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静,李凤英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1 学报编辑部,2 食品科技学院,河北 秦皇岛,066004)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显著增长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以及中国社会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的成功转型,人们的健康、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人们对无污染、健康和营养类食品的需求持续上升并成为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从基地建设到产品生产再到市场销售,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并且具有了一定规模,但也存在一些内部和外部因素,制约其发展转型。
截止2016年,秦皇岛市绿色食品认证企业共有23家,认证产品84个,其中蔬菜认证企业10家,产品53个,监测面积1 238 hm2,年产量11.047 5万t。经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的有机农产品企业7家,认证产品8个。经北京五岳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的有机农产品企业4家,认证产品13个。经辽宁辽环认证中心认证的有机农产品企业1家,认证产品2个。认证总产量2 637.4 t。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材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基地面积4 000 hm2。秦皇岛市各区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情况见表1。
表1 秦皇岛市各区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昌黎县、抚宁区、卢龙县和青龙满族自治县发展势头良好,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无论从认证企业数量还是认证面积和产量上都相对落后,而且绿色食品认证产品种类单一,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应加大开发的力度。
基地建设是绿色食品产业能否得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为此,秦皇岛市应不断强化基地建设。调查结果表明,2013~2016年间,2013年秦皇岛市绿色食品的监测总面积最大,2014年总面积减少,2014~2016年开始逐渐增长(表2)。但是秦皇岛市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面积却一直没有增加,甚至从2015年取消了谷子原料标准化基地。
表2 秦皇岛市绿色食品基地建设
2002年底,秦皇岛市有绿色食品认证企业4家,认证产品15个,绿色食品品种数量在全省位居第二,占全省总数的16%(表3)。2008年底,秦皇岛市共有10家企业的36个产品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基地面积达6 666.7 hm2。2009年底,秦皇岛市获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达到11家共39种产品,其中尤其以北戴河集发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的产品为领先。2012年底,秦皇岛市绿色食品认证企业达到34家,认证产品88个,年度新认证企业11家,新认证产品25个。2012~2016年秦皇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进入平稳期。
表3 2012~2016秦皇岛市绿色食品认证企业和认证产品概况
调查结果表明,秦皇岛市2013年的认证企业和认证产品数量最多,2014年呈明显下降趋势,之后趋于平稳;而年度新增的认证企业和认证产品以2012年最多,2013~2016年平稳增长;秦皇岛市每年新认证的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的数量在增加,但是总数却缓慢减少,分析其背后原因,可以归结出如下几点:第一,一些已获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经营不当,产品质量不合格,被取消绿色食品的生产资格;第二,产品缺乏科技创新,没有销路,企业被市场淘汰;第三,缺乏技术和资金,无法持续投入,质量和产量都跟不上;第四,企业缺乏持续发展观念,成本过高,入不敷出;第五,政府的相关政策缺乏稳定性或政策干预等因素。
从绿色食品开发品种结构上看,截止2016年,秦皇岛市82个绿色食品中有粮油产品3个,蔬菜产品56个,鲜果产品4个,干果产品3个,食用菌产品1个,酒类产品12个,中药材产品1个,啤酒麦芽产品2个(图1)。
秦皇岛市开发绿色食品的总产量中,蔬菜占56.68%,居于首位;啤酒麦芽产量仅次于蔬菜,占总产量的22.13%;粮油产品位于第三,占总产量的12.58%;食用菌的产量最少,占总产量的0.05%。
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主要以蔬菜、粮油、葡萄酒和鲜果为主,其中北戴河集发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种蔬菜主要是供应本地的各大超市以及集发观光游客;昌黎县的长城庄园葡萄酒和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供应国内市场以及出口海外;昌黎县嘉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绿色食品主要销往秦皇岛周边地区,定期向北京一些大型超市配送蔬菜,年配送量达1万t,同时对绿色食品进行精包装,出口俄国等国家。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玉米淀粉不仅在全国近30个省市畅销,还出口东南亚、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欧洲、非洲以及美洲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1]。秦皇岛市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大多重视经济发达城市或者出口国外,不注重秦皇岛本地市场的开发,再加上秦皇岛市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程度不高,导致绿色食品的本地市场较小。
图1 秦皇岛市各种绿色食品开发的产量比例
截止2016年底,秦皇岛市共有省级以上(包括省级)绿色食品龙头企业3家,分别是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秦皇岛鹏远淀粉有限公司和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表4)。其余企业大多是农村合作社的形式,还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表4 秦皇岛市绿色食品龙头企业与绿色食品企业情况对照
运用SWOT分析法对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进行深入剖析,从政策、区位、经济、环境、营销、管理等多个角度展开研究,总结出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
2.1.1地理区位优势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境域北依燕山,南临渤海。东部和东北部与辽宁省相接,西北部与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相连,西部与唐山市搭界。西距首都北京280 km,距天津市220 km,西南距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438 km。秦皇岛市交通比较便捷,境内有秦沈、京哈、京秦、大秦等4条铁路干线,京秦高速公路,102,205国道。民航有秦皇岛至上海、广州、杭州、大连、黑河等国内数十条航线。海上客运可以抵达大连、烟台和韩国仁川等城市。秦皇岛还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是北方少有的不冻港,主要运输煤炭、石油等能源、杂货和集装箱运输,是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港口[2]。
2.1.2自然资源优势
(1)气候条件 秦皇岛市的气候类型属于暖温带,地处半湿润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到海洋调节作用,年均气温在9.1~11.2 ℃。因受海洋影响较大,秦皇岛市气候温和怡人,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少雨;夏季没有酷暑;秋季比较凉爽;冬季没有严寒。
(2)土地资源 低山丘陵区主要在秦皇岛市北部的山间丘陵区,是红薯、旱粮的主要产区,分布在卢龙县和抚宁区;山间盆地位于秦皇岛市西北和北部,是粮食作物的主要产区,分布于抚宁、燕河营和柳江等三处;冲积平原区主要在海拔100~200 m区域,是海水养殖、酒葡萄的主要产区,也是重要的农业经济区,分布在抚宁区和昌黎县。目前秦皇岛市共有农用地52.6万hm2,占辖区总面积的67.5%(表5)。
表5 秦皇岛市土地资源分布
(3)水利资源 秦皇岛市水资源丰富,共有6条河流:溁河、青龙河、饮马河、石河、七里海、洋河。全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6.46亿m3。地下水源量全年平均7.15亿m3。目前,全市建成大小水库总库容8.59亿m3,每年可向秦皇岛市区供水1.82亿m3。其中,石河水库总库容0.7亿m3,洋河水库总库容3.86亿m3[3]。
(4)地热资源 秦皇岛位于新生代华北断陷盆地的边缘,运动差异明显,给地下热水的形成创造了优质的盖层[4]。秦皇岛市可以利用浅层地热资源,配合太阳能、电能、风能等能源,模拟适合植物生长所需条件,模拟植物反季节生长所需温度、湿度、光照环境,从而进行地热种植;同时也可以利用地热水进行鱼虾等名贵水产和动物的亲本保种、苗种早繁越冬,延长生长期和冬季养殖。把地热资源区建成利用地热的生态农业示范区,用于育种、育秧、观赏植物、热带植物的种植以及热带鱼的孵化、养殖等,是今后秦皇岛市地热资源区的发展方向。
2.1.3产业基础优势 近年来,秦皇岛市认真规划全市重点产业的绿色发展道路,结合绿色生态资源优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具有秦皇岛特色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在农产品发展上形成了以蔬菜、粮油、啤酒麦芽、葡萄酒、水果为主要农产品,干果、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品为辅的品种丰富的绿色食品产业并且已经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2.2.1财政支持力度不够 目前,秦皇岛市的经济水平同其他沿海开放港口相比,仍相对落后,处于欠发达的状态。各级地方财政普遍都比较困难,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较为不足,经济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基础受到限制。秦皇岛市近年来的财政总支出呈现总体上缓慢上升趋势(图2),其中2014年和2015年的财政总支出低于2013年;农业财政支虽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但在2016年出现了大幅下降的情况,由此农业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也出现了下降趋势。
2.2.2产品结构不合理 秦皇岛市虽然已经有一定数量的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每年也有新认证的企业和产品产生,但绝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例如蔬菜产业,认证产品的生产面积和产量都很小,市场带动力、品牌影响力和示范效应都不强。其次,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不平衡,认证的绿色食品大多是蔬菜、粮食等种植业及其加工产品,水产品和畜产品的认证还是空白。秦皇岛市应加强对海洋资源优势的利用,下大力量发展绿色水产品,使绿色食品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
2.2.3产业化水平不高 目前,秦皇岛市大部分绿色食品生产企业都存在着产业规模小、产品数量少、生产分散,产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生产多为粗放式经营的问题[5],没有形成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产业内缺乏明确的分工协作,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尚未形成,使绿色食品产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发展合力,对整个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拉动能力不强。
2.2.4技术力量薄弱 除国家级绿色食品龙头企业规模较大以外,秦皇岛市多数农业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不高。目前开发的绿色食品多为蔬菜、水果等初级产品,要想提升绿色食品的品质,丰富产品形式,需要现代科学技术作支撑,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而秦皇岛市对于绿色食品重视程度不高,对于发展绿色食品所需要的创新人才比较匮乏,新产品的创新能力不足,宣传推广不到位,产品的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绿色食品的储存、运输、加工、分级、包装等环节的处理能力差[6],缺乏开发高质量和高档次的绿色食品的能力,在全国市场的竞争力比较弱。
图2 2012~2016年秦皇岛市农业财政支出和财政总支出情况 图3 秦皇岛市绿色食品各加工等级所占比重
2.2.5产业附加值低,精深加工能力不高 秦皇岛市绿色食品加工仍然以初级产品为主,大型综合加工企业较少,开发能力以及加工水平均不能达到市场对新产品的要求。以北戴河集发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其所生产出售的绿色食品均为鲜果和蔬菜,没有经过深加工,不利于运输和储藏,只能供应本地,不利于外地市场的开拓。秦皇岛市绿色食品加工等级情况如图3所示。
2.2.6品牌意识淡薄 秦皇岛市部分县、区和部门只注重绿色食品的数量,对其质量重视不够,品牌意识较差。目前秦皇岛比较知名的品牌只有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鹏远淀粉、骊骅淀粉等品牌,其他绿色食品企业生产的多为蔬菜、水果等初级产品,品牌建设和品质提升相对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只能供应本地,难以打入其他省市市场,制约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
2.2.7市场监管不到位 绿色食品监管的主要方式是对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年度检查,包括产品抽检和市场监察[7]。由于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起步比较晚,而且重视程度不高,资金投入不足,致使秦皇岛市有关绿色食品的行政管理人员不是很充足。加之目前秦皇岛市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对绿色食品产品进行监管,还是由认证单位兼任,形成了“既当守门员又当裁判员”的局面。而固定时间固定形式的年检,不具有突击检查的快速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难免造成例行公事的现象。绿色食品市场管理不规范影响了绿色食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阻碍绿色食品销售市场的发展壮大,制约了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2.2.8土壤肥力不高 土地是农业的基本资源,土壤肥力高低直接关系着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秦皇岛市土壤成土母质主要有残积风化物和洪积冲积物等,基岩以花岗岩和片麻岩为主,形成的土壤主要是棕壤和褐土[8]。土壤中质地粗的沙粒较多,质地细的粘粒较少,主要分布有砂土、砂壤土、轻土壤、中土壤、重土壤、黏土等6种类型。土壤质地越粗所含养分越少,质地越细所含养分越多,而秦皇岛市富含养分的黏土和重土壤分布很少,氮磷钾等含量不足,微量元素含量高低不均匀,整体的土壤肥力偏低,对绿色食品的生长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2.2.9农业资源遭到破坏 近年来,秦皇岛市的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截止2016年,秦皇岛市人均耕地面积只有大约0.067 hm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095 hm2。绿色食品生产对产地的自然环境要求比较严格,秦皇岛市多年来滥垦、滥采、滥砍、滥伐现象严重,农业生产滥用化肥、农药、地膜等化学物质,工业企业污染物的排放,严重污染着耕地资源和水资源,这也是制约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2010~2014年秦皇岛市农药使用情况见图4。
图4 2010~2014年秦皇岛市农药使用量
2.3.1宏观政策支持 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人民生活全面迈入小康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己经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精神:“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主攻农业供给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提升国内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秦皇岛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指出“未来五年秦皇岛市将深入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开放兴市、文明铸市发展战略”,统筹生产、生活、生态,打造有山、有水、民生好的生态环境,这些国家和地方政策的颁布以及各项战略的实施,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秦皇岛的绿色食品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3.2京津冀一体化 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9]。京津冀协同发展给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提供了更强的资金支持,更多的科技支撑,更大的消费群体以及更便捷的交通,必将推动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出秦皇岛市的农业资源优势和京津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优势,借助对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培育,实现秦皇岛和京津地区的优势互补,最终形成利益共赢。
2.3.3农村土地流转 2015年的秦皇岛政府报告中提出要“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标准化流转,努力建立新的农业产业主体,并且培育一批产业内一流的龙头企业,平稳提高农业产业化的生产效率,促进土地流转标准化,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截至2014年,秦皇岛市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36 266.67 hm2,占承包耕地面积的21.5%。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有助于绿色食品产业的统一管理,机械化生产和专业技术的推广,同时也推动着秦皇岛市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促进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化步伐。近年秦皇岛市农民合作社情况见表5。
表5 2014~2016年秦皇岛市农民合作社情况
表6 2011~2015年秦皇岛市人均GDP统计
注:资料来源:秦皇岛市统计局。
2.3.4消费需求的增长 2016年,我国人均GDP约为53 817元(8 553美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接近富足标准。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7 000美元或者恩格尔系数下降至40%时,消费需求将发生跨越式改变,消费趋势将向质量更好、舒适度更高、心理体验更加自如的方向转化。秦皇岛市人均GDP逐年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表6)。2016年秦皇岛市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26.5%,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28.5%,均低于40%。再加上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秦皇岛市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农产品的安全性,绿色食品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
2.3.5冷链物流兴起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 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如蔬菜、水果、肉、禽、蛋等、水产品、花卉产品等;加工食品,如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巧克力等快餐原料[10]。冷链物流可以最大限度得保持绿色食品的新鲜,为绿色食品长途运输和长期存储提供可能性,有利于秦皇岛市绿色食品开拓省外市场以及国外市场。
2.4.1国际“绿色壁垒” 我国绿色食品按执行标准分为AA级绿色食品和A级绿色食品两种,而能达到出口国外标准的只有AA级绿色食品[11]。但是我国AA级绿色食品的产量较低,只占绿色食品总产量的10%左右。而因为执行标准的差别,占绿色食品总量90%的A级绿色食品不能被国际社会所认同,难以出口海外,打入国际市场。许多发达国家为了达到贸易保护目的,纷纷限制或禁止国外商品进入,形成“绿色壁垒”。要想冲破国际“绿色壁垒”,就要提高绿色食品的品质,使其达到可以出口的AA级绿色食品标准,这给未来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4.2电子商务的冲击 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网络购物成了当今社会一种主流时尚的消费方式,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在网上购物。此外,外卖、配送等新的销售方式也让更多人足不出户就能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而秦皇岛市的大多数绿色食品还停留在传统的销售模式上,主要是对接超市、菜市场和实体店的形式,并没有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来进行销售,这就错失了相当数量的消费需求,同时也面临着来自电子商务对实体平台的冲击。
2.4.3省市间竞争 国民的消费能力的提升对绿色食品需求的拉动效果十分明显,今后,我国绿色食品的竞争将越来越趋向于不同区域板块间实力的较量,依托当地农业资源发展的绿色食品,将在各个板块势力的拉动下形成企业优势和地域优势。2016年河北省和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情况对比表明,截至2016年,秦皇岛市共有绿色食品认证企业23家,占河北省的6.61%;认证产品82个,占全省的7.56%(表7)。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水平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还比较落后。面对各地区的突出发展,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外在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
2.4.4行业内竞争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转变,绿色食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食品生产企业也纷纷意识到这一商机,参与绿色食品的生产。因此,我国每年认证的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认证的产品不断增加,绿色食品质量和档次不断提高,可供选择的种类也逐渐增加, 绿色食品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遵循市场的优胜劣汰原则,就会有实力较弱的企业被淘汰。
2.4.5假冒产品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绿色食品的价格比普通食品高出大约20%~30%,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良商家为牟取非法利润,用假冒伪劣产品冒充绿色食品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也影响了绿色食品在居民心目中的形象,使得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信赖度下降。
表7 2016年河北省和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情况对比
3.1.1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协同作用 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尤其是对政府的资金、资源以及技术支持的依赖性高。政府的扶持和引导直接关系着产业的发展及其走向。这就限制了产业的发展路径,要想改变传统的绿色食品发展模式,必须进行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将原有的政府推动、政策引导(自上而下)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机制,逐步转变为政府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调节相结合的发展机制。
3.1.2加强宏观规划,落实政策支持 我国“十三五”规划指出,农业发展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秦皇岛市政府要切实做好和现有政策的衔接,尤其是国家对“三农”支持的相关政策,明确体现出对绿色食品事业的倾斜。落实好如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化肥农药零增长支持政策、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助政策、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支持政策、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支持政策等。使绿色食品事业在“十三五”期间取得更大的发展,为秦皇岛全面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3.2.1因地制宜,建设特色产业基地 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自然资源,每个地区都有特定的产业资源,这使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分布也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必须因地制宜,进行合理布局,进行规模化经营,以带动相应合作社和用户,形成产业聚集效应。秦皇岛市昌黎县是适宜种植酿酒葡萄的地区,抚宁区具有苹果、桃、核桃的理想种植环境,山海关区的大樱桃远近闻名,而青龙县山区的土壤气候条件适合种植黄芪、黄芩、枸杞、柴胡等中药材。再如,秦皇岛市海岸线较长,沿海滩涂面积大,可以大力发展海洋渔业,如海水养殖。秦皇岛市的丘陵、草地产出的饲料,也为发展畜牧养殖提供了优良条件。因此,秦皇岛市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要因地制宜,根据区县的地形、土壤、气候条件,生产与之相适应的绿色食品,将资源最大化利用。
3.2.2优化绿色食品产业结构 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要丰富绿色食品产品种类,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调整企业管理模式和方法,以高附加值和精深加工的产品来带动绿色食品产品结构优化升级。适当减少绿色食品种植业的比重,加快绿色畜产品和水产品的开发,集中发展具有地区优势和特色的绿色食品。依托秦皇岛市农业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以及新型农业主体,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学习和借鉴绿色食品成功发展模式和经验,将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做大做强。
3.3.1重视培育龙头企业 为促进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向纵深发展,要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要求政府加大对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土地、人才等企业发展要素方面,在国家产业政策许可范围内给予企业最大的优惠和支持。适时进行产业整合,促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完善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体系,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形成流通型龙头企业拉动加工型龙头企业,加工型龙头企业拉动基地和农户的模式,实现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与流通一体化发展。培育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可以促进绿色食品种养基地建设和市场拓展。首先,对新进入绿色食品企业提高门槛,要求规模化经营,提高绿色食品企业的整体水平;其次,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所有制和行业界限,采取兼并、联合等形式积极促进现有绿色食品产业适当集中,将分散的小企业集中化规模化[5]。
由于农户在与龙头企业的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可以通过建立农民合作社的形式降低农户生产经营风险,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从而建立农户与龙头企业和基地之间的长期稳定的信任关系,促进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壮大发展。
3.3.2强化科技支撑,创新研发模式 目前,秦皇岛市绿色食品的研发主体仍然是政府直属的科研机构,直属科研机构获得了大部分的产品研发的支持资金,政府对企业的产品研发支持较少。秦皇岛市要以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为纽带,鼓励和支持高校和科研单位开展绿色食品合作研究,推广政府部门和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以及相关行业的联合技术研发模式,加强对绿色食品的精深加工,培育高端产品。秦皇岛市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设有农学院和食品科技学院,相关专业人才输出较大,秦皇岛市应充分利用这一人才产出优势,采取与高校合作的人才对接输出形式,将专业人才引流到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需要的岗位上去[12]。市政府应制定相关税收、落户、资金投入等专门政策,支持从事绿色食品科研生产不同级别的人才引进、就业、创业。此外,加强技术标准指导和培训,组织技术指导小组明确分工,逐村举办技术培训班,充分利用送科技下乡、广播、会议、电视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绿色食品知识和生产技术,向基地农户发放技术资料和《绿色食品生产者使用手册》[13],确保示范户掌握绿色食品生产技术。
目前,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的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需要成立专门的机构,组织专业人员对秦皇岛绿色食品产业进行全面系统的监管。要做到权责分清,客观公正的监督认证后企业的经营情况,以及所生产的绿色食品的质量问题。监管部门按照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要求,对秦皇岛市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进行年检,适时地采取常规年检与突击监管相结合、产品抽检与定期公示相结合的监管方式,督促企业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保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打击假冒伪劣和违规用标的行为。
秦皇岛市应着手构建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物联网平台、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数据库,使得绿色商品有源可溯。积极探索商业化服务模式,从绿色食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着手,从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直至终端销售全程追溯的应用系统,并且使农产品电子商务和追溯系统相融合,最终构建出绿色食品产销服务信息平台(图5)。
图5 绿色食品质量追溯流系统
秦皇岛市要抓紧对桃林口水库上游青龙河流域开展综合治理工程,整治和取缔污染严重的企业,保护生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水源。加强土壤环保,减少“白色污染”及化肥、农药污染,扩大绿色肥料、生物农药的使用等措施,减少土壤中有害残留物的积累[14]。对一些必须的污染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引进,促进企业整改,为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
5.6.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知水平 政府和企业要加强对绿色食品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居民了解绿色食品的相关知识以及对健康的益处。可以通过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电视、广播等电波媒体以及网络媒体等传播媒介进行广泛宣传,全面而快速提高全体社会关于绿色食品的认知。与此同时,各个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也要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树立精品品牌,依靠品牌效应来带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方位的推广,使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拥有民众基础和良好氛围。
5.6.2提升品牌影响力 由于绿色食品品牌繁多,而且长期受到区域性限制,导致企业在品牌建设上收效甚微,对终端的影响力比较低,然而现今社会,品牌带来的溢价不容任何商家小觑[15]。我国每年都会举办绿色食品博览会,办会地点在各地巡回,由各地进行申办,届时会有全国各地的绿色食品在会上展出,并进行贸易洽谈,是绿色食品行业一年一度的盛会。秦皇岛市政府应积极申办绿色食品博览会,通过博览会对秦皇岛市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产品进行全方位报道,对绿色食品品牌进行大力宣传,提升秦皇岛绿色食品知名度。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也应积极参与各类会展活动,精心策划品牌宣传,突出自己产品整体形象,依托展会提升品牌知名度,并在展会举办地设立销售店铺,加强与当地超市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合作关系[12],扩大市场占有率。此外,秦皇岛要充分利用秦皇岛旅游城市的优势,多向游客介绍绿色食品,使绿色食品成为秦皇岛市的特色标签,同时也发展游客成为绿色食品消费的有力群体,既能提高品牌知名度,又能增加绿色食品的销量,还能带动旅游业发展。
O2O是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O2O 模式即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使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16]。在以往的绿色食品网络销售的过程中,仅靠网络线上交易会让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品质产生怀疑和不确定,从而使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受到影响。而绿色食品的O2O营销模式更注重的是消费者的线下体验带动线上消费,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管理顾客关系,实现精准目标营销。通过线上消费支付线下体验的方式,既取消消费者对于绿色食品的品质疑虑,又拓宽了绿色食品的销售渠道,真正做到将绿色食品融入现代生活。
[1] 张颖.秦皇岛无公害蔬菜产销问题分析与思考[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2] 百度百科.秦皇岛[EB/OL].[2017- 10- 23].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7%A6%E7%9A%87%E5%B2%9B/180698?fr=aladdin.
[3] 胡克寒.秦皇岛市可持续农业发展现状及其调控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4] 杨立顺,杨燕雄.浅析秦皇岛地区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J].科技信息,2008(33):432,469.
[5] 宋国宇.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评价与结构调整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11.
[6] 任刚.内蒙古绿色食品产业的SWOT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
[7] 王艳蓉,于海利.四川省绿色食品监管问题与对策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0):230- 232.
[8] 朱琳琳,赵忠宝,刘明华,等.秦皇岛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土壤侵蚀空间格局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9(3):55- 58.
[9] 刘秋平,王钰,陈煜.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下河北面临的挑战[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4):61- 64.
[10] 张签名.振兴物流业,首先要振兴什么?[J].中国食品工业,2010(9):27- 31,94.
[11] 周爽.秦皇岛市绿色食品产业信息化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4.
[12] 吴文静.南平市绿色食品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2.
[13] 陈兴惠,徐其军,张小青,等.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稻麦)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做法与成效——以江苏省海安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0):6 832- 6 834.
[14] 姜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现状及未来的发展[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6,18(5):99- 101.
[15] 陈佳,姜法竹.绿色食品网络营销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4,26(2):90- 95.
[16] 孙璐.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8):243-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