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明峰
苏州市苏信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相关探讨
陆明峰
苏州市苏信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水泥混凝土作为我国基建工程的主要施工材料,常常被应用于基建工程中。因此,应当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检测,即加强混凝土的强度检测,实际工作中常用回弹法进行检测。本文主要对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基本原理、特点、影响因素、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
回弹法;特点;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建工程施工的难度也不断加大,大多数施工企业采用水泥混凝土作为其主要的施工材料。但在进行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各类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混凝土强度的检测,运用回弹法准确的推算出混凝土的强度,保证回弹法检测的混凝土强度数据真实、有效。
回弹法测量混凝土强度的基本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经研究表明,混凝土的抗压程度与其表面硬度存在着某种关系,于是,人们借助这种关系进行探讨,进而设计出了回弹仪。如果混凝土表面硬度越低,重锤以一定的速度撞击混凝土表面产生的塑性形变就越大,混凝土吸收的能量就越多,重锤剩余的能量就越少,因而弹起的高度就越低;反之亦然。因此,人们可以用重锤弹起的高度来推算出混凝土的表面硬度,进而计算出混凝土的回弹强度。
采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的强度,检测人员可以直接用于现场检测,避免了预留混凝土试块经过较长时间存放后性能变化或者预留混凝土试块的弄虚作假行为,检测人员可以随时到施工现场进行检查监督,较为真实的观察到混凝土的质量,保障混凝土的强度。
采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检测人员只需要携带一台回弹仪就可以轻松的在施工现场进行检测,而且不会破坏建筑物的结构。相比钻芯取样法检测混凝土的强度,虽然准确度略低,但是不需要事先进行作业,且操作简单便捷,方法容易掌握。
当采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不仅可以对混凝土单个构件进行检测,而且还可以进行批量检测,检测结果也较为准确,省时又省力。此外,如果怀疑检测的数值有误或者记录不清楚,还可以随时回到现场进行重复测试,保证数值的准确性。
不同的水泥品种会影响回弹法检测的混凝土强度值,而同一品种的水泥如果其添加比例不同,测量出的混凝土的强度值也不同。一般来说,如果水泥占混凝土构成成分的比例越大,其碳化速度越慢,而碳化会影响混凝土的表面硬度,进而影响回弹法检测的混凝土的强度值。此外,混凝土中的掺合料种类也会影响其检测结果。目前来说,基建施工企业使用的掺合料大部分是粉煤灰,减少了水泥的添加量。当添加较多的粉煤灰时,混凝土的碳化速度大大提高,从而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值。
混凝土的养护条件主要体现在环境湿度和温度两个方面,而且标准养护和自然养护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混凝土强度的测量值也有影响。当环境温度较低,湿度也较低即空气干燥的情况下,混凝土的碳化速度相对较慢;而当环境温度较高且环境湿度也较高时,加速了其化学反应,碳化速度加快。
通常,检测人员使用回弹仪进行回弹检测,回弹仪的质量和性能决定着检测混凝土强度值的准确性,也决定着检测强度的真实性。回弹仪的超负荷运转也会使设备的寿命受损,故障率上升,工作效率随之降低,不利于回弹仪性能的完好发挥。同时,由于工程项目流动性大、短期性特点的存在,人员流动快,交接次数明显上升,而且交接时人员交代回弹仪不明确,损耗及亏损记录不严谨等问题都给回弹仪的管理带来了不可预知的隐患。在回弹仪的质量方面可以通过比选生产规模较大、口碑较好的优质的生产厂家,同时签订购买合同。回弹仪性能方面可以通过对仪器性能、构造的了解,对回弹仪定期进行率定、弹簧的变异性、涂油保养等。
回弹仪的使用环境为温度在零下四摄氏度到四十摄氏度之间,而检测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忽略这个问题,导致回弹仪的使用不规范,加快了回弹仪的坏损。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减慢或者抑制回弹仪的损坏,必须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政策以确保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首先,要积极采用量化的管理模式,使得管理工作更加完善。其次,在检测过程中加强对试验人员设备养护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目前国内已出现多种光电数显回弹仪,其目的是为了减少人为读数的误差、记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试验检测人员正因为对回弹仪的依赖性和操作的不规范性,对测区的选择和混凝土表面缺陷产生的特异值视而不见,为求高效的完成作业,很快弹完十个测区,完全忽略打在气孔上的点或者打在石子上的点,从而导致标准差偏大,影响试验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同时很大程度上影响对整体构件的评定。
综上所述,混凝土作为基建工程建设中的必要施工材料,其使用十分广泛,为此加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显得刻不容缓。只有加强混凝土的强度检测,才能保证基建工程建设的正常运行。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属于间接检测,影响因素很多,本身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检测的精度具有不稳定性,在对混凝土的结构质量进行评定时,只能是参考作用,不可盲目扩大其可信度。
[1]刘燚.用钻芯法修正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问题探讨[J].安徽建筑,2014(4):223~224.
[2]咸胜城.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初步探讨[J].民营科技,2014(9):203~204.
[3]张锐,张丽.浅谈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J].江西建材,2014(7):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