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技术分析

2017-03-08 15:29李敬国
黑龙江科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乘员车轮轮胎

李敬国

(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交通运输局852农场交通科,黑龙江 宝清 155600)



汽车安全技术分析

李敬国

(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交通运输局852农场交通科,黑龙江 宝清 155600)

汽车安全技术应用越来越全面,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仅仅依靠某一项或某几项技术已经很难保证汽车的整体安全性,今后汽车安全技术是主动安全还是被动安全将不再细分。对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进行融合,集于一体共同协作,将为汽车提供多方位且更全面的保护效果。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分析

1 主动安全技术

1.1 防抱死制动系统

这是应用得最早、最广泛的一项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凡是汽车驾驶者都有这样一些体验:在被雨淋湿的泥土路上或是在有积雪的道路上紧急制动时,汽车会发生侧滑甚至是旋转调头。左右两侧车轮如果行驶在附着力不同的路面上,紧急制动时汽车会失去转向的能力。如果在弯道高速行驶,在进行紧急制动时也发生侧滑甚至是旋转调头,于是从路边滑出或是闯入对向车道。

1.2 驱动防滑系统

在汽车驱动过程中,假设车轮本体驱动能力高于路面基本附着力,那么极有可能出现附着力失衡状况,此类现象出现便会严重影响车辆自身方向稳定性,最为常见的即为湿滑路面加速行车和超车所造成的车轮打滑现象,车辆便会失控。驱动防滑系统基于ABS的功能,借助监测车轮滑移率来进行车轮附着情境判断,如若出现车辆打滑制动施加,车轮转速便会被降低,之后在此基础上可保证附着力重新获取,避免在非对称路面,湿滑路面和冰雪路面因车轮空转而失控现象的产生,有效提升了车辆行车安全性。

1.3 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汽车在制动时,四只轮胎附着的地面条件往往不一样,该系统能够依据车辆的重量和路面条件来控制制动过程,自动调节前、后轴的制动力分配比例,并在运动中不断保持调整,使制动力与摩擦力相匹配,并缩短汽车制动距离保证车辆的平稳,提高制动效能,有效防止出现甩尾和侧移。

1.4 车身电子稳定程序

该系统不但可以控制驱动轮,也可以控制从动轮,比如后轮驱动汽车会常出现转向过度的情况,此时后轮会失去控制而发生甩尾,车身电子稳定程序便会通过刹慢外侧的前轮来稳定车子。车身电子稳定程序的应用提升了汽车的安全性和操控性,有效地防止车辆达到其动态极限时失控的危险。

1.5 电子控制四轮转向技术

汽车行驶速度日渐提升,但是汽车高速转弯过程中,离心力要素会对车辆稳定性产生巨大影响,汽车高速转弯状态下也极易引发交通事故。电控四轮转向技术出现使汽车后轮发生微小偏转,车辆高速转弯过程中,汽车后轮行进与汽车前轮行进方向会相反的出现微小偏转状况,以至车辆转弯程度被合理增加,具体转弯离心力得到有效降低,此时汽车行驶稳定性能便会不断攀升,交通事故发生几率也得到有效降低。

1.6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

该系统是基于传统巡航控制系统之上的一种技术,根据障碍物的位置、速度和运行轨迹,测算出发生碰撞的可能性。当系统判断碰撞发生可能性很大时,则发出警报声提醒驾驶员,同时自动激活一系列安全系统直接干预制动与转向,防止碰撞事故发生以及极大限度地减轻撞击所造成的损伤。

1.7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

这是一种通过警报的方式来辅助驾驶员减少汽车因车道偏离而发生交通事故的系统,它利用红外线传感器的采集方式收集信号来分析路面状况和车辆数据,监测汽车在当前车道中的位置参数,比如在未有转向信号状态下,假设汽车偏离原行驶车道,此时该系统启动预警发出警报,督促汽车驾驶员及时进行行车路线纠正。而如果驾驶员打开转向灯,正常进行变道行驶,那么车道偏离预警系统不会做出任何提示,有效避免了因车道偏离导致的交通事故的发生。

1.8 轮胎压力监控系统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轮胎压力对行车安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如果轮胎压力正确,那么轮胎可获得最大的附着力,保证最小的制动距离,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和行驶舒适性。而当轮胎压力过高或过低时,会造成胎面纹槽磨损不均匀,改变汽车制动距离,缩短轮胎使用寿命,影响汽车的行车安全。轮胎压力监控系统的应用能持续有效监控轮胎压力,并能识别出问题车轮位置,对司机发出轮胎压力警报,提醒驾驶员注意检查轮胎压力,必要时校正压力。

2 被动安全技术

2.1 安全车身

现代汽车车身结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了汽车安全性、轻量化以及人性化保护等方面的要求,通过车身结构强度的优化设计和先进的整体式冲压工艺及焊接工艺,极大提高了车身扭转刚度。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借助折叠区的变形,充分吸收碰撞能量,并将其分散至车身各部位骨架,最大限度保证汽车舱体不发生或将变形减小到最小,使车内乘员受到伤害的可能降到最低,确保车内乘员安全。

2.2 安全带与安全气囊

汽车安全带是在事故发生阶段对车上乘员身体产生约束作用,限制其发生惯性位移,尽可能避免与车内零件碰撞造成二次伤害。通过不断研究与实践,安全带的广泛应用使交通事故死亡几率不断降低。而安全气囊与安全带不同,安全气囊在事故发生瞬间在乘员与车内零件之间弹出充气气囊,将乘员的运动能量均匀分散到气囊上,降低了乘员与车内零件碰撞所造成的伤害程度。

2.3 儿童安全座椅

随着儿童交通安全问题的日益显著,如何对车内儿童进行有效的保护已趋于强制实施的阶段,汽车儿童安全座椅,是一种专为不同年龄(或体重)儿童设计、安装在汽车内、能有效提高儿童乘车安全性的防护系统。在汽车发生碰撞的时候,可以减缓对儿童的冲击力,进而减少对儿童的伤害,确保孩子乘车的安全。

2.4 主动式头枕

在追尾碰撞事故中,即使汽车速度较低,车内乘员都会因车辆紧急制动而引起头部剧烈后仰,主动式安全头枕的应用,能配合安全带的使用,使人体头颈在发生晃动之前,充分保护乘客的头颈,防止和降低车上乘员因头部过度后仰而受伤的程度。

2.5 安全信息记录仪

此装置与飞机黑匣子技术有一定相似性,它能完整、准确地监控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并进行连续较长时间的记录,为汽车的研究设计、生产制造、日常维护以及及时查找突发性交通事故的原因,具有重要的实际作用及现实意义。

2.6 行人保护系统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安全不能只针对车内乘员,同时也应充分考虑行人的安全问题,因此,一些汽车技术将保护行人安全列为重点发展的目标。比如通过应用车身吸能材料,如吸能式保险杠、软性引擎盖材料、大灯及车身附件无锐角,在发动机舱盖面采用缓冲结构设计,利用发动机舱盖弹升技术,使发动机在汽车发生碰撞时瞬间鼓起,给被撞行人提供足够的缓冲空间,还有同样以气囊为碰撞缓冲装置,在发动机盖以及前挡风玻璃附近设置安全气囊,避免人体撞击汽车的前挡风玻璃,达到吸收碰撞能量,减小对行人造成的伤害程度,从而解决碰撞事故中的行人安全问题。

3 结语

伴随电子信息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智能化技术发展是必然走向,汽车安全技术也会日趋智能化,未来的汽车安全技术将向着集成化技术、车载网络技术、光导纤维技术,声纳传感技术、纳米技术等更先进的领域发展,综合多个领域的新技术应用到汽车上,最终集成化、智能化和系统化,全方位多角度的保障行车安全。

[1] 姜建满.国内外电动汽车标准现状与发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7):84-87.

[2] 侯维亚.汽车配件质量安全影响因子的识别[J].中国标准化,2016,(07):32-34.

Analysis of automobile safety technology

LI Jing-guo

(852 Farm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Heilongjiang Nongken Hongxinglong Administration, Baoqing 155600, China)

The application of automobile safety technology is more and more comprehensive, and the fields involved are more and more widely. It is difficult to guarantee the overall safety of the car by relying on one or several technologies. Active safety or passive safety of the vehicle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will not be subdivide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active safety technology and passive security technology will provide a multi-directional and more comprehensive protection effect.

Modern automobile; Safety technology; Analysis

2017-01-18

李敬国(1969-),男,中级职称。

U461

B

1674-8646(2017)07-0016-02

猜你喜欢
乘员车轮轮胎
观光车乘员乘坐的安全隐患分析
车轮的位置
胖瘦自如的轮胎
车轮开启赴爱之旅
基于MADYMO的轻型客车前排乘员约束系统优化
大轮胎,玩起来
有趣的车轮转动
修车
两厢车后排乘员保护机制研究
轮胎业未来数年将现并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