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强
(淮安市淮阴医院内分泌科,江苏 淮安 223300)
因多种影响因素的存在[1],而导致人机体内的的胰岛素分泌不足而代谢紊乱疾病称为糖尿病。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机体内的胰岛素发生抵抗作用而导致其体重增加,因此减轻患者体重为首要之选,本文就对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和磺脲类药物格列美脲治疗之后其体重的影响进行仔细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49例为男性,41女性;年龄为31~69岁,平均年龄为(53.9±9.7)岁。将其随机分成两个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为了将比较的数据具有准确性与代表性,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
予以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让其口服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5 mg/次,1次/天;对照组患者服用磺脲类药物格列美脲,2 mg/次,1次/天;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病症较为严重的患者者稍加服用的药量,但每天服用量不可超过4 mg,还要做好隔段时间进行病人回访的记录,治疗观察时间为24周。
对两组患者服用药物治疗之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高低、体重的变化情况,以及在服药期间发生低血糖现象的次数进行观察并比较。
对两组患者的对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借助于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其加强分析并统计,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x2、t值分别检验数据见的差异性,用(%)表示计数资料,判断其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关系是否成立。
在经过24周的降糖药物治疗之后,两组患者体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治疗前的水平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为7.5%,治疗前的为8.6%,对照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为7.5%,治疗前的为8.5%,下降的幅度较小,数据的差异不明显,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体内的糖化血红的蛋白的变化不受降糖药物的影响,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
在经过24周的降糖药物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体重较治疗前具有显著变化,即观察组患者的体重为62.4 kg,较治疗前63.3 kg,平均下降了0.9 kg,体重变化显著,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体重为63.8 kg,较治疗前63.2 kg,平均增加了0.6 kg,体重变化显著,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使用不同的药物治疗后,体重发生明显变化,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显著(P<0.05)。提示使用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和磺脲类药物格列美脲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对其体重的控制具有促进作用。
两组患者服用药物进行治疗期间,出现低血糖的次数差距较为明显,在经过24周的降糖药物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没有出现低血糖的情况,而对照组中就有8例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并且低血糖发生率高达12.3%,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有显著变化,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DPP-4抑制剂的降糖效果良好被广泛运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2],当务之急,便是控制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的体重。本文研究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服用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和磺脲类药物格列美脲进行治疗的24周后,患者体内的体重变化情况为,两组患者的体重较治疗前具有显著变化,对照组患者服用磺脲类药物格列美脲体重较治疗前有所上升,即对照组患者的体重为63.8 kg,较治疗前63.2 kg,平均增加了0.6 kg;而观察组患者服用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体重没有增加,反而有所降低,即观察组患者的体重为62.4 kg,较治疗前63.3 kg,平均下降了0.9 kg,其较好的控制了患者的体重[3]。
综上所述,使用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和磺脲类药物格列美脲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降糖治疗,疗效良好,对患者体重的抑制与低血糖的发生率具有抑制作用,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值得广泛应用。
[1] 高 伟.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和磺脲类药物格列美脲对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影响对比[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31(12):1396-1397.
[2] 冯婷婷,钟 莉.沙格列汀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今日健康,2016,15(1):21-22.
[3] 史晋海,吴建高,刘庆婧.2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负担研究及替代治疗分析——以磺脲类药物治疗为例[J].中国医疗保险,2015,(05):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