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数学史 演绎精彩课堂

2017-03-08 06:40潘伟珍何浩平
湖南教育 2017年35期
关键词:鸡兔同笼数学史题目

文︳潘伟珍 何浩平

走进数学史 演绎精彩课堂

文︳潘伟珍 何浩平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和数学价值观,特别要了解数学文化价值。学生只有了解数学的价值,才能自觉学习数学。数学史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文化价值,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终身受用的。那么,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走进数学史,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寻求数学进步的历史轨迹,激发对数学创新原动力的认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教学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时,可以试着还原历史发展过程。任何一个数学知识的产生都经历了漫长的研究过程,学生去了解、感受,甚至经历、体验,往往比掌握单纯的数学结论更有意义。而数学史正是这样一门研究数学学科产生、发展历史的学科。数学史以数学发展进程与规律为研究对象,追溯数学的渊源、进展。透过数学史,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概念产生的漫长过程,在震撼于人类思维的创造性、缜密性之余,感受一个个推理演绎的逻辑美以及数学家们求解中的痴迷和坚持。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数学史,再现概念、原理、方法的探索历程,还原数学的本来面目,使学生的思维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这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时,由于千是学生认识大数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教材编写时也特别注重体现千在记数法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十进位值制记数法使人类的记数实现了飞跃,是人类数学史上伟大的发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也有能力对记数法有一个系统的学习和理解。因此在认识千的时候,让学生经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是非常有必要的。有老师执教时就依据这段数学史,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环节一:数豆子,产生按群计数的需要。

环节二:数形结合,理解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环节三:发展数感,丰富对1000的直观认识。环节四:工具记数,经历位值制的演变过程。环节五:应用计数器,建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环节六:符号记数,形成对计数法的认知飞跃。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重走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那段历史,对知识的理解将是鲜活而深刻的。

做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解解相关历史名题。小学数学中有一部分数学题目是与数学文化紧密相连、流传于世的千古名题,如“鸡兔同笼”“长绳测井”“藏题诗”等。这些数学名题魅力无限、趣味十足,大都蕴含了巧妙解法,还被许多名人关注。比如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解法多样。在新课讲授完后的练习环节,教师可以适时布置一些历史名题,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解答过程中,既巩固知识,又增长见识,可谓一举多得。

例如,讲完“鸡兔同笼”这一课,教师找了几个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数学题目,再加上学生收集的题目,上了一节拓展课。课堂出示的题目有:1.一绳测井,若将绳三折测之,绳多5尺;若将绳5折测之,绳少1尺,求绳长和井深。2.李白大街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花和店,喝完壶中酒。试问壶中酒,原有多少斗?3.几个老头去赶集,半路买了一堆梨,每人一个多一个,每人两个少两梨,几个老头几个梨?等等。此类题目都是千古流传的名题。学生在解答题目的同时也领略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者单位:长沙县黄兴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鸡兔同笼数学史题目
从鸡兔同笼谈起
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穿梭时空看数学——谈解题中的数学史
歪写数学史:孤独的贵族阿基米德(上)
歪写数学史:孤独的贵族阿基米德(下)
歪写数学史:绝代双骄和数学史上最大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