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 雷
(南京中医药大学沭阳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23600)
作为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类型,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近年来发生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方法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为主,对帮助改善患者症状与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本次研究将就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下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9~65岁,平均(48.5±4.5)岁,其中左髋、右髋分别为18例、14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4例、高处坠落8例。入选标准:①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②均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无手术禁忌症情况;③发病前患者无生活无法自理情况。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检查,符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适应症。
患者手术治疗方法均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操作流程:①麻醉方式选择全身麻醉,由髋关节外侧入路,操作时需有效保护坐骨神经,充分暴露股骨头、髋臼缘;②利用髋臼拉钩牵拉股骨远端,做股骨颈截骨,仔细清理髋臼内骨折块、瘢痕与圆韧带,对髋臼状态观察;③根据患者骨缺损实际情况,截取股骨颈,清除股质量较差部分以及表面软骨部分,借助克氏针对髋臼后壁骨缺损位置进行固定;④合理调整髋臼锉角度,锉磨软骨下骨、髋臼,试模后与臼杯内放置,以自攻螺钉固定,取出克氏针;⑤扩髓处理后,安置股骨头、假体,完成髋关节复位过程。整个手术操作中,需严格把控人工关节稳定性,位置稳定下,于创口内放置负压引流管,做缝合处理。同时,术后患者均需做抗感染预防治疗,避免有并发症情况发生。
采用Harris评分方法[1],对患者术前与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说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另外,术后6个月内做随访调查,以X线片拍摄结果为依据,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观察,同时了解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情况。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例患者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比较,术前(48.50±9.00)分与术后(92.00±6.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术后6个月随访调查,对患者预后情况观察,所有患者活动受限、局部疼痛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且无假体脱位、创口感染与创口不愈合等情况,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关于髋臼骨折,多因外力冲击致使髋臼部位有骨折情况产生,若未及时治疗,将引起其他并发症。从解剖结构特征看,因髋臼后壁以圆拱形结构形式存在,当与股骨头碰撞后会增加骨折发生率,特别许多交通事故中,这种骨折情况发生率更高。从髋臼骨折表现看,一般以粉碎性骨折较为明显,且可能出现股骨头脱位情况,疼痛感严重,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后,术后出现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可能性较大,对患者整体治疗效果带来不利影响。
目前关于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方法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为主,其对帮助患者康复有积极意义。本次研究结果提示,32例患者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反映出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较为明显。另外,术后6个月随访调查,观察患者预后情况,发现患者活动受限、局部疼痛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未见假体脱位、创口感染与创口不愈合等情况,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说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下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注意的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下,有一定的要求,如对于髋臼后壁骨损情况,要求做植骨处理,避免将正常软骨下骨放弃,同时部分患者股骨头坏死并不严重,应选择颈部松质骨、股骨头等植骨材料,切忌出现取骨创伤情况。另外,对于手术患者,为避免术后出现骨折移位情况,也要求做好自我护理与康复训练工作,结合病情变化选择适当的功能运动方式,避免因长期卧床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以此保证治疗效果。
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下取得的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1] 刘胜元,谢泰安,曾国华,等.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78例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20):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