安全的北斗全球系统,产值超4000亿元;2021—2030年,打造中国新时空服务体系;2031—2050年,创造中国服务世界级的国家品牌,最终要走在世界前列。
今年以来,已有两个专门关于全球GNSS芯片市场的研究报告问世。三月份,“QY Research”发布了《全球GNSS芯片市场研究报告2017》。这是关于全球GNSS芯片市场的综合研究报告。
该报告主要涉及应用的细分市场、终端用户、地理分布与相关技术。报告涵盖了主要参与者,目前的趋势及其对全球市场的影响,涉及投资回报分析、SWOT分析和可行性研究,适用于行业中主要的全球市场参与者,用来分析、评估市场发展的重大动态、细分市场、重点领域的规模与份额和区域分布,并预测其发展前景。
智能手机在预测期间将主导GNSS芯片市场。智能手机在2016年的GNSS芯片市场规模最大。智能手机中的GNSS芯片用于诸如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网络游戏和移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应用。由于发展中国家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需要关于车辆、个人和其他资产确切位置的实时信息,智能手机预计在预测期间将拥有GNSS芯片规模最大的市场。
报告预计亚太地区将成为GNSS芯片增长最快的市场。亚太地区主要的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都专注于推出新的创新产品,这些产品需要实时数据来跟踪和记录使用各种设备(如智能手机、穿戴式设备、平板电脑等)的特定位置。因此,消费电子行业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可穿戴设备在亚太地区的日益普及正在推动该地区GNSS芯片市场的增长。
在人社部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出台3个多月后,近日,北京市人社局发布《关于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市属高校、科研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六种模式”下的创新创业,集中出台组合式支持政策。
此次北京出台的实施意见指出,实施支持政策旨在破除事业单位人员流动壁垒,启动专业技术人才“共享”新机制,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实现“出得去、回得来、用得活、管得好”。助力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北京发展新高地。明确了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六种模式”,即:兼职、在职创办企业,在岗创业,到企业挂职,参与项目合作,离岗创业。创业内容须与本专业相关。
国防科工局近日召开军工科研院所转制工作推进会。会议解读了《关于军工科研院所转制为企业的实施意见》,宣布启动首批41家军工科研院所转制工作。这标志着军工科研院所转制工作正式启动,军工科研院所改革进入最为关键的实施阶段。
会议强调,军工科研院所改革是国防科技工业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军工科研院所覆盖面宽、涉及领域广、人员数量多,改革任务复杂艰巨。各军工集团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科研院所,要加强组织领导、转变思想观念、抓好转制关键、抓好政策落实、抓好稳定安全,确保各项工作平稳顺利进行。招商证券分析师认为,《实施意见》的印发可以再次推进军工院所改革进程,看好军工信息化方向的机会,重点投资方向包括元器件、海洋防御、雷达、军用通信、电子战和光电激光技术等。
7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开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的通知》。《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与有效应对公共安全风险挑战相匹配、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覆盖应急管理全过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应急管理基础能力持续提升,核心应急救援能力显著增强,综合应急保障能力全面加强,社会协同应对能力明显改善,涉外应急能力得到加强,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规划》对加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做出了全面规定。“十三五”期间,我国天地一体、互通共享的立体化应急通信服务保障网络将基本形成。
“十三五”期间,依托现有资源,着重强化综合应急能力和社会协同应急能力,《规划》提出8个具有综合性、全局性,需要多个部门和地区统筹推进的重点建设项目。国家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为八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主要内容为:充分利用卫星通信、公众通信和相关专网现有资源及最新发展成果,建设公用应急卫星通信专业系统,整合和完善我国空间和地面应急通信网络资源,提升公众通信网络防灾抗毁能力和应急服务能力,形成天地一体、互通共享的公用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互联网+应急通信”指挥调度和服务管理云平台,为应急管理提供通信、预警、决策、调度支撑服务,满足突发事件处置中各部门、各行业的应急通信需求。
7月5日至8日,亚太空间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亚太组织”)第十次行政会就亚太组织数据共享服务工作进行讨论,一致同意将DSSP二期建议纳入《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空间活动发展规划(2011-2020)》。
DSSP一期是亚太组织在中国国家航天局的支持下,于2012年5月建设完成的。为此,中国国家航天局与亚太组织签署了《关于中国对地观测卫星数据合作的协定》,免费向亚太组织提供9颗中国卫星的遥感数据。截至目前,亚太组织已为各成员国指定的33家机构颁发了“亚太组织卫星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授权用户”证书,向亚太组织各成员国提供了多幅地震、洪水等灾害卫星图片,为亚太地区灾害应急和灾后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进一步提升卫星数据共享服务能力,2016年底,中国国家航天局向亚太组织提供了DSSP二期服务平台测试版,并正在各成员国轮流举办培训活动。此次建议将该项目纳入《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空间活动发展规划(2011-2020)》,将有助于该项目的进一步推进。后续,DSSP二期项目将按程序推进。
近日,某网站发布消息,广电系六家公司共同出资发起成立全国性宽带运营公司。消息称,长期以来,广电在宽带运营方面与三大运营商无法相提并论。其中,没有全国性的运营公司导致各省市之间的运营、利益等长期难以有效协调是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
在移动发力固网建设和宽带运营的背景下,作为“第四大运营商”的广电不甘寂寞成立全国性宽带运营公司,对于广电发展和运营宽带业务无疑是利好的,但这也将会进一步加剧国内宽带运营的竞争局势。在此影响下,提速降费的进程有望加快,但运营商特别是民营运营商在宽带运营方面的ARPU 值或将继续承压。另一方面,广电开展全国性宽带运营、运营商之间竞争的加剧有望进一步带动光网络的新建和扩容需求,利好光通信行业相关的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