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儒家思想文化视域下的官民舆论场融通

2017-03-08 10:04戚庆燕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舆论

戚庆燕

(安徽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 ,合肥 230012)

0 引 言

当下,微博、微信等新传播平台的兴起,使公众对所处环境的监测需求增大,社会参与度和知情权意识大幅提升。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已成为信息发布和舆论传播的重要平台,使我国的传媒格局发生较大改变。在这场变革中,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尤其是传统意义上的主流媒体,如省级以上的党报、电视台和电台,其功能日益弱化,舆论引导的成效也逐步降低,“官方舆论场”的影响力日趋下滑。与之对应的“民间舆论场”, 在“自媒体”的助推下,影响力日渐增强。“自媒体”以其信息发布快捷及时、意见表达自由通畅、对话语境平等宽松等优点,在承担社交工具的同时,不断强化“民间舆论场”的影响力,使得整个舆论语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1 意义:融通“两个舆论场”,增强舆论引导成效

在互联网还未成为舆论的发声地和传播场之前,民众获知信息的渠道相对比较单一,表达意见的平台更是稀少,“民间舆论场”呈现小众化、分散性的特点。与此同时,传统媒体在议程设置、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方面,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官方舆论场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为民众提供了自由表达的平台,成为社会舆论的载体,迅速集聚成民间舆论场,撼动了官方舆论场独掌舆论的局面。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各自为营”,相互隔阂,甚至对抗,会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两个舆论场融通、交叠,能最大程度上降低信息流噪音,在重大舆情事件面前,理性的声音逐渐占据主流,极端的舆论不断被边缘化,社会舆论保持统一,不但能使党和政府的信息有效传达给公众,还能增强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针对性,提升舆论导向的实效,重塑主流媒体的公信力,进而营造健康和谐的舆论生态环境。两个舆论场融通,还有利于达成社会共识,汇聚民心民意,最终形成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社会“正能量”。

2 现状:“两个舆论场”隔阂,主流媒体频遇“塔西佗陷阱”

尽管两个舆论场的融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频发,尤其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舆论监督、政务公开以及突发事件等问题时,舆情沸点越来越低,舆情烈度越来越强。在互动中,“两个舆论场”的摩擦加剧,乃至呈现断裂、对立状态,“官方舆论场”频频遭遇“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就是指当公权力遭遇公信力危机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颁布什么样的政策,社会都会给以其负面评价[1]。在网络时代,政府部门的工作、官员乃至普通工作人员的言行,都处在网民的“监视”中, 对公共事件的处理稍有不慎,日常工作中出现疏漏,或者言行有失当之处,都会成为社会舆论的关注点,在“民间舆论场”传播、发酵、升温,而此时来自政府及其主办的主流媒体的澄清或者解释,无论是否真相,都被视作“狡辩”、“遮掩”,“官方舆论场”落入“塔西佗陷阱”的尴尬中。

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盛行,传统主流媒体遭遇“塔西佗陷阱”的情况日趋增多。如2011年3月,央视《新闻1+1》在一期名为“药家鑫:从撞人到杀人”的报道中,让肇事者药家鑫在镜头前痛哭、忏悔,诉说悲酸的成长经历,而不给受害者家属足够的表达机会,社会民意对此极为不满。网民在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上,纷纷表达反感和讥讽,直言“央视这样报道药家鑫我们伤不起”。最后导致辩护律师以“激情杀人” 作为辩护理由,请求法庭酌情从轻量刑时,进一步激化了网络“围观”者的愤怒情绪,“激情杀人”一词也因此成为公众斥责、调侃的靶子。微博上的一项“药家鑫是否该枪毙”小调查,“既然激情杀人,那就判个激情枪毙”的支持者占到了所有参与者的80%以上[2]。

2015年初,年轻歌手姚贝娜因患乳腺癌离世,人们惋惜其英年早逝,赞赏她捐献眼角膜的善举。而此时深圳一家报社的3名记者假扮成医务人员,到医院太平间偷拍姚贝娜遗体,招致姚家人谴责,给这种情感蒙上了阴影。哀痛还没来得及消化,激愤、责问纷至沓来。主流媒体偷拍逝者遗体的行为,在民间舆论场迅速发酵,先是质问人性的底线,接着演变成关于媒体道德操守与伦理的大讨论。有网友直斥“龌龊”, 甚至在网上发起取消关注深圳晚报的行动,来表达愤慨和抗议。虽然深圳晚报及时针对此事发表道歉声明,称记者进入临时手术室拍摄的是眼角膜手术过程,并在姚贝娜亲属对拍照感到不妥时,记者立即当场删除所有照片,此举已得到姚贝娜父亲的谅解,但部分网友并未善罢甘休,继续指责媒体道歉无诚意。

3 原因剖析

上述“塔西佗陷阱”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核心问题,是主流媒体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受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3.1两种话语体系隔阂

长期以来,我国主流媒体都把自身定位为舆论喉舌,被社会各界视为党、政府和人民群众意志、主张的权威发言人,映现社会主流文化,传播主流价值观,并引领社会发展潮流,非常注重自身的政治性、权威性和影响力。因此,主流媒体所使用的语言,习惯上被视为官方语言。

所谓官方语言,指为适应管理国家事务的需要,在国家机关、法律裁决、正式文件及国际交往等官方场合中规定的一种或几种有效的语言[3],它要考虑到复杂的利益,平衡各方需求,必须“大而全”。相比较而言,民间语言则没有这些顾虑,它是个人情绪和利益的表达,可以无视全局性的利益平衡和各方满意,没有束缚和压力,张扬个性和态度,因此更鲜活、易于传播[4]。

官、民话语系统极易产生断层。2010年10月31日,长春市高新区一村民家遭遇强拆。负责此次拆迁工作的高新区土地局原副局长王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口出雷语:“你应该报道高新区如何发展,应该报道老百姓是如何为难政府、刁难和敲诈政府,应该报道老百姓如何不配合拆迁,影响回迁房的结症在什么地方!”[5]为了守护自己的家园,被拆迁户被迫与拆迁方展开利益较量的行为,在一些官员眼中竟成了“为难政府、刁难和敲诈政府”,双方对此大相径庭的认识,再次印证了官方语言与民间语言这两种话语体系存在着隔阂。无独有偶,2014年4月,河南信阳市浉河区政府官方网站上登载的一篇稿件,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在这篇赞颂拆迁工作的稿件中,浉河区委书记称拆迁工作人员是“最可亲、最可敬、最可爱、最可歌、最可颂的人”。而与此同时,有网友称,在浉河区的这次拆迁中,他家遭到野蛮拆迁,父母还被打倒在地[6]。

官场“雷语”频现,反映出官、民话语体系的深度断裂,背后是“官本位”的话语思维和异化的话语表达方式。只有消除官场雷语,才能弥合官、民话语断裂带。

3.2主流媒体信息输出方式单向度

主流媒体所主导的“官方舆论场”,主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各项事业,映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期以来,传播方式大都是单向输出,从传者到受众,缺乏反馈与互动。“高高在上”的宣传姿态,刻板乏味的宣传话语,单一灌输的宣传方式,导致它们输出的信息“传而不达”,众多党报党刊只是机关单位订阅,“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电视、广播的主旋律节目,收视收听率很低。尽管近年来主流媒体积极采用新技术手段开展思想宣传和舆论引导,但仅仅将新媒体作为手段和工具,宣传和引导的方式仍然没有太多变化,没有真正融进“民间舆论场”。

在一些重大事件或敏感问题上,主流媒体进行的报道,做出的解释,许多时候不但没有平息争议,起不到社会情绪减压阀的作用,反而激起更为强烈的质疑,成为社会危机的放大器;一些“辟谣”新闻,在民众眼中往往成了谣言。在受到公众质疑时,部分主流媒体并没有及时予以回应,置之不理或者删除信息,人为造成了信息不对称和空窗,致使民间舆情发酵、扩散,乃至反弹,大大延长了舆情衰退期,损害了主流媒体的公信力。

“大道不通小道畅”。在许多新闻事件发生时,民众在主流媒体上得不到相关信息;在疑窦丛生时,民众在主流媒体上得不到回应;自身利益受损时,民众在主流媒体上得不到关注。而新媒体层出不穷,催生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大平台,让民众“人人都有麦克风”,并赋予民众表达权,这正暗合了民众需求。这样产生的结果就是,民众偏向于选择新媒体表达自身诉求,维护自身权益,获知关心的信息,寻找解开疑团的答案,甚至利用新媒体监督公权力,进而影响政府决策。

3.3主流媒体公信力消减

主流媒体重视正面宣传,但有些宣传时段过于密集,内容单一,方式陈旧,空话、套话占据过多的版面和节目时间。正如习近平同志警告的那样:“有的为了迎合或满足某种需要,说假话、大话、空话,甚至弄虚造假”;“如果不重视、不警惕、不纠正,其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7]

事实上,这些消极影响和效果已经凸显,比如当前民众对官方舆论的对抗式解读。近年来,为弘扬社会道德,党和政府倡导在全社会范围内掀起 “学雷锋”活动。主流媒体报道雷锋精神,初衷是促进社会和谐,与民意相通,理当获得民众的积极响应与热烈支持,实际却令主流媒体始料未及: 主流媒体对雷锋精神的宣传,却遭到网民对雷锋精神的解构与质疑。有人质疑,雷锋1962年牺牲,1963年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后,全社会才真正涌现学雷锋热潮。在此期间举办的雷锋事迹展,展出了几十幅照片记录着雷锋生前做过的好事,如扶老大娘过马路、将自己的午餐送给战友等。是谁一直将镜头对准这个当时默默无闻的小人物?针对这种疑问,曾在沈阳军区做过宣传干事的老人张峻,2009年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承认,很多照片是出于宣传需要补拍的,有的甚至是在雷锋牺牲后,为树立高大全的形象,对照片进行过修改[8]。

为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主流媒体极力营造向上向好的舆论氛围,但是这种营造必须遵循客观事实,否则,诚信缺失就会事与愿违,出现主流媒体在官方舆论场上极力渲染、民众在民间舆论场中迅速解构、两个舆论场互相对抗的现象。

近年来频现的“反转新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主流媒体诚信缺失的体现。“扶起摔倒大妈,外国小伙疑遭讹诈”、“深圳最美女孩当街给残疾乞丐喂饭”、“女子为救女童被恶犬咬伤”、“安徽女大学生称扶老太被讹”、“河南乡村教师26年后才知被‘辞退’”等“反转新闻”频频出现,舆论场的毁誉也随之逆转,前后反差令人惊讶。追溯这些“反转新闻”的信息源头,除了由网友通过自媒体爆料外,很多出自权威的主流媒体,如“女子为救女童被恶犬咬伤”最先由《亳州晚报》刊发,随即《新安晚报》《广州日报》、江苏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跟进报道,使这一事件甚嚣尘上;“河南乡村教师26年后才知被‘辞退’”最先由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报道出来;“三门峡村书记性侵留守妻”报道始发于《南风窗》;“北京老外撞大妈遭讹诈事件”最先由中国新闻网官方微博发布,这些让受众倍感愚弄的新闻反转剧背后,除了地方媒体之外,还有中央级媒体的官方微博牵涉其中,为假新闻披上了“权威”的外衣。

反思近年来的“反转新闻”, 虽有一些是信息来源不充分,媒体抢时效等原因,但值得警惕的是,许多新闻之所以“反转”,是因为最初报道者有意裁剪事实。在“河南乡村教师26年后才知被‘辞退’”新闻报道中,媒体特别呈现当事人“抹香香”的镜头,有意剪掉当场拨打电话、协调调阅档案的内容,就是典型示例。

这些“反转新闻”,反转的不单是舆情,还有社会的善意与信任。目前,信任感缺失已成社会沉疴,社会征信体系非常脆弱,某些打着“善意”旗号的欺骗事件经过媒体渲染,更是加深了人们彼此之间的不信任感。与此同时,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也被逐步消解,以致于新闻事件甫一报道,人们便怀疑“内有隐情”,“坐等反转”,甚至在自媒体上猜测各种“真相”,导致谣言四起。

4 融通之道: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介质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主流媒体纷纷“触网”,借助“双微一端”,加快了与新媒体融合的脚步。传统媒体搭建的新媒体平台,一方面凭借母体资源,承袭了传统媒体的品牌优势、公信力优势,另一方面,与自媒体相比,它们“继承”了传统媒体的一些缺点,如互动性不足、服务功能单一等。因此,在两个舆论场的融通过程中,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平台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两个舆论场的冲突,但有时也令二者产生壁垒。例如,今年3月1日晚,中国青年网刊载一篇记者对葛剑雄的采访报道,标题为《全国政协委员葛剑雄:我赞成对任志强微博的处理》。当晚,被采访对象葛剑雄发布微博称:“我十分震惊、非常遗憾地看到了中青网在未经我审阅、未经我同意的情况下发表了这样的标题和内容……我不得不决定,自即日起,除此前已经约定的采访外,不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未经我的同意,媒体不得报道我在会议期间的言论。”葛剑雄有没有对任志强“落井下石”,成为“两会”前的罗生门,但“幸好有互联网,不然真成一个声音了”的感叹在民间舆论场上弥漫,两个舆论场悄然发生衍变,在该事件中,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平台被民众划归到“官方舆论场”阵营。

由此可见,主流媒体公信力的重建,绝不只是技术性问题,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优势,如果只是简单地改变新闻传播渠道和呈现方式,那么媒体融合就会变成“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公信力的重建,关键在于报道内容的创新,体现的是主流媒体遵从的价值观以及由此形成的报道理念。

1856年,一位年轻的英国化学家伯金(William Henry Perkin)被赋予重任——在实验室合成治疗疟疾的药物。伯金夜以继日地做着实验,没想到在一次失败的实验中,竟意外地合成了一种颜色鲜艳的紫色液体。热爱艺术与摄影的伯金非常激动,他进一步发现这种液体可以作为染料来染丝绸,并且不易褪色。欣喜若狂的伯金立刻为自己的这一发现申请了专利,紫色的神秘面纱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被掀开了,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呀!

无论是主流媒体遵从的价值观,还是秉承的报道理念,都植根于主流社会的思想文化。当下社会主流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一脉相承。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儒家思想文化对社会的发展,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都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其自身也在不断的转化、丰富、完善。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以“仁义礼智信”为内容的儒家精神非常契合。以“仁、义、礼、智、信”为基本内容的儒家精神,在历史上虽有一定的阶级性,但也还有更根本的普遍意义,应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继承优良的精神粮食。“仁”,即“爱人”、“博爱”,可以称为古代的人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友善”,当下提倡的“团结互助”、“为人民服务”、“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等,是新时代重要的品德,这与“仁”的涵义具有相通之处。

“义”,即正义、道义,如“舍生取义”、“公平正义”。“礼”,即人们要自觉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克制己身,提升修养。不过,传统思想中的“礼”需加以改造,去除尊卑秩序的虚文缛礼,制定简要的礼节。所谓“智”,是鉴别是非曲直的觉悟。“信”,即信用,“诚实守信”,“信”最具有广泛意义,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需要遵循的基本规范。

儒家思想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一个思想流派,它早已内化为中华儿女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成为民族心理的重要部分。主流媒体要担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引导者、标杆者和记录者,在报道重大事件、传播主流思想文化、增强公信力的过程中,就必须重视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以其精神为介质,在报道内容、报道理念和职业操守方面进行调整和提升。

4.1报道内容——通过信义人物塑造“信义媒体”

在提升公信力方面,主流媒体作出了颇多尝试,其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正契合了儒家精神。比如《楚天都市报》报道的“信义兄弟”、“信义叔侄”相关事迹,《铜陵日报》、铜陵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信义老板”事迹,以及《湖北日报》报道的“信义夫妻”事迹等。这些报道对象大都是平凡人物,身上却有着不平凡的事迹。言忠信,行笃敬,信义精神被这些“信义人物”接力传承,并将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出诚信、友善、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媒体通过对 “信义人物”的报道,深入挖掘普通人物身上所具有的正能量,引导社会主流新闻价值观,受到了读者、 观众、听众、 网友的盛赞,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体现了责任媒体抒发百姓情怀的报道理念和报道风格, 是主流媒体为践行社会责任与时代担当所做出的重要探索。

在“信义媒体”的感召下,近年来,各地“信义人物”频频出现,如历时27年寻到烈士双亲,兑现“生死约定”的 “信义战友”姚惠涛;生活拮据,捡230万巨款后毅然交还失主的“诚信民工”胡国辉、彭孝良; 不忘初心,一元钱理发坚持了25年的理发师王成俭;信守承诺22年,替去世同学尽孝道的“好同窗”黄兴宗;恪守诚信,替女还债的“信义奶奶”窦兰英;一人打多份工,替亡子还清近64万元债务的“信义老人”郭夕祥等。这些“信义人物”展现了孝悌之仁,友爱之仁,敬业之仁,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道德模范。一经报道,民众便会见贤思齐,择善而从,自觉内化为行动,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2报道理念——通过客观报道凸显“诚实媒体”

央视报道“药家鑫”案之所以备受诟病,在于报道偏颇,过多地将镜头对准了肇事者一方。学者彭伟步认为,所谓平衡性报道,主要是指新闻报道中既有不利于某一方的内容,也应该有有利于该方的内容。就某一篇报道来说,这种平衡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报道中当事双方都有话语权,有说话的空间;二是报道与评论之间求得平衡,亦即事实和观点要保持平衡[9]。如果央视在报道“药家鑫案”时能够给肇事者和受害者均衡的话语权,给他们提供充分的说话空间,那么报道就不致偏颇,从而给受众树立全面、客观、公正的媒体形象,“诚实媒体”更令人信服。

宣传要建立在真实、客观的基础之上,而不能单单为了营造宣传效果,摆拍、修补照片,拼凑、甚至编造事实,否则便会引起民众的质疑,激发逆反心理。而各类“反转新闻”之所以会“反转”,与新闻媒体不核实真伪,捕风捉影,或者为了哗众取宠赚取一时关注密切相关。主流媒体要想重新赢回公信力,凸显“诚实媒体”形象,就要兼顾“时效性”与“真实性”,切实发挥“把关人”的效力,加大“求证”力度。经过求证为“真”的信息,及时发布;经过求证为“片面”的信息,快速补充,将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的信息传播给社会;经过求证为“伪”的信息,即时“更正”,防止假新闻的弥漫,消除其不良影响。

4.3职业操守——强化职业道德打造“礼智媒体”

“礼”是中国古代社会的规章制度,“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不学礼,无以立也”(《论语·季氏篇第十六》),儒家精神中的“礼”旨在告诫人们,言行要有节制,遵守规范。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媒体有时会滥用新闻自由,做出逾礼行为。比如前文所述的深圳晚报记者假扮医务人员进入医院太平间偷拍姚贝娜遗体一事,就挑战了人们的道德底线,严重损害了记者和媒体的形象。媒体要想增强公信力,提高感召力,就必须遵循“礼法”,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智”即睿智、聪明、有才能、有智谋。在融通“两个舆论场”、重塑公信力的过程中,主流媒体要在舆论引导方式上体现“智谋”,不但要积极采用新媒体手段开展思想宣传和新闻报道,还要在衔接官、民话语系统断层上主动作为,尽最大努力达成话语共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主流媒体自觉戒除“官本位”思想,在宣传报道“官方声音”时,尽力做到客观、全面,并摒弃空话、假话、套话、与时代脱节的话,善于使用民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法进行传播,增加语言的亲和力和真实感;同时还要发挥“官民沟通桥梁”的作用,及时反映民众关心的问题,监督、敦促政府快速解决民众关心的问题,增强官民之间的认同感,进而使两者之间的沟通愈发坦诚、互信和高效。

5 结 语

以“仁、义、礼、信”等为核心内容的儒家精神,既是我国传统道德体系中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财富和道德基础。儒家道德的基本精神讲究立志为公、重义轻利、慎独自律,这对新闻从业者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遵守新闻廉洁纪律等方面,都有很大启发。

在媒体融合的新时代,主流媒体要想掌握主动权,重振权威性,引导舆论、增强感召力,就必须明确定位自身的社会角色,树立大局意识,增强服务公众的理念,积极投身新闻实践,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与此同时,媒体从业者要把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新闻道德观念,培养成职业品德,树立职业荣辱心,主动规范职业行为,敢于自我批评、自我剖析,善于改正不符合新闻报道规范的行为,对外树立良好的新闻工作者形象。

[1] 汪青云,李慧芳.突发事件中“塔西佗陷阱”适用性探究[J].新闻知识,2015(9):35-37.

[2] 李新蕾. 微博对公民话语权的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3] 钱伟. 《语言认同冲突刍议——以中亚五国的国语、官方语言、通用语言为例》[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7):135-139.

[4] 韩可胜等.党政干部重塑话语的智慧与艺术——宣传部长、新闻发言人谈官民话语隔阂[J].人民论坛,2013(13):61-63.

[5] 程宛.长春官员回应强拆称应报道民众如何为难政府[N].城市晚报,2010-11-04.

[6] 张书舟.官员赞拆迁人员是“最可爱的人”[N].南方都市报,2014-04-16(A4).

[7]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J].党建,2012(10):5-7.

[8] 何小手.解构雷锋:被过度诠释的精神[DB/OL].(2011-12-12).豆瓣小组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4031278/

[9] 彭伟步.平衡性报道是必须坚守的准则[N].时代周报,2009-05-07.

猜你喜欢
舆论
晚清《舆论时事报》:无声之国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三力”并举,提升学术期刊舆论引导力
国际“舆论战”对地方舆论工作的启示
当前舆论场的几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谈反腐倡廉中新闻舆论的引导力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