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学术》杂志副编审)
从未走远
文/李耀岗(《武警学术》杂志副编审)
衣向东在小说《紧急集合》中讲了一群怀念军营的老兵为了一次聚会,重新集结在一起的故事。为了增加聚会的效果,这些来自不同岗位的老战友自费租了一所废弃的小学校,并把它们修整成当年军营的模样,有训练场,有战术场,有食堂,有宿舍。参加聚会的老战友们,统一着装,统一住宿,原汁原味地重新过了一遍当年的军营生活。其实,生活中也不乏比小说更精彩的情节。前段时间,我见证了另一批老战友的重逢。尽管他们的身体早已发福走形,头发也不复青春墨色,但当老班长下达集合整队口令后,一群刚才还松松垮垮、嬉笑打闹的中年汉子,立刻回到了当兵的状态。从他们响亮的答到、洪亮的报数、整齐的队列、规范的动作,你会丝毫不会怀疑他们仍然是一群兵,一群没穿军装的真正的老兵。多年以来,他们似乎一直在以军营为圆心走着各自的人生半径,尽管方向各异,但他们跳动在胸膛里的那颗兵心从未走远。
还有个老兵,转业退出现役许多年了,却一直把自己的各种军装保存完好,定期晾晒整,以确保它们始终处于“战备”状态。他在自己的房间里专门有一个衣橱,挂着一件件没有军衔和缀饰的军装,作训服、常服、长袖、半袖……有时候还自己一个人一件件穿一下。穿着旧军装,腰杆笔直地站在镜前,他依然还是当年那个威武豪迈的军人。他很自豪地说,就是按照现役干部的体能考核标准,他一样也能拿优秀。我说,既然已经脱了军装又何必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呢?接着,他说了一句让我吃惊的话:“除了实弹射击训练无法实现之外,多年来我一直坚持用训练大纲自我考核,如果有朝一日国家需要、部队需要,我回来就能用上。”我知道他说的回来的地方,指的是部队,是战场,是国家需要军人的任何地方。这样的话在军改之年时时萦绕于耳:祖国若有需要,吾辈召之必回!
有的人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刻起,就没有想过要脱下它。有许许多多的老兵留恋军营,留恋这身军装,但需要脱下军装的时候,他们流着眼泪也要毫不犹豫地挥手告别。但他们仍然不忘自己是个兵,他们会不自觉地对别人还一个军礼,有时手刚刚举起一半又放下了,他们会刻意地避免“三手”,甚至忘记了自己已无须用条令来约束……他们用行动默默当了一辈子的兵。
军人是一个不怕牺牲的职业,更是一个勇于牺牲的职业。一年来,有数万名军人响应党中央和中央军委裁军30万的号召,在个人进退走留上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尽管他们的背影已从抗洪的大堤上转身,他们的军旅征程在告别军旗的仪式上画上了句号,但我始终认为他们从未走远,他们与这个军队同在。一个把心交给过军营的人,永远不会离开战斗的呼唤,他们只不过是转赴新的战场,但从未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