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明杰
(辽源市中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莫西沙星是一种第4代、8-甲氧基氟喹诺酮类广谱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半衰期较长、进入体内或药物活性及生物利用度高、细菌出现耐药少或更晚、口服吸收效果好等特点[1],故而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如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以及厌氧菌感染性疾病等的治疗。但随着该药物在临床中的广泛使用,其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且类型呈多样化[2]。本文即对所收集的莫西沙星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了整理和统计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7月某院使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的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均出现莫西沙星不良反应,其中男29例,女36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51.6±4.9)岁。全部患者临床资料均完整,并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对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感染性疾病情况、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如临床表现、累及器官或系统)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5例患者中,其中男29例,占44.62%,女36例,占55.38%,男女比例1:1.24,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5例患者中,年龄<35岁者14例,占21.54%,35~50岁者18例,占27.69%,>50岁者33例,占50.77%,其中>50岁者占比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5例患者中,呼吸道感染者57例,占87.69%,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者5例,占7.69%,消化系统感染者3例,占4.62%,其中呼吸道感染者占比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5例患者中,静脉输液者54例,占83.08%,口服给药者6例,占9.23%,其它给药途径者5例,占7.69%,其中静脉输液者占比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5例患者中,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如耳鸣、头晕、失眠、抽搐等)者18例,占27.69%;累及免疫系统(如过敏反应、静脉炎、药物热等)者13例,占20.00%;累及消化系统(如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异常等)者10例,占15.38%;累及心血管系统(如心悸、心慌、心律失常、胸闷等)者9例,占13.85%;累及呼吸系统(如咳嗽、哮喘、呼吸困难等)者7例,占10.77%;累及其它系统(如血液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等)者8例,占12.31%;其中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者占比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女性发生率略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原因尚不明确,待进行大样本研究后再行统计分析;年龄方面,>50岁人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50岁人群,考虑与年龄增大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脏器功能减退,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同时与此类人群的耐受力降低、敏感性增加有密切关系[3],故而针对老年患者应注意慎用甚至禁用莫西沙星。给药途径方面,静脉给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给药及其它途径给药,考虑与静脉给药后药物不经肝脏代谢,直接入血、药物起效迅速而强烈有关,故建议能口服给药治疗者,尽量不选择静脉给药。
莫西沙星的脂溶性较好,易于透过血脑屏障,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故而较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莫西沙星具有光降解特点,可以诱导单线态氧和自由基的产生,故而易引起免疫系统不良反应;莫西沙星可以快速延迟整流钾通道,阻断心肌细胞中钾离子而抑制延迟复极,引起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综上,莫西沙星易引起多器官和系统的不良反应,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故而在临床应用该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剂型、剂量等,确保安全用药。
[1] 刘宪军.1824例莫西沙星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业,2015,24(13):56-58.
[2] 梁 宇,陈瑞玲.110例莫西沙星不良反应分析与安全用药[J].药品评价,2017,14(14):26-30.
[3] 尹成芳.莫西沙星致不良反应60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4A):124-126.
[4] 孙玉华,孙伟.莫西沙星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1):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