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桃
(中国建设银行黄冈分行,湖北 黄冈 438000)
大数据时代传统银行向互联网金融转型探讨
刘中桃
(中国建设银行黄冈分行,湖北 黄冈 438000)
自2013年以来,我国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并给传统银行业带来巨大影响。面对着互联网金融的日新月异,各家银行都在转型、创新,大胆探索。无论何种形式的转型,关键是要突破创新,做到理念创新、产品创新、科技创新、组织创新、风险保障机制创新,用互联网思维来创新金融服务,全面扭转“产品服务”至“客户服务”,这是一项“以客户为中心”的系统性转型工程。
互联网金融;银行;创新
互联网金融创新为我国金融业态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思路,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金融改革的发展。2017年3月28日,中国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巴巴”)、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蚂蚁金服”)签约仪式在浙江杭州举行。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及蚂蚁金服的此次牵手,是传统银行向互联网金融转型的一次有益探索,是强强联合,实现了优势互补,阿里巴巴及蚂蚁金服在全世界范围内树立了中国新实体经济的标杆,其业务的飞速成长为传统金融提供了互联网式的思维和解决方案,也促进了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
自2013年以来,我国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并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面对着势如破竹的互联网金融,各家银行都在转型、创新,大胆探索,一些专家学者也在研究和探讨。那么,大数据时代传统银行如何向互联网金融转型呢?拙文抛砖引玉,希望能对大家的研究有所帮助。
互联网金融不仅包括电商平台等新兴互联网企业,也包括传统金融机构应用互联网平台提供的金融服务,具有数字化、方便化、普惠化特征。互联网金融自出现以来,凭借其成本低、交易便捷、效率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得到迅猛发展。
就目前的发展来说,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分为传统银行机构线上互联网金融、电商平台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服务企业。
1.传统银行机构线上互联网金融
传统银行机构线上互联网金融,指的是以互联网平台作为媒介,提供传统的金融服务,是比较基本的一种互联网金融模式。我们熟知的有各大商业银行推出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服务,即借助互联网本身具有的广泛性和便捷性,来实现传统金融业务在网络上的应用与开拓,如转账、网上支付、缴税缴费、理财等。手机银行具有随身便捷、申请简便、功能丰富、安全可靠等特点。
2.电商平台互联网金融
电商平台互联网金融,就是电子商务平台以大数据为基础新开发的融资平台,我们较为熟悉的有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电子商务企业或者网购企业通过电商平台,凭借自身的广泛客户资源,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云技术等来进行信誉评价和风险控制,为目标客户进行小额融资或者提供消费信用。
3.互联网金融服务企业
互联网金融服务企业主要有第三方支付企业、P2P网络贷款平台、小额网络贷款公司以及互联网基金公司等其他企业。另外,还有网络众筹、网络理财、电商金融以及第三方互联网金融门户,常见的有蚂蚁金服、宜信、易贷网等。
1.数字化特征
互联网金融诞生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有如下特征:(1)数据记录了一切,人类所有的行为被量化了;(2)大数据连接一切,包括万物,包括时空;(3)大数据揭示出更多的相关性和实物发展规律。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实时收集、分析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分析、分类客户的交易信息或消费信息,从而得到客户的消费偏好、市场发展规律,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2.方便化特征
一部电脑或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使客户在任何地点、任意时间来操作资金转划和小额贷款,甚至完成信息维护,不用到营业网点,不用等营业时间,客户自己主宰自己。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构建,使传统金融时间与空间上的制约因素得以充分解决。
3.普惠化特征
由于互联网金融操作简便,流程简单,普通网民都能操作。2016年8月《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6月,全国网民数量达7.10亿,比年初增加2132万网民,互联网普及率51.7%;其中,手机网民数量6.56亿,年轻一代更喜欢“秒杀”、“快贷”带来的“天马行空”体验。随着网络环境逐步完善、智能手机的普遍运用,网民逐渐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忠实用户。
互联网技术拓展了支付方式和渠道,冲击了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地位。电子商务的发展,催生了支付宝、财富通等一大批第三方支付平台,其更为快捷、开放、人性化的支付体验,以及将商务、理财、物流、结算等环节高度融合的特性,割裂了银行和终端用户的直接联系,吸拢了越来越多的支付需求,动摇了传统银行的支付垄断地位,银行从原来支付体系中的唯一主体,演变为目前电子支付链中的最末端。
随着第三方支付和网络信贷服务内容的不断增加,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和中间业务都面临新的竞争:(1)传统利差盈利模式受到威胁。市场份额缩小,利差收入逐渐减少;(2)中间业务收入来源减少。随着第三方支付范围的不断延伸,商业银行经营的部分中间业务将被逐步取代,如代收代付、转账汇款、电费缴纳、保险代缴、手机话费缴纳等结算和支付服务,客户都能通过第三方支付来解决,且运行成本更低;(3)新的利润增长点不能有效形成。互联网金融成本低,数字化,能够做到客户精准分类,差异化服务,交易成功率更高,从而降低了边际成本,互联网金融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传统商业银行由于受到体制、政策、渠道等方面的影响,业务创新有一定的难度,利润增长点不能有效形成。
商业银行面对激烈竞争,推出的客户策略一般强调优质客户,不能完全满足小微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而互联网金融提供开放式网络平台,提倡交互式营销,重视客户个性化服务体验,这无疑对很多被传统银行业忽略的小微客户极具吸引力。而且,高效的互联网金融营销模式,迅速吸引了大量的客户群,具有较强的客户粘性,这是长尾效应的现实体现,最终造成商业银行客户群的大量流失。
比尔·盖茨说,“传统银行如果不改变,那么它就将成为21世纪灭绝的恐龙”。银行只有顺应趋势,蜕变、转型,才能发展。传统银行向互联网金融转型策略有三,一是自主发展线上互联网金融业务,二是与电商平台联合,协同推出电商金融服务,三是与互联网金融服务企业牵手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无论何种形式,转型的关键是突破、创新。创新,是银行转型升级的驱动力,是银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
传统银行进军互联网金融,不单单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平台拓展自己的服务渠道、产品线,更要用互联网思维来创新金融服务,全面扭转“产品服务”至“客户服务”,是一项“以客户为中心”的系统性转型工程。只有从消费者利益出发,帮客户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提高客户粘性。交通银行“蕴通产业链”金融产品,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问题,使得整条产业链形成一个闭环循环往复的模式,实现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完美结合,既降低了整条产业链的成本和风险,提升产业链的竞争能力,又创新了银行产品和服务,提高了客户忠诚度。
我们通过移动互联网、大数据、020等创新模式,布局互联网金融,数字平台的优势能扩大产品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金融产品不再作为单一的销售品种,而是投资理念的传输,将逐步演变成为客户提供金融和生活相关的全套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多方面需求。工商银行整合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业务,进行全面升级,升级后的业务品牌统称为“融e行”,分为4个模块:工银e支付、e缴费、融e联、e投资,为客户提供账户管理、转账汇款、个人贷款、缴费站、手机股市、基金、外汇、贵金属、理财、信用卡等等多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无论客户是否持有工行卡,都可享受工商银行提供的安全、贴心、极致的金融服务体验。对于传统银行来说,建立“统一客户、统一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综合一体化金融服务平台,我们就可以很好地整合客户和业务资源,实现产品线的网状化外延,从而进一步打造银行品牌的公众影响力。
利用互联网金融数字化特征,银行能够根据客户的资金流、物流、交易信息精准分类,然后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而且,随着客户经济行为的演变,财富保值增值意识日益强化,银行更应该顺势而为,加速转型,掌握数字化管理和分析能力,以“金融百货店”的模式,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和场景化体验。
1.完善产品设计,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银行与互联网企业联手合作,与互联网企业共享客户资源,可以构建起跨业务、跨渠道、高度共享的客户信息全景视图,建立客户细分模型及标准化营销流程,为客户个性化定制跨渠道、多产品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获取基于价值共赢的客户忠诚度。按照合作平台类型和特点的不同,可以开发出网络银行信息流类、网络物流类、网络资金流类、网络供应链类等四大类创新产品。例如,重庆银行“好企贷”产品就是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展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基于小微企业交易量信息、纳税信息开发出的新产品,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推动小微企业“普惠金融”发展。
2.线上、线下结合,打造数字与人工结合的混合体验
传统银行要整合物理网点、自助渠道、电子渠道等对外服务渠道,打破壁垒,扫清渠道间的重重障碍,为客户营造流畅、简洁、快速、集成化的金融服务体验。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交叉融合、人工服务和自助服务相互补充、远程服务和柜面服务协同配合,建立全行服务界面、操作流程统一规范的服务体系,满足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方式的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一点接入、全网服务”的良好体验。在这方面,建设银行先行一步,品牌支付产品“龙支付”率先支持银联二维码,进一步提升移动支付便利性和安全性。按照2017年3月28日双方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建设银行和支付宝的二维码也可以互相扫描,支付宝上可直接购买建行理财产品,建设银行将通过蚂蚁金服的技术能力,提供个性化、定制化产品和服务。而与银行之间打通信用,“信用等于财富”,马云的梦想终于实现。
3.建立数据实验室,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银行应顺应市场需求,成立产品研发团队。数据记录一切,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和应用领域,我们建立数据模型、数据实验室、决策仪表盘等信息应用模式,快速响应客户需求,逐步实现从客户需求分析到产品研发、营销、绩效评价考核、以及从准入到退市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要解决前期银行产品只管推出、不管退出,只管营销、不管绩效评价的弊端。产品要有特色,规避同质化。例如,同样是移动支付产品,农业银行的“智付通”,建设银行的“龙支付”,工商银行的“工银e支付”,由于引入场景化,突出落地化,各家银行的产品功能、界面风格、安全机制、客户视图不一样,带给顾客的使用体验也不一样。
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大数据、智能芯片、移动互联、云计算这些新兴信息科技,改写了数据处理、传输、分析以及共享方式,不仅带来了经济增长新动能,也催生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发生剧烈变革,驱动着银行将传统金融业务与活力创新因子相结合,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式。客户金融消费行为习惯的网络化、智能化,也驱动着银行不断完善与客户的关系,创新全流程在线金融服务模式——网络银行业务模式,以更加人性化、便捷化的服务方式来提升客户体验度,从而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平和市场份额。因此,信息技术能力决定着银行转型的速度,网络安全技术决定着银行转型的成败。
转型后,银行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通过银行核心系统与企业网络、电商平台系统对接,实时交互信息(即交易、资金、物流 “三流合一”的信息),连接线上、线下交易流程,结合远程、近场支付优势,为客户提供全流程在线不落地操作的网络金融服务,并进行迭代开发,开创国内银行信贷业务和支付业务全流程电子化处理的新局面。而直销银行、手机银行、刷脸技术、电子签名、声纹验证等IT技术成为“互联网+金融”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移动支票”是招商银行首发的公司金融O2O闭环支付产品,功能上全面替代纸质支票。“移动支票”的签发以出票人的电子签名作为有效签章,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约束和规范,防伪防抵赖;“移动支票”的支付、转让通过“密码+手机验证码”的双因子认证方式实现操作人身份鉴别;业务办理过程可通过网上企业银行云端智能全程监控,业务风险实时掌控;可设定支付限额、支票有效期、出票人支付空头时自动冻结业务功能。正是由于有了先进的技术安全保障,才使得“移动支票”这款产品被市场接纳,消费者乐于使用,突破时空局限,无限延伸支付场景,全方位满足企业支付信贷需求。
将后来,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电子化、智能化高速发展,银行的服务架构发生大的变化,不再单一依靠物理网点。一方面,依靠线下渠道拉近与客户的距离,增强与客户的交流沟通,物理网点就是产品展示平台、客户交流平台,消费者教育平台;另一方面,借助线上渠道全方位打造流量平台,嫁接金融服务体系。
为向互联网金融转型,传统银行需要重塑组织架构。增设数据管理中心、渠道与运营管理中心、网络金融中心等职能部门,实行专人、专岗、专业化运作和管理。同时,精简机构,建立高效协同的运行机制。组织架构向客户前端倾斜,尤其是理财经理、大堂经理、咨询顾问岗位的员工需要增加,而中后台岗位需要减少。同时,建立员工响应平台,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和员工诉求,一线员工可以与专家团队、管理人员进行零距离交流。
人员架构更加灵活简单。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重大决策趋于集中化和程序化,非重要问题、非例外事件则可实行授权,权利下放。既有专业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有跨职能部门协作,着力解决综合问题,或是研发差异化产品。既可以实行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减少管理成本,也可以实行集约化管理,前后台业务分离,将复杂业务、事务性业务集中到中后台处理,释放一线员工生产力,变核算型网点为营销型网点。
1.互联网金融风险种类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由此带来的金融风险、监管滞后、监管不确定性等问题逐渐显现。互联网金融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网络安全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传统银行的风险保障机制面临挑战。近年来,互联网金融风起云涌,泥沙俱下,使得互联网金融风控形势更加严峻,给互联网金融乃至全社会都带来不小挑战。如果不解决好风险保障机制问题,就会影响我们向互联网金融成功转型。
2.创新完善风险计量、监测、管理工具
转型过程中,我们要借助数字化新技术构建风险计量、监测、管理工具,覆盖信用、市场、操作、流动性等主要风险类型,建立覆盖客户、客户经理以及银行端系统,贯穿从业务申请、交易控制到风险评估各业务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流程风险防控机制,提升全流程风险防控能力和客户安全体验。可以与核心企业(平台)共建“风险池”及预警互动机制,共同保障业务的健康发展。
3.建立互联网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实行市场准入机制
大数据可以把万物及时空连接在一起,揭示出更多的相关性和实物发生发展规律,建立互联网金融信息共享平台,信息共享,为各家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企业服务,金融消费行为变成透明。在客户评价过程中,我们要引入“网络信用”概念,探索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与互联网金融数据平台对接,防止借款人在多个互联网金融平台重复借款、过度借款,形成多头贷款的情况,同时还能对借款人资金流向进行有效监督,防范相关潜在风险的产生。
4.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体系
为鼓励、规范金融业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2015年7月18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监管部门、司法机构、银行、互联网企业乃至全社会,要全面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快推进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以适应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二是要制订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规章制度,强调行业规范约束,建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三是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加强相关警示教育,提高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风险意识和辨别能力。
[1]徐文德,殷文哲.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监管沙箱”主要内容及对互联网金融的启示[J].金融监管,2016,(11):54-59.
[2]荣依楠.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6,(12):73-79.
[3]孙芳.对河南省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J].征信,2016,(11):83-86.
刘中桃,金融从业30年,有深厚的金融理论基础,长期从事银行基层管理,现任中国建设银行黄冈分行副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