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疗养探索与实践

2017-03-08 01:22:27张秀丽
林业资源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八达岭疗养森林

张秀丽

(北京市八达岭林场,北京102102)

北京八达岭森林公园总面积2 940hm2,2005年由国家林业局批准成立国家级森林公园,2006年正式对外接待游客,2016年八达岭林场成为北京市森林疗养联盟单位,是北京市开展森林疗养实践与研究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对外合作项目管理办公室的指导及北京林业大学吴建平专家团队的支持下,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依托自身丰富的森林资源、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北京首家森林体验中心及良好的森林疗养基础设施及环境,从2016年开始积极探索开展具有八达岭特色的森林疗养实践活动。旨在大力宣传与推广森林疗养的理念,为疗养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路子,引导市民更好地享受森林福祉、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同时开展生态文明宣传,维护好森林资源生态系统安全。

由于近年来温室效应、雾霾天气、食品安全等诸多问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生存的环境和空间,越来越关注健康的养生方式。2015年10月14日,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在森林疗养国际理念推广会上指出:“森林疗养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同时,森林疗养还是在我国新常态下,发展健康产业的创新模式,是撬动整个健康产业链的杠杆,不仅迎合现代人预防疾病、追求健康、崇尚自然的需求,更是把生态旅游、休闲运动与健康长寿有机结合,形成内涵丰富、功能突出、效益明显的全新产业模式,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1]。

1 森林疗养的概念及辅助治疗作用

森林的治疗、康复、保健和疗养功能是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一门新兴的介于林学和医学之间的边缘科学[2]。森林疗养在日本和德国称之为森林疗法,韩国称之为森林休养,我国台湾地区称之为森林调养。称谓虽有区别,但本质相同,其基本含义是“利用特定森林环境和林产品,在森林中开展森林休息、森林散步等活动,实现增进身心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目标的替代治疗方法”。森林疗养是在森林浴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森林浴的进一步发展。不同的是森林疗养需要对森林环境进行认证,疗养课程需要得到医学证实,一般需要森林疗养师现场指导[3-4]。

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森林活动有助于降低与心理压力相关疾病的风险,自然环境被用于减轻心理紊乱等,现在,人们对以自然为导向疗法的兴趣越来越浓。与自然接触具有身心益处,绿色植物对于公众健康和患有暂时性精神紧张的患者有积极的作用。绿色植物可以让人们在室外活动时感到身心愉悦,在日常生活中减缓疲劳。森林环境可以帮助人体免疫系统的恢复。这些研究结果的积累,将有助于降低医疗费用和促进绿色产业发展振兴林业。

2 森林疗养基地条件及实践活动课程设计

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自然资源丰富,素有“长城脚下的绿色明珠”之美誉[5],林木绿化率达到96%,树种主要有黄栌、元宝槭、油松、侧柏、华北落叶松、白皮松、华山松、暴马丁香、杜梨、白梨、核桃楸、刺槐、山杏、山桃等,共有植物549种,其中草药植物近200种。随着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野生动物的数量有了明显的增长。包括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兽类、昆虫等多种类别。

八达岭森林公园内建有北京首家中韩合作森林体验中心,总面积为450hm2,分为森林体验馆和户外体验区两个部分。森林体验中心新颖别致,体现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馆内展陈和体验设计充分挖掘了森林的文化价值,这对于引领全国开展森林体验与疗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验馆建筑面积856 m2,分为4个展厅,主要展示八达岭森林的历史变迁以及长城与森林的关系、八达岭森林大家族、八达岭森林产物和森林与艺术,同时建设有图书阅读区和手工作业区,共设计了13个展区42个展项。户外体验路线设有森林教室、观景台、EM实验室、树屋帐篷露营地、五感体验径等。2017年又完成了森林手工与标本室、杏花沟森林体验径及森林康养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

自2016年以来,公园以“享受森林、疗养身心、爱护自然、保护环境”为核心理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森林疗养与体验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截至目前,八达岭森林公园已开展森林疗养探索与实践活动10期,参与体验人员250余名。针对更年期女性、高血压人群、高压力人群、残障人士、城市儿童及追求养生的健康人士等不同人群,2016年开展了4期(3期免费,1期象征性收费),2017年开展了6期(3期免费,3期收费略低于成本价)的疗养活动。下面以更年期女性2天1夜森林疗养为例,设计实践活动及课程方案。

1) 更年期女性森林疗养实践活动设计。体验时间:2016年6月11—12日;体验内容:森林漫步、赤足走长城、自制森林美食、草本茶艺、夜游森林、围炉夜话、森林冥想、森林瑜伽、身体扫描、森林手工制作等。招募人群要求:年龄在45—55岁之间的女性,有固定职业,无花粉过敏史。本次活动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国际合作项目管理办公室委托北京林业大学吴建平课题组指导实施。体验者接受森林疗养师指导,按计划体验疗养课程,并接受心理(问卷调查)和生理(血压、脉搏和唾液)调查,以检验疗养效果。

2) 森林疗养问卷调查及疗养课程方案设计。包括睡眠质量问题、POMS问卷、ERS问卷及更年期妇女综合症问卷。情绪失调、睡眠障碍是更年期妇女主要的症状表现,这次森林疗养从情绪调节和改善睡眠质量的角度出发设计活动方案。林中漫步、腹式呼吸、自制森林美食、草本茶饮、森林夜话、森林冥想、森林瑜伽、森林手工制作等这些慢疗养方式更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性,让其充分享受森林气息、静心放松。在森林疗养师的引导下,体验者随着疗养活动进程,不断获得身心的疗愈。

同时,对参加此次疗养活动体验者的心理(问卷)和生理(血压、脉搏和唾液检测)进行了辅助调查,北京林业大学吴建平研究团队进行了科学分析,出具了《更年期女性森林疗养评估报告》,研究表明:更年期女性通过在森林中散步或休息等活动,可以改善更年期症状;有效减轻疲劳与负性情绪;提高活力与睡眠质量;平衡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让身心得到放松。

3 森林疗养实践经验与做法

3.1 研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森林疗养课程

应根据疗养基地资源特色研发森林疗养课程(或菜单)。可将森林疗养课程分为2部分,即必选课程与可选课程。必选课程包括地形气候疗法(如森林漫步等)、五感疗法、林中休息。可选课程包括赤足行走、长城热疗、识别植物、采摘制作野菜、草本茶艺、身体扫描、夜游森林、森林瑜伽、森林冥想、森林手工、自然游戏、正念行走(正念进食)、坐观、五禽行走、芳香疗法、音乐疗法、食物疗法、森田疗法等。这些课程应根据体验者身体状况、疗养目的需求来选择,可结合首次面谈进行适度调整。

根据八达岭森林疗养首次面谈及终了面谈问卷调查分析,疗养体验者对赤足行走、长城热疗、森林漫步、五感体察、采摘野菜、草本茶艺、身体扫描、森林夜话、森林瑜伽、森林手工、自然游戏、亲子互动等活动比较喜爱,这些活动也是疗养师做的比较成功的地方。例如在2017年7月19—20日共2天1夜的亲子疗育活动中,首次尝试了家长与孩子互动疗养活动,在草本茶艺及森林野餐环节,让晚辈给长辈敬茶、盛饭,饭后家长教孩子清洗餐具。既培养了孩子及体验者的生活能力及劳动意识、增进了亲子关系,也弘扬了中华民族尊长爱幼的传统美德。

3.2 编制切实可行的疗养方案

每次活动前需进行2次以上实地踏查,根据疗养人群特点选择合适的疗养路线,编制疗养活动方案及课程,几位疗养师通过头脑风暴法认真研讨并修改完善疗养方案,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人员及森林资源安全管理措施等。

3.3 根据现场情况对活动方案进行适度调整

疗养师可根据体验者的现场反应及身体状况、天气变化等情况对疗养活动方案进行适度调整,最大程度满足不同疗养者的需求。使其获得好的疗养效果,达到放松身心等预期目的。

3.4 培养一支过硬的疗养师团队

通过参加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及其他机构组织的森林疗养师和相关专业培训及实践活动,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多渠道培养森林疗养专业人才,用专业的知识、对事业的热爱及工作的热情竭诚为体验者服务,这获得了参与者的一致好评。

3.5 建设适合森林疗养的基础设施

依托北京首家中韩合作森林体验中心,建设适合开展森林疗养的步道、休息平台、露营地、应急避险场所、五感体验径等。大多数疗养体验者,尤其是中老年及亲子家庭人群普遍对坡度小于7°的平缓步道,及近自然、原生态松针步道等最为满意。大多数体验者对具有“五感”功能的森林及生态环境更加偏爱。

4 存在问题

4.1 市民参与程度还不够高

目前我国森林疗养产业还处于培育期,如何让市民愿意花钱为森林疗养买单,愿意主动参加森林疗养活动还需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及政策的扶持。

4.2 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

有的登山步道较陡、山中手机信号不好、有的户外体验线路生态厕所数量不够多。森林树屋帐篷大家感觉新鲜,可以夜观星辰、在鸟鸣声中晨起,但目前露营地周围没有洗浴设施,疗养者感觉不是很方便,也影响了疗养效果。

4.3 森林疗养课程不够丰富

对于儿童疗育、亲子家庭及残障人士的特色疗养课程还缺乏系统的研发,目前还处在探索之中。当大人孩子同时开展活动时,个别项目会受到干扰,例如:森林冥想、身体扫描等环节,由于儿童过于活泼好动,成人无法处于安静的环境,如何提高不同人群的疗养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探索和实践。

5 对策建议

5.1 加大宣传力度

让想享受森林疗养服务的人群能看到相关信息,除了在北京市“森林疗养”公众平台发布信息外,还要与其他阅读量较大的平台合作,并通过微信、微博、微电影、微视频等新媒体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活动。在产业初期可开展1~2年免费的活动,让大家接受森林疗养、喜欢森林疗养、进而离不开森林疗养。渐渐的大众就会了解森林疗养的重要性,就会主动参与,为个人的健康管理买单。

5.2 政府部门的扶持政策

森林疗养是绿色朝阳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林业发展的更高阶段。政府需要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的角度出发,对森林疗养产业做必要的引导和扶持。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应该以政府投入为主,后期企业逐渐介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5.3 走多部门合作与产学研一体化道路

森林疗养需要园林绿化、林业和卫生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如果不能调动起医疗机构的积极性,就不会有合适人群走进森林体验疗养。此外,森林疗养课程实证研究、森林疗养基地认证和培养合格的森林疗养师,均需要医生的参与。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加快森林疗养效果实证研究,推动森林疗养纳入医疗保险,让大多数需要疗养的人群有机会有能力享受森林福祉及社会福利。

5.4 进一步研发森林疗养标准课程及特色课程

在疗养方案及课程设计时要考虑到招募人群的年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等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森林疗养课程(或菜单)。例如:对于儿童疗育可设计自然游戏、手工制作、森林探秘、五感疗法等;对于亲子家庭森林疗养既要设计大人孩子同时参加互动的活动,也要设计大人孩子分别参加的活动。对于老年人及体力较弱的人群森林疗养课程以慢、静、养的活动设计为主,如林中漫步、林中休憩、草本茶艺等;对于中青年及体力较强人群的疗养活动,以运动疗法、团队拓展、景观疗法、森林瑜伽等活动为主。下一步要加大与医学及心理学等相关专业人员的合作,探索研发适合包括残障人士在内的各类森林疗养特色课程。

6 结语

森林疗养关注人和森林的健康,是践行十九大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民生福祉事业,也是实现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产业,同时也是促进国有林场改革和国家公园改革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开展森林疗养实践活动,可为森林疗养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路子,引导人们更好地享受森林福祉、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1] 森林疗养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EB/OL].(2015-10-16)[2017-10-20].http://www.forestry.gov.cn/main/4108/content-808171.html.

[2] 李卿.森林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3] 南海龙,刘立军,王小平,等.森林疗养漫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6.

[4] 南海龙,王小平,陈峻崎,等.北京森林疗养工作展望[J].河北林业科技,2015(5):53-55.

[5] 姚爱静.长城脚下的绿色明珠——记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J].国土绿化,2013(12):43-44.

猜你喜欢
八达岭疗养森林
城池——三亚疗养度假酒店
现代装饰(2024年1期)2024-02-27 08:34:42
机器人叮当要回地球疗养
军事文摘(2023年12期)2023-08-18 07:17:26
首发集团八达岭分公司“田迎技师创新工作室”荣获交通运输“优秀文化品牌”称号
工会博览(2023年1期)2023-02-11 11:58:12
八达岭上望中国
青年歌声(2020年8期)2020-09-12 03:15:02
森林疗养
风景园林(2017年5期)2017-10-14 01:03:36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特勤疗养人员体检路径的构建与实施
西南军医(2016年5期)2016-01-23 02: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