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光孝
(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重庆 40003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腰部疾病,且患者的数量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相应的增多,患者大多数中中老年人及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年人等[1]。腰椎间盘突出症实质是一种退行性病变,在病理学中主要是指患者的椎间盘纤维环出现了破裂,进而导致髓核突出,造成患者发病。此类患者的发病因素主要为外伤,患者在患病之后神经根、马尾神经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患者的身体健康及个人生活的质量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2]。我院在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分别选择两种诊断方式,现根据具体的方式进行如下报告。
从我院2016年5月~2017年3月时间段内收治的腰部疾病患者当中选择90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开展分析,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腰部疼痛、坐骨神经痛、下肢放射状疼痛等,且患者在活动的时候疼痛程度会明显加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参与此项研究,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在我院所选的患者当中,男性患者为52例,女性患者为38例,患者的年龄为40~75岁,病程则为3个月~8年。
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需要接受CT检查,我院选择东芝16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扫描,将扫描的层距设定为1 mm,层厚设定为3 mm,矩阵为(256×512)mm,在扫描的时候,医生需要保证扫描的层面与患者的椎间隙中心线相平行,并且需要在扫描过程中仔细对患者的骨窗、软组织窗进行分析。
患者在接受CT扫描之后,医生还需要让患者接受MRI扫描,选择联影1.5T设备对患者进行腰部扫描,并且进行T2WI序列的成像扫描分析,患者的矢状面SE序列为T1WI成像,横断面扫描则为T2WI扫描成像[3]。
对比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方法的诊断之后病情的检出情况,并予以分析。
我院选择SPSS 21.0软件包对文中的计数资料进行检验分析,并且选择n(%)表示计数资料,若是两种诊断方法的相关数据对比后显示P<0.05,则可视为差异存在明显意义。
患者接受CT扫描的检出例数为79例,患者接受MRI的扫描检出例数则为87例,数据对比之后x2为4.957,P=0.026<0.05,差异存在明显意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当中极为常见,患者的主要发病因素为腰椎部位受到外伤,比如患者腰部出现了反复性的扭伤或者持物较重而造成和椎间盘出现较大受力等。对于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最为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患者病史的采集分析与体征检查等,这种方式会受到患者病变具体位置、节段情况及具体的严重程度等直接影响。所以,为此类患者选择科学的诊断方案十分关键。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CT诊断后,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到患者病变部位的突出物及硬膜囊等,患者神经根的具体压迫情况也会被清晰显示出来,且CT扫描的速度较快,扫描的费用也会较低。但是,患者接受CT诊断之后,其对于患者椎间盘的游离状态诊断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这样就可能导致一些患者诊断效果不够准确。与CT诊断相比,患者在接受MRI扫描之后,可以形成全方位及多序列的成像,这样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分析,并且可以帮助医生观察患者的椎间盘游离情况与椎管内的具体结构等,与此同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接受MRI检查之后,软组织的分辨率也会更高,相应的成像会更为清晰,这对于患者的临床诊断十分关键。但与此同时,MRI诊断在患者骨组织方面的检查与分辨率稍逊于CT诊断,且扫描诊断的费用也会高于CT诊断方式。所以,这两种诊断方式都有其自身明确的优势与特点,可以形成相互补充。医生在具体的诊断方式选择当红,可以优先选择CT扫描的方式,如果扫描的结果与临床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可以让患者继续接受MRI扫描。
在本次研究分析中,所有患者都分别接受了CT与MRI方式诊断。在对比具体的病情检出情况后可以看出,MRI方式的检出例数要多于CT诊断方式,数据对比也存在明显差异。
针对临床中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诊断方法选择而言,患者接受CT与MRI诊断都可以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是MRI的病情检出率相对要更高一些。医生在实际诊断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等加以选择,以免患者出现误诊等情况。
[1] 刘文景.CT与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02):321+324.
[2] 王敬朋,胡含明,邹南安,巫启恒,王爱华.X线、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0):125-127+139.
[3] 杨文兵,孟连英.腰椎间盘突出症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09):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