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影视文化宣传现状及发展研究

2017-03-08 10:04王晓彤陈艳君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影视剧安徽安徽省

王晓彤,陈艳君

(安徽财经大学 a.艺术学院, b.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安徽 蚌埠 233041)

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地区竞争中脱颖而出,现代城市和地区不断打造自身形象,并通过多种渠道与媒介向世界输出地域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影响力,从而产生经济效应。影视是一种重要的媒介平台,也是打造地域文化的重要工具,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相关公益机构开始注重影视对一个地区文化品牌的宣传作用。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横跨长江与淮河,糅合了淮北平原、皖南山区与江淮丘陵三种不同的地理面貌,还拥有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与徽文化四大文化圈。安徽的特色地形与历史文化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各级政府机关也不断通过多种途径将安徽特有的文化形象向外输出。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何利用影视媒介来提高安徽的文化影响力。

1 影视作品对地域宣传的重要性

1.1影视剧的美化效应

影视剧中的空间场景均是导演、摄影师们经过精心设计选取的,对真实的空间予以艺术化的创造,会在影片中形成特殊的意义,进而提升人们对一个地区的审美。影视剧中所发生的不同的故事也为城市增加了不同的感觉,比如,电影《情书》里面的小樽,因为美丽的爱情故事这座靠海的小镇被渲染上了浪漫的色彩。影视剧中艺术化的处理方法美化了观众对这所城市的心理印象,赋予了城市新的精神形象,使受众无形中被引导产生出对这所城市美好的期待与感情。

1.2影视剧的积累效应

影视剧的传播周期相对较长。电视剧的播放需要半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足以将空间信息慢慢地传递给观众,在观众的脑海里积累地域文化印象;经典电影会被反复播放与欣赏,积累了新观众,也不断唤起观众的记忆。随着影视作品流传时间的延长,这个地区可能收获的无形资产价值便越大。20世纪50年代拍摄的电影《罗马假日》依然指导着众多旅行者跟随片中的旅行路线进行游览,而2017年播出热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那年花开月正圆》给拍摄地南京、故事发生地陕西泾阳带来了旅游商机,观众追寻剧中出现的地标建筑,不少旅行社也纷纷推出相关旅游产品。

1.3影视剧的聚媒效应

影视剧是当代大众的主要文化娱乐产品,不管是影视剧的拍摄过程、明星的动态、还是影视节庆等活动,都非常容易吸引到媒体与大众的关注:影视剧在制作过程中便会不断进行造势与宣传,从而无形中提高了城市在媒体中的曝光率;导演或是演员等明星出现在某个城市也会成为记者争相报道的新闻素材,并且会吸引无数粉丝的关注;影视节展活动更是镁光灯的焦点。大量的媒体曝光将城市收入镜头中,不断向外推广,有利于扩大城市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以上海国际电影节为例,2017年举办的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百度搜索条目上可以找到近481 000个网页结果,吸引了包括网易网、新浪网、人民网等主流网络媒体的争相报道,爱奇艺等视频网站也发布了相关视频,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相关信息也占据了热搜。除此之外,上海国际电影节也吸引了一些外国媒体: Los Angeles Times、The Hollywood Reporter、Variety等媒体对上海国际电影节都做了报道。上海国际电影节吸引了众多的媒体,通过这些媒体的推广,上海这座城市也被推向了世界。

2 安徽影视宣传的现状与问题

2.1影视剧中的安徽

2.1.1 影视剧中的安徽城市空间

“影视旅游”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它被定义为“是影视文化与旅游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形式,是旅游目的地出现在电影、电视剧里而导致旅游者被影视作品所展现的内容所吸引,从而亲身来到当地进行体验的旅游活动”[ 1]。

在安徽省内拍摄的影视剧呈现着安徽特有的地理面貌与风土人情:20世纪70年代的电影《小花》取景于屯溪老街,老街保留着明清江南城镇的古老风貌,被誉为“天然的摄影棚”,是徽文化中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向,代表着安徽深厚的文化底蕴;20世纪80年代的电影《天云山传奇》取景于九华山,落魄的主人公罗群在覆盖着皑皑大雪的山中与单纯美好的冯晴岚产生了真挚的爱情,展现出了九华山的美景;李安拍摄的《卧虎藏龙》取景于黄山与宏村等地,黄山是安徽省最著名的旅游景区,宏村也无数次的出现在不同的影视作品中;张艺谋的《菊豆》取景于南屏,南屏保留着相当规模的宗祠、支祠与家祠,这些都象征着徽派建筑的艺术美感,也是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天然场景。

安徽境内的旅游景点众多,除了以上影视作品中出现的耳熟能详的景点以外,还有歙县、齐云山、天柱山等等。然而,现如今大多数的影视作品所展现的安徽空间集中在黄山、屯溪老街、宏村与南屏等地,其它空间的展现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如何挖掘安徽新的影视旅游景点,如何深入展现安徽独特的地理风貌与自然风光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2.1.2 影视剧中的安徽城市形象

有一类影视剧直接标明了故事的发生地,并将这个地区的文化印记与形象牢牢地锁定在胶片中。比如,《罗马假日》中充分展现了罗马这所城市的浪漫与古老,共和国广场、罗马斗兽场、许愿池等著名景点都出现在影片中;20世纪90年代相当火热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里许仙与白娘子邂逅于杭州西湖,西湖雅致的风景与凄美的爱情相联系,为杭州的旅游推广增添了助力。除了标明了故事发生地的影视剧以外,现在又兴起了一种城市主题影视剧,“这种影视剧以城市为故事发生地,以当地人的生活为故事素材,以城市特有的文化风貌为表现内容,除艺术目的外,还担负着打造城市名片的宣传任务”[2]。这种城市主题影视剧是城市营销的一种新创意,比如《庐山恋》《巴黎,我爱你》《成都之恋》等等。

直接反映安徽城市形象的影片有一些代表之作:淮北市政府制作了一系列影视剧《父亲》《大哥》《大姐》和《独立寒秋》等,均以淮北为故事背景展开故事。《珠城之恋》是一部以蚌埠这所城市为主题的影片,影片以蚌埠为背景讲述了普通百姓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小城市人踏实生活的精神面貌,也为蚌埠的城市宣传做出了贡献;蒋雯丽自编自导的自传体电影《我们天上见》在淮南以及她的故乡蚌埠取景,里面的演员大多数也多是蚌埠籍的演员,演员在影片中也都说蚌埠方言,蚌埠带有标志性的淮河大铁桥与火车不断地出现在镜头中,富有诗意地描绘着导演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与执着。但与安徽有关的地域形象在影视剧中的展现相对较少,仍需有关方面继续推动。

2.1.3 影视剧中的安徽人

影视剧对区域的宣传除了围绕地域空间本身进行表达与描绘以外,还可以体现在对当地人的形象塑造中。随着以安徽人为主人公的影视作品相继问世,安徽人的形象裹挟着安徽本土浓厚的政治人文色彩展现在世界面前,为安徽吸引了无数目光。20世纪80年代的影片《黄山来的姑娘》讲述了安徽农村姑娘在北京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奋斗一步步成长的故事,展现了安徽人的淳朴、善良与勤劳;《农民工》一片以阜阳农民工为原型进行创作,塑造了一群质朴、坚韧、感恩的农民工形象;小成本电影《到阜阳六百里》与《农民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并且采取了纪录片的形式进行表达,使影片更为真挚感人;电视剧《大祠堂》中林心如扮演了一位温柔贤慧,外柔内刚的徽州女人,她是传统徽州女人的缩影与代表,本剧也通过对林心如所扮演角色一生的描述展现了徽州的文化传承;《第一书记》中塑造了凤阳县小岗村里一位执着奉献、隐忍富有担当的干部形象。

总体来说,影视剧中的安徽人形象主要可以概括为:勤劳淳朴、乐于奉献的劳动人民形象以及百折不挠、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知识分子与干部形象。但是这种单调的人物塑造缺乏张力与深度,很难成就影视剧的艺术性和话题性,因此影响力有限。与此同时,随着商业大片时代的来临,观众更乐意接受娱乐性较高的影视作品,描写地方风土人情的影片显得相对冷门,存在受众面狭窄、关注度不高等问题。但今年在江苏、东方卫视首播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就引发了很大的成功,该剧采用年代传奇的手法书写了富商周莹的一身,同时描绘了陕西的地方风土人情,即利用观众喜爱的商业电视剧类型,再辅以明星效应去展现地方特色,这种手法值得借鉴。

2.1.4 特色安徽文化影视——黄梅戏电影

黄梅戏是安徽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是安徽悠久的文化传承之一,黄梅戏电影更是将影视艺术与黄梅戏艺术相结合,扩大了黄梅戏艺术的影响范围。黄梅戏电影不仅本身是安徽文化的标志,如果将黄梅戏电影的内容与安徽相结合,更能传达出推广安徽文化的意味,还能吸引广大黄梅戏爱好者的目光。近年来取材于安徽元素的黄梅戏电影少之又少,主要作品有:《徽商情缘》《生死擂》《山乡情悠悠》和《六尺巷》。《生死擂》是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黄梅戏戏曲故事片,曾获得第2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影片对准了光绪年间的芜湖,将宏村、屯溪老街、九华山等景点统统纳入镜头中。《山乡情悠悠》的故事发生在当代皖南的小山村,徽派建筑、安徽山水均在影片中有所呈现。《六尺巷》是根植于桐城的故事,影片主要表现人物,突出了桐城人风趣机敏的性格特征。但黄梅戏电影与黄梅戏面临同样的困境,即传统文化在当下社会语境中日益衰微,艺术创作人才流失严重、受众日趋狭窄有限、不受重视等问题。

2.2影视剧产业

除去影视剧本身,影视剧产业也是一个拥有巨大文化宣传价值潜力的产业。影视剧生产、影视剧的相关产品产业链、影视剧基地都可以让城市成为焦点,从而扩大城市影响力。为影视剧的拍摄而建立的影视基地丰富了城市的旅游景点与文化形象,比如,浙江横店影视基地让横店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变得家喻户晓,除此之外,国内比较著名的影视基地还有威海的影视城、无锡的中视影视基地等。影视基地的建设可以吸引到相当一部分的影视公司在当地设点,进一步能促进当地影视剧生产的发展。随着剧组陆续到影视基地进行拍摄,城市的政府部门或是宣传部门可以以合作单位的形式参与到影视剧的制作中来,那么影视剧的片尾字幕信息中会出现当地城市的名称,从而达到宣传效果。

安徽的影视基地大多都是在原有的自然风光与文化历史遗产中搭建而成,地点相对比较分散。比较常用的影视基地大部分集中在徽州地区。徽州地区的影视基地所营造的是以徽文化为基础建设而成的乡村景象:小桥流水、青砖粉墙、碧草蓝天,这些基地本身就是依靠当地古村落建设而成。单一的建筑场景对于影视剧的拍摄片种限制颇深,再加上地点分散,无形中增加了交通成本与人力成本,给影视剧的制作带来诸多不便。另外,安徽的影视基地规模都比较小,比如秀里影视城,占地仅1.06km2,相较于30多km2的横店影视城实在不值一提。影视城的面积太小能容纳的剧组数量与游客数量便会受到限制,不利于价值的再开发与利用。大型人工建设的影视基地的缺乏是安徽影视产业发展的一大遗憾,人工建设的影视基地可以保证摄影棚的集中性与场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总体而言,安徽省的影视基地开发还没有形成规模,只是初级发展阶段。

2.3安徽省的影视节庆活动

承办大型节庆活动可以起到城市宣传的作用,影视节庆活动更是明星聚集的场合,自然会吸引众多媒体与粉丝的关注。国际上有很多因为举办电影节而举世闻名的小城,法国的戛纳便是其中之一,戛纳国际电影节使这个海边城市享誉国际,延长了当地的旅游旺季,为它带来无数的游客;日本北海道的山形本来也只是一个偏僻小镇,由于山形纪录片节的成功也被大大提高了知名度;国内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与上海国际电影节也是这两所中国最具实力城市的文化名片。

近年来,安徽各地先后举办了规模不等的影视节展活动。2010年,安徽师范大学牵头了诸多安徽省内的高校,举办了首届江南片大学生电影节。安徽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在2012年举办了首届中国(安徽)微电影大赛。2013年10月,合肥举办了首届安徽微电影创意节,该活动由新安晚报主办、安徽网承办、安徽电影集团影视剧制作中心全程指导,值得一提的是参赛的部分作品被选送参加首届伦敦蔷薇国际微电影节。2015年4月合肥师范学院正式启动了中国金花大学生微电影节。这些安徽省内的电影节聚焦于微电影节与大学生电影节,因为微电影节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且微电影的征集要求较低,很容易吸引到参赛影片;同时大学生是参与电影创作活动最多的团体之一,高校联合举办大学生电影节可以为影视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2011年,第20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合肥举办,电影节期间不但举办了多项影片展映和论坛活动,更举行了数量不少的剧组发布会,这是安徽省承办的规模最大的长片电影节。这些活动都在不同层面上提升了安徽本地的影视文化氛围,对促进体现安徽文化特色的影视作品产生积极作用。但我们也同样看到,影视节展在安徽仍然处于较为零星的状态,少有电影节能够连续举办,未能在根本上提升影视节展的品牌性,也难以吸引资源持续往举办地流动。

3 安徽省发展影视宣传平台的策略与建议

3.1深挖安徽独特的自然与人文风貌

针对影视剧中的安徽城市空间局限的问题,安徽省各大地方旅游和文化建设的主政部门,应当从本地的旅游资源入手,加以发掘和创新,鼓励和邀请国内外艺术家创作和借鉴安徽元素;同时时刻关注当下的各类流行文化,邀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到安徽来考察,尽可能将拍摄外景地设立在当地,以促进和推动当地文化资源的建设。安徽拥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齐云山等名山,徽州、宏村等具有安徽古朴风貌的村落,这些自然人文景观带着一种神秘感,非常契合古装影视剧及年代传奇剧的题材。

3.2邀请本土艺术家从不同角度与层次展现安徽城市空间

上文提及,影视剧中关于安徽省城市形象的展现较少,实际上,安徽的地理空间是很复杂且多样的,包含了古典与现代,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自然与人文的对立和统一,影视剧中对安徽省城市形象的描绘可以走向多元化的道路。安徽籍的影视界名人众多,他们对家乡或许有较为深厚的情感,以他们相对丰富的创作资历和人脉资源,加上地方政府相应的配套支持,用影视作品来打造安徽,使安徽独特的风貌得以丰富的展现,这也是一条不可忽视的发展途径。

3.3优质主旋律电影以优质制作模式呈现

在鼓励讲“安徽故事”,塑造影视作品中的“安徽人”的同时也可以在大众和流行文化中,让安徽的形象以较为正面和积极的形象融入其中,使安徽的形象在大众流行文化中保持活力。主旋律电影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一种影视类型,凡是反映“真、善、美”的影视作品都可以包括进主旋律电影之中。我们需要用影视艺术来弘扬真善美,讴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无私奉献的干部群众,同时也可以将视角重新转向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将人与自然、社会、历史、文化充分结合起来。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写人,写事,也可以表现一种空间和一种精神状态。另外,为了避免主旋律电影在市场上遇冷的情况,可以从商业性的影视剧模式入手,充分利用年代传奇、历史剧、偶像剧等模式,利用明星积累人气效应来展现安徽人形象。商业影视剧的优势在于可以短时间内积聚人气,造成舆论效应,最大程度的起到宣传效果。

3.4加大地方特色影视的基金支持,培养人才

针对黄梅戏电影所面临的人才流失、缺乏重视等问题,政府可以从地方文化的弘扬和保护、影视产业的推进为主要出发点,设立带有补助性质的艺术基金。实际上,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于2016年7月印发了《安徽省广播影视精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这个新办法取代了2012年8月10日印发的《安徽省广播影视精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比新老两个文件,可以明显看出新办法明确了补助标准的具体数额(从20万元到100万元不等),对专项基金的支持范围也较旧办法有所宽泛,去除了对项目资金具体使用项目的规定和限制,使获得资金的单位和个人有着更为宽松的资金使用空间。对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金鸡奖等国家级广播影视奖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重点题材、农村题材有明确的导向,新办法还新增了支持“具有徽风皖韵特色”的影视题材的创作生产。这些政策都体现了安徽省政府机关对于影视精品项目提升本地文化影响力的重视,体现了“突出重点、注重效益,择优扶持、严格管理”的管理原则。但仍需看到的是,新办法采取了后补助的形式,侧重于奖励已经获奖完成的作品,对影片前期的筹备、生产、宣传、发行等诸多环节的支持有所缺失,其成效还需进一步考验。安徽省的各级政府也可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政策和配套管理措施,对以安徽省为题材的作品进行资助,以促进本地文化的繁荣发展。除了直接对影视作品的基金投入以外,安徽省各地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各地影视协会、影视教育的投入,以便不断培养优秀的影视人才,扩大安徽本省影视人员的实力,从根本上保证安徽影视作品的水平不断提高。

3.5重视影视基地的开发与利用

安徽省的影视基地存在着数量少、规模小,缺乏大型人工影视基地的问题。为扩大影视基地的开发,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各地政府积极开发已有的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建立新的影视基地,充分利用本地的天然资源吸引剧组来当地拍摄;第二,学习横店等大型影视基地的发展策略,兴建大型人工影视基地,再以优惠政策吸引影视公司入驻,使影视基地规模化与产业化。与此同时利用各个影视基地发展旅游休闲中心,扩大宣传规模。并可以与影视公司合作开设各类影视培训,并与各大高校联合办理实践基地,形成影视教育的新产业链。

3.6积极承办影视节展活动,提高当地群众观赏水平

除了由各地轮流举办的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安徽省还应当有自己的电影节展活动,以提升本地的影视文化氛围。影视节展不仅仅是影片之间的评比评选,还包括了主题影片回顾展映,影视文化交流论坛等多个方面。通过影视节展的举办,一方面,提高当地群众的影片欣赏水平,同时也吸引境内外影视制作团队到安徽进行参访交流,达到提升本地影视制作水平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大型国际电影节的承办颇具难度,安徽省可以从近年来广为流行的各类“微电影节”入手。同时应加强管理社会团体和相关单位对影视节展的举办活动,积极扶持具备优良策展能力的主办单位和相关人员,将影视节展活动打造成为一个凸显安徽影视文化的优良平台。也可与国内外知名影视节展组委会联系在安徽设立分会场,加强联动特性,扩大彼此的影响力。

[1] 闫颖. 电影《孔子》影视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和模式设计[J].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11(1):115-119 .

[2] 李宗诚,薛媛. 影视文化与城市形象传播[J]. 电影评介,2006(20):19-21.

猜你喜欢
影视剧安徽安徽省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