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岑溪市第二小学 徐邦英
如《景阳冈》《林海》《鸟的天堂》《草原》《草虫的村落》等,都是以地点为题,简单直白。由此我引导学生:地点是文章的六要素之一,学生受到启发,交上来的以地点为题的习作有《东山公园》《岑溪石庙》《神奇的天龙顶》《黄华河畔》等。
先让学生欣赏《课间十分钟》学生拟定的以时间为题的习作有《中秋之夜》《当夜深人静时》《那一声巨响过后》,都十分贴切自然。
如《开国大典》《狱中联欢》《草船借箭》《一夜的工作》《学会看病》等。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运用事件扩展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在习作中尝试运用,写出了《游长隆水上乐园》《快乐摘草莓》《爱心拍卖》等佳作。
写动物植物静物,多数以物命题。如《白杨》《桃花心木》《威尼斯的小艇》《新型玻璃》。除了静物,也有以动物命题的,如《鲸》《松鼠》;
写人的文章,多数以人物命题。如《詹天佑》《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穷人》《凡卡》。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拟定了一个恰当的题目,文章才能熠熠生辉。用题目引路,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让他们感受作家用词的精准,表达方式的多样化。这种方法直观形象,操作简单可行,而且,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是选材的最基本原则。适当指的是材料要紧紧围绕主题,切忌跑题,并注意不能胡编乱造,要选取自己经历过的、印象深刻的事情,才容易下手去写。
这里的意义指的是你选取的材料的内涵,即你想表达什么主题,并非材料的大小。不是说塑造一个很高大的人,或写一件很伟大的事才叫有意义。我们的生活很平凡,身边很多微不足道的小视事,也可以表现出人物的品质。一位同学在写《我敬佩的一个人》中,选取的人物是一位冬泳的老爷爷,表现其坚韧的品格,虽然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这个材料很有意义。
好人好事就一定是扶老奶奶过马路?表现老师的奉献精神就一定是带病上课?反映同学互帮互助就一定是去医院帮他补课?这些未免太俗了吧。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们尽量不用,自己选取新的材料,避免重复。试想一下,一个阅卷老师判一百份卷子,其中五十位同学写同样一件事,那么,除了第一张卷子看着有新意的话,其他试卷都雷同,你还会得高分么?显然,第一印象就大打折扣了。所以,选择材料要有新意,不要写别人写过的。
学校刚刚举办了校运会,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我趁热打铁,布置了内容为“难忘的校运会”的习作,学生亲眼目睹了校运会的场景,埋头就写起来了。习作收上来后,我欣喜地看到,学生的选材多样,都很好地表现了主题。如王婉冰的习作是《难忘的一幕》,选取的是本班参加100米接力选手参加比赛的场景:“随着一声哨响,他们奋力往前冲。我看到了刘峰脸上突起的青筋,听到了他呼哧呼哧的喘气声,还有他那坚定的目光……即使他没有得第一,我认为他也是冠军。”李妍毅习作的题目是《加油天使》,写的是班上的跳远选手许金生在赛前不慎扭伤了脚不得不因伤弃赛后没有灰心丧气,转作啦啦队员为自己班同学加油的事:“他有点沙哑的男声在我们一群清脆的女生当中显得是有一点不协调,但是,没有一个人取笑他,相反,真因为有了他的声音,使得我们班的加油声是那么的与众不同,那么的和谐。……他是在为别人加油,也是在为自己加油。”看着学生的这些习作,我欣慰地笑了,因为,我知道他们已经学会了选材。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一般而言,象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都常见,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找出运用修辞的句子,让学生品读,然后说说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以及运用这些修辞手法的好处,然后,再让学生收集同样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句子,摘抄到“摘录本”中,课余时间诵读背诵。过了一段时间,学生的习作中出现了“树叶宝宝飞舞着,落到大地妈妈的怀抱”(黄战《秋》)“街道像一条静静的长河,彩色的车灯倒映在湿地上,好像疾驰的流星。” (梁甘红《大雨过后》)“一个个红石榴就像一个个小姑娘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覃玉婷《摘石榴》)等神来之笔。修辞的运用,确实使文章增色不少。
一篇文章的句子必须按照一定的模式来组织,这就是句式。句式是行文通顺、流畅的基础。于是,我着重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习一下两种句式。
第一,倒装句式。《慈母情深》一文中,有这样的倒装句:“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样瘦弱劳累的母亲,怎不令我惊讶,怎不令我辛酸,怎不让令痛心,所以做作者一次次呼唤“我的母亲”这样的倒装句强烈表达我对母亲的敬意和感激。后来,学生习作中写出了“暮暮朝朝,母亲心里最放不下的还是不愿归家的孩子”(黄良宇《写给台湾的歌》)“我紧闭眼睛,不敢睁开一条缝儿,体验那急速下降的肉跳心惊的感觉”(李豪杰《游长隆欢乐世界》)等倒装句式,读来让人眼前一亮。
第二,反问句式。反问句往往能表示更强烈的语气,表达更强烈的感情。反问句避免了平铺直叙,我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一些反问句式,让学生细细品读,再积累背诵,然后要求他们在下一次习作中最少要用上一句反问句,看看有什么效果。结果,学生的习作中出现了“在这种激动人心的时刻,我除了由衷的自豪和骄傲,哪里还能说得出什么话?”(黄雄桂《难忘的阅兵仪式》)“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周小琦《第一次月考》)“这一条条整洁的街道不正是清洁工人辛勤劳动的结果吗?”(梁婷婷《我最尊敬的人》)这样的句子,学生也深深地体会到,反问句能给句子增色不少。
复杂、灵活而多样的句式,使文章表达的感情更强烈,在学生作文中借鉴运用一些这样的句式,能大大增强句子的表达效果,让文章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