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伟
(长春双阳虹桥医院,吉林 长春 130600)
当前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都呈现出逐渐升高趋势,且发病年龄逐渐减低,不仅危害患者健康,同时也给社会造成明显负担[1]。研究证实,高血压以及糖尿病都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2]。本研究以健康者做对比,分析糖尿病、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影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因素。
于2012年7月~2015年7月之间选取300例我院收治的糖尿病、高血压进行研究。其中100例为糖尿病患者,100例为高血压患者,100例为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148例,女性152例,年龄平均为(56.28±6.36)岁;另外选取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男性43例,女性57例,年龄平均为(57.59±6.14)岁。2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随访,时间为2年,比较两年间全部研究对象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另外记录研究对象全因死亡率,全因死亡指任何因素导致的死亡。
SPSS 22.0对获取数据开展分析,[n(%)]表示文中计数资料,x2检验,P<0.05表明有统计学差异。
对照组100例研究对象出现脑出血的有1例(1%),出现脑梗死的有1例(1%),出现心肌梗死的有1例(1%),全因死亡的有2例(2%)。
单纯糖尿病100例患者中出现脑出血的有9例(9%),出现脑梗死的有9例(9%),出现心肌梗死的有18例(11%),全因死亡的有11例(11%)。
单纯高血压100例患者中出现脑出血的有18例(18%),出现脑梗死的有8例(8%),出现心肌梗死的有8例(8%),全因死亡的有10例(10%)。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00例患者出现脑出血的有27例(27%),出现脑梗死的有28例(28%),出现心肌梗死的有29例(29%),全因死亡的有28例(28%)。
从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知,相较于对照组,另外3组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全因死亡率均更高,P<0.05;相较于糖尿病组,高血压组脑出血率更高,P<0.05;相较于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心肌梗死率更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全因死亡率均较其他组更高,P<0.05。
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的特点主要为发病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发生率高、残疾率、病死率高[3]。从本研究结果可以得知,相较于不存在糖尿病或者高血压的健康对照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全因死亡出现率明显更高,另外就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之间比较,同时存在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全因死亡发生率更高,P<0.05。
从临床研究可知,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很多,从发病机制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动脉粥样硬化,部分表现为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动脉硬化会堵塞血管,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最终导致心悸或者其他不良症状[4]。第二,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方面存在异常改变,使得机体整体运行发生障碍,进而会导致心脑血运行出现不畅[5]。第三,高血脂、糖尿病等导致的血液流变学异常。第四,血液相关疾病如贫血、白血病等,使得机体供血、造血缺乏,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甚至直接威胁生命安全[6]。
本研究结果证实高血压、糖尿病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高血压以高出血为主,糖尿病以心肌梗死为主,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危险性更高。
[1] 杨 鹏,赵丹丹,庞占泉,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11):1151-1153.
[2] 王志军,吴寿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随访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2):120-124.
[3] 芦燕玲,于利群,潘伟琦,等.老年高血压人群高敏C反应蛋白增高与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26-28.
[4] 刘秀荣,吴寿岭,孙月秋,等.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对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影响的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6):527-530.
[5] 马志刚,左庆瑶.中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2017,12(9):1306-1309.
[6] 陈长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肾功能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6):2031-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