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洛浦街时代外滩加拿达幼儿园 余 娜
许多人认为幼儿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却从来没有注意到他们也存在焦虑问题。事实上幼儿焦虑问题已然成为一个较为普遍而又容易被忽视的现象。其实,在幼儿的内心深处也潜藏着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并不全然都是快乐与无忧。不管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来说,幼儿都算是弱势的群体,他们对周围的环境与事物经常会产生一种无力感,并且因此产生很大压力。焦虑问题恰恰就体现出了这种心理压力。
分离性焦虑是指婴幼儿由于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不安、焦虑、不愉快等不良情绪反应,也可称为离别焦虑。分离性焦虑导源于依恋障碍,主要是依恋对象的消失,多发于学龄前期,主要表现在焦虑问题幼儿与亲人分离时所出现的焦虑反应。
过度焦虑反应是指幼儿对未来过分担心忧虑,从而产生不切实际的烦恼的现象。这种焦虑问题多见于幼儿和少年,其中女性较多。产生该焦虑问题的幼儿大多个性温顺、胆小、缺乏自信心、多虑,智力水平较高,对事物反应敏感。
环境性焦虑是指在一些离异或不和睦的家庭中,家长常常向幼儿抱怨、诉苦,幼儿生活在这种矛盾重重的环境之中,产生担忧、易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反应。这种现象十分常见,但却没有引起重视,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某些行为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焦虑时,情绪常常不稳定,喜怒无常,容易紧张激动。他们经常会无缘无故地大哭大闹,或者冲大人发脾气,或者摔打玩具。根据研究表明:存在焦虑问题的幼儿常常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也容易不安、紧张,并且也容易激动。事实上,这些无缘无故的哭闹、紧张不安等行为往往都是有原因的,例如有些幼儿刚入园后不适应新环境,或者无法得到教师的重视,或在与小伙伴的社会交往活动中受挫等,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有焦虑问题的幼儿,往往会表现出很多与平常迥然不同的行为,比如对以前精通熟练的事情产生恐惧感,不想去完成它;经常双眼无神或游离,呆坐;似乎听不进话,别人说这件事,他回应的却是另一件事;往往保持沉默,不说话,也不喜欢与他人接触;无精打采,仿佛失去了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情况严重一些的幼儿甚至会出现睡眠障碍、大小便紊乱等现象。
常常处于焦虑情绪状态中的幼儿,其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都会有一定反应,如心跳加快、肌肉颤动、手脚抽动、血压升高、全身冒冷汗、尿频尿急、腹泻、胃部痉挛、头痛恶心、食欲不振等。
由于幼儿自身知识经验与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容易使他们出现焦虑问题。幼儿年龄较小,对周围环境与事物还知之甚少。他们认为周围世界是神秘的,并充满了探究的欲望。然而因为其自身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他们的适应外界和生存的能力还较差,无法较好地应对周围世界的挑战。个性敏感的幼儿在遭遇挫折时,幼儿的心理会因为失败的体验而带来一定的负担,产生沮丧、焦虑等不良情绪。
经过大量研究调查发现,如果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患有焦虑症,与他们一起生活的幼儿患上焦虑症的风险比正常家庭幼儿高6倍。研究人员发现,患病家长常常是通过一些行为举止把焦虑症“传染”给幼儿,主要包括:对幼儿过度批评、过度保护,经常在幼儿面前流露出害怕、惊慌、焦虑的表情等。
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与幼儿亲密接触,教师的行为表现、教育方式会影响幼儿焦虑情绪的产生。如果幼儿教师自身存在焦虑问题,就会将这种情绪“传染”给幼儿。他们的焦虑水平过高,就可能对幼儿表现出很强的攻击性或是不耐烦幼儿的行为举止。
父母都会对自己的孩子有着某种期待、希望。父母给幼儿适当的关注与期望,能够成为一种促进幼儿积极发展的动力因素。这是由于父母对幼儿的某种期望是合理的,就会以相应的行为和态度对待幼儿,比如对幼儿多赞赏,多支持,多鼓励。幼儿感受到父母的赞赏、支持、鼓励,又会以积极的行为和态度来回应父母,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幼儿需要他人的积极关注,也就是幼儿有对诸如爱、温暖、关怀、尊重、同情以及被人接纳、承认的需要。在给予幼儿积极关注的基础上,幼儿的安全感才会产生,他们才会产生“自我关注”,换句话说,幼儿只有在得到他人的肯定之后,才会肯定自己。而老师的亲近和关爱,父母的陪伴,同伴的主动交往,都可以使幼儿感到支持和温暖。这就是需要积极评价和悦纳幼儿,如此幼儿就不容易产生担忧、焦虑等不良情绪反应。
家庭和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许多幼儿焦虑问题的产生必然与二者紧密相关。例如,幼儿从家庭转换到幼儿园,交往对象和周围的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幼儿容易因此产生恐慌、担忧;家庭与幼儿园不同的规则也会使幼儿感到不适应;幼儿园与家庭不一致的教育理念、方式等会令幼儿感到困惑等等,从而导致担忧、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反应。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并且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是非常关键。
通常情况下,一般存在焦虑问题的幼儿可以在他人的帮助下进行调节,从而焦虑情绪的反应得到缓解和自愈。然而,如果长时间内幼儿都处于不安、焦躁、紧张中,甚至引发躯体的某些不良反应时,该幼儿就很有可能是患上了焦虑症。此时,我们必须明白焦虑症并非恶性疾病。幼儿在确诊患上焦虑症后,家长不必觉得恐慌。本文主要是叙述幼儿常见的焦虑问题的主要类型,幼儿焦虑的行为表现,幼儿产生焦虑问题的原因,以及从家长和幼儿教师的角度来阐述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教育措施来缓解和解决幼儿的焦虑问题这几个方面,其中教育措施包括:家长端正态度,合理教养幼儿;积极评价和悦纳幼儿;教师通过多种方法转移幼儿注意力;家园合作,密切配合这四种教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