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红丽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62例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临床价值研究
霍红丽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目的 对CT检查在临床腹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作以分析评估。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8月我院病历档案室中就诊我院的腹部创伤患者资本临床资料62例,入院后所有患者即行腹部CT扫查,首次常规CT探查效果不佳的41例患者行CT增强扫查,以临床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将本组患者CT扫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作以对照,计算CT扫查临床诊断符合率。结果 本组患者CT扫查诊断符合率为98.4%(61/62)。结论 CT扫查在临床腹部创伤诊治中应用价值高,准确反映肝、脾、肾损伤程度,具体损伤部位,为临床治疗指明方向。
腹部创伤;CT检查;临床价值
谢庆伦[1]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在外伤患者中腹部创伤患者占据的比重达0.4%~4.2%,而在致死创伤患者中有10%为腹部创伤患者。由此可见腹部创伤在临床中并不少见。临床闭合性腹部创伤诊断较为棘手,稍有不慎即导致误、漏诊酿成严重后果。临床诊断结果的时效性与准确性直接影响着腹部创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甚至关于患者生命健康安全[2]。早期准确诊断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临床误、漏诊率与病死率。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8月收治的62例腹部创伤患者CT诊断结果并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旨在探讨CT检查对腹部创伤诊治的价值意义。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8月我院病历档案室中就诊我院的腹部创伤患者资本临床资料62例,本组患者中包括男38例,女24例;年龄26~62岁,平均年龄(34.6±4.2)岁;15例致伤原因为锐利器物刺伤,24例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16例致伤原因为高空坠跌,7例致伤原因为暴力踢打;32例专职货车司机,11例建筑工程师,9例退休教师,4例刀制器械工厂流水线工人,4例学生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即行西门子Sipirt 16排螺旋CT扫查,层厚设置参数为5~10mm,设置5~10mm层间距,使用非离子型碘海醇对比剂,自膈顶扫至肾下极,对于个别病例必要时考虑行全腹扫查,41例初次扫查显影不佳再行CT增强扫描。
1.3 观察指标
将CT扫查检出的肝损伤、肾损伤、脾损伤、膀胱损伤、胰腺损伤、肠道/肠系膜损伤病例数详细记录下并与病理诊断结果作对比,计算CT扫查对腹部创伤诊断的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n表示例数,%表示百分比,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CT扫查检出肝损伤15例,脾损伤25例,肾挫伤12例,膀胱损伤6例,胰腺损伤1例,肠道/肠系膜损伤3例。病例诊断确诊肝损伤25例,脾损伤15例,肾挫伤12例,膀胱损伤6例,胰腺损伤2例,肠道/肠系膜损伤2例,CT扫查确诊腹部创伤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的有61例,诊断符合率为98.4%,CT检查诊断准确性与病理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上腹部创伤并不少见,且大多数腹部创伤均为严重创伤,若仅是单纯腹壁创伤临床诊治倒也相对简单,而对于闭合性腹部创伤则不然,通过患者临床表现并不能立即做出正确诊断,必须行进一步全面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脏器损伤,全面细致的腹部检查对腹部创伤患者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所有的腹部穿透刺伤具有可能导致实质内脏损伤,内脏一旦受损继发大出血、休克、腹膜炎、感染,患者若未获得及时有效治疗,病情进展其生命健康将受到严重威胁[3]。但闭合性腹部创伤一直是临床诊断的一个棘手问题,腹部创伤的闭合性使得脏器受损情况检查难度增加。但早期准确诊断对腹部创伤患者又至关重要。兼具操作简单、扫查迅速、重复性操作良好的CT扫查恰好满足了该类患者临床诊断需求,该诊断技术对腹腔积血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良好,诊断准确性高,为医生提供患者准确的出血量,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与选择[4]。
肝、脾、肾、腹膜后、胰腺等实质脏器在发生腹部穿刺透伤后极易受到损伤,在这些实质脏器中损伤风险最高的要属脾,其原因是组织较为脆弱的脾与体表最接近,脾受周围组织的保护相对较少,故而在腹部穿透刺伤发生后最易受损[5]。临床腹部创伤诊断中探查脾有无受损时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与既往病史,积极行CT平扫检查,在不能确诊的情况下及时行CT增强扫查以提高诊断准确性。脾损伤程度不同CT影像学表现也存在一定差异,脾内见片状低密度影,边缘不清晰是脾损伤CT影像学表现。脾周见新月牙形高密度影或脾边缘被混杂密度影占位并逐渐向平或凹陷变化提示脾包膜下有血肿形成。通过血肿内可见相对高密度区可得知活动性出血部位。增强CT影像学表现为脾外环未见强化区。脾内见圆或卵圆形高密度或略低密度区,增强CT扫描影像学表现为血肿呈相对低密度区,多合并脾包膜下出血提示实质内血肿。脾内见线样宽度不一的低密度区是脾裂隙征的主要表现。临床多数患者CT平扫时脾脏密度均匀未见脾裂隙征,其主要原因与脾周高密度凝血块或脾包膜下存在的血肿有关。损伤风险次于脾的实质脏器为肝脏,直接暴力冲击所造成的腹腔损伤极易造成肝脏右边叶损伤,肝内见界限不清晰,形态不规则斑片状低密度改变是肝损伤CT影像学常见表现,广泛肝损伤CT表现为低密度改变弥漫与脂肪肝相似。肝外缘等/低密度区,相应部位肝实质在压迫状态下变平的CT影像学表现提示肝包膜下存在血肿。肝内见圆形或不规则高/低密度区,周围以低密度环状影为主的CT影像学表现提示肝实质血肿。边缘清晰的带状、星状低密度区存在于肝内的CT影像学表现提示肝破裂。损伤风险性居第三位的实质脏器为肾,常规CT平扫肾损伤诊断漏诊率较高,CT显影不清楚,肾挫伤CT影像学表现为肾盂内高密度积血影与肾实质肿大。肾挫伤增强CT扫查影像学表现为肾实质呈楔形低增强。肾实质线样低密度裂隙,隙内有积血时呈高密度影是肾撕裂CT影像学表现。其增强CT影像学表现为低密度裂隙样阴影,显示范围相对更清楚,同时能准确获知各碎块血供情况。CT扫查影像学表现近似于急性胰腺炎的胰腺损伤临床较为少见但死亡率较高,对于胰腺损伤较轻者通过胰周渗液、胰腺肿胀等CT影像表现即能做出诊断。膈破裂引起的疝进胸腔CT扫查很容易发现,而对于其余的肠道、肠系膜损伤CT扫查有效检出较为困难,肠道破裂气体溢出CT影像学表现具有显著特征性。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存在严重神经系统受损,血液动力学不稳患者行CT扫查存在加剧病情进展的风险,由此提示,CT检查过程中应提高对患者异常情况发生的重视,一经发现异常,积极配合临床医生急救。
综上所述,腹部创伤诊断中CT检查具有较高诊断价值,集操作简单、扫查快捷、特异性高,重复性操作强等优势于一身,为患者临床急救争取更多时间,降低临床死亡率,是临床腹部创伤诊断的理想方法,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1] 谢庆伦.腹部创伤CT诊断及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3,14(1):72-73.
[2] 陈庆华,李 峻,陈建峰.急诊CT平扫对闭合性腹部创伤的诊断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0):1547-1548.
[3] 郑忠勤,徐 燕.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4):636-637.
[4] 刘 静.急诊胸腹部创伤中螺旋CT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111,113.
[5] 郑显秋,万梦楠,陶元萍,等.CT对腹部创伤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浙江医学,2015,37(11):948-950.
本文编辑:王雨辰
R656
B
ISSN.2095-8242.2017.033.64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