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林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点建议

2017-03-08 01:22张莉莉
辽宁农业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科研单位科技人员转化率

张莉莉

(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辽宁阜新 123000)

加速林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点建议

张莉莉

(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辽宁阜新 123000)

分析了林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提出了:抓好源头,把住选题立项关;强化意识,保证科技成果研究质量;政策鼓励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健全机制,加快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步伐的建议。

林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建议

林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主力军是广大科研单位的工作者,科研院所将完成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应用于林业生产,促进林业事业的有序发展。

1 林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应用与转化现状

林业科研单位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承接着尖端林业科学技术的业务工作,又指导参与众多生产单位应用科技成果,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辽宁省林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在1952~1992年的40年间,共取得科研成果500多项,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成果仅在100项左右,成果转化率约为20%,在应用的成果中,有许多推广范围有限,能真正形成规模效益的科研成果为数不多,有相当一部分成果只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没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九十年代初期大部分林业科研单位对此已有认识,并致力于改进。例如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1953~1992年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34项,其中推广应用的成果10项,成果转化率为30%,自1993~2015年间共取得科研成果46项,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成果近20项,成果转化率为40%,较1992年时全省的概况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中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典型治沙模式的“章古台沙地樟子松固沙造林”已在我国陕西、新疆、内蒙古等14省(区)推广固沙造林面积达40万hm2之多。在辽西北地区的彰武县章古台镇、康平县的张家窑林场、昌图县的付家林场,仅樟子松造林技术一项,就为社会创经济效益4.47亿元。“沙地樟子松育苗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的初步推广应用,80~90年代的大范围推广,至2010年产樟子松优质苗木已达20亿株,净收益为2亿元左右。在为三北地区提供了大量的优质造林苗木同时,也将沙地樟子松育苗技术变成了当地人民的支柱性产业。

2016年9月23日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在全国林业科技创新大会上介绍,“十二五”以来,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55%,根据《林业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力争到2020年,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5%。可见许多林业科研单位还有较大的差距,需尽快找出制约因素,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

2 影响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

2.1 科研立项时的推广应用导向不够

科技人员在课题立项时主要考虑的是项目是否是科技前沿,是否具有创新性,而对于经过数年完成一项研究成果在生产上到底能应用多少的问题考虑的较少。在开始申请课题时考虑科技前沿兼顾生产应用和市场需求结合的思维欠缺,导致申请课题时对生产应用情况重视不足,这样在课题开始时就注定有相当一部分课题与生产应用无望,得不到大范围的推广,造成了成果应用价值低,实用性差。

2.2 研究过程中科技成果转化意识淡漠

科研单位往往是把科研项目争取到手,进行几年或十几年的研究探索,完成预期的研究任务,取得期望的目的成果,然后进行鉴定(或验收)和奖励申报,而没有把取得的科技成果是否能转化为生产力作为他们项目研究的最终目标。所以造成科研单位重视其科学研究的劳动价值,而忽视了科技成果真正的价值。科技成果价值的关键是其使用价值的存在和被使用者认可,而科研单位没有彻底完成把它推广应用到生产一线的任务,这种意识形态制约了科研单位科技成果的转化。

2.3 考核科技人员的相关政策有偏差

科研单位考核评价及向外推介科技人员,看的是科技人员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刊物级别、取得科技成果的数量及获奖等级,而对取得的科技成果是否推广和推广到什么程度没有指标性要求。特别是在职称评定、晋升方面,对发表论文和取得的科技成果、完成的科研项目等政策中有刚性要求,而对科技成果的应用价值、推广情况、取得的经济效益等却没有“绿色通道”,因此形成了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重视科技成果、轻视成果推广的情形。

2.4 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科研单位的人财物由政府管理,靠财政拨款、争取科研经费等行政手段生存发展,科研资助、成果鉴定均为政府行为。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导致科技与经济相互脱节,科学研究与生产应用的合作机制不健全,科学研究工作尚未形成研究、产业化的一体化管理机制,科技成果转化的外部环境条件不充分,没有摆脱依赖政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状况[1]。

3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点建议

3.1 抓好源头把住选题立项关

选题立项是否正确决定科技成果能否推广,所以项目开始之初就要对所涉内容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论证,再根据当地本行业的发展情况和自身的研究特长所在来立项。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熟知生产应用急需什么,我们科研部门应该为他们解决些什么问题,在检索同样的问题是否已经在研究的情况下进行立项,避免重复劳动,确保科技成果的实用性。

3.2 强化意识保证科技成果研究质量

全体科技人员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科学研究的终极目标是解决制约最广大的林业生产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于生产。科技人员的研究内容要围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并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适时进行调整,科研管理人员在项目进展过程中要定期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科技成果的鉴定这一重要环节,要通过必要的措施以保证它的科学性、公正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序开展、正常进行。

3.3 政策鼓励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科研单位的科技成果是公开的,具有非独占性,侧重追求的是领先和社会承认以及荣誉奖励,而在成果转化中科技人员的报酬、收益等没有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保障。可以采取一些特殊措施,制定一些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鼓励科技人员投身于科技成果推广工作中,如在转化过程中与生产单位股权红利分配等形式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分享的利益分配,对已经转化并产生明显效益和成果科技人员最高可以得到成果收益35%的奖励,对从事科技成果推广工作者在晋职称、工资及生活福利待遇等方面优先等办法。

3.4 健全机制加快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步伐

建立林业科学研究与生产应用结合的机制。科技成果转化首先要实现科研与生产的结合、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其具体体现在林业生产的应用上。林业生产中应用与否才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原动力,科研单位在成果的试验阶段就应加强与生产单位沟通交流合作,实现源头性的研究与生产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的初期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撑,没有经过大面积推广的科技成果成熟度如何也让生产单位担心,让他们觉得有风险不绝对安全。所以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一定要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可以由政府牵头与金融机构、生产单位联合起来,建立起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建立起可操作性强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事业的发展[2]。

[1]万玲.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8(4):19~20.

[2]张美书,吴洁.略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及对策选择[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21(1):109~111.

[3]迟功德.试论辽宁省林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成因及对策[J].辽宁林业科技,1994(2)55~57.

F323.3

B

1002-1728(2017)03-0060-02

10.3969/j.issn.1002-1728.2017.03.015

2017-03-06

张莉莉(1982-),女,辽宁彰武人,大学,工程师,主要从事科研后勤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科研单位科技人员转化率
我国全产业领域平均国际标准转化率已达75%
嘉吉(Cargill)进军RAS饲料研发,与美国知名科研单位达成合作
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曲料配比与米渣生酱油蛋白质转化率的相关性
北京科技人才拥有指数全国最高
制造业企业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透视化学平衡中的转化率
如何提高基层科技人员撰写田间试验报告的水平
影响转化率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