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马拉松热”的动因分析与推进策略研究

2017-03-08 11:20姝,梁
体育教育学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马拉松赛马拉松跑步

杨 姝,梁 强

(1.北京体育大学 管理学院,北京100084;2.天津财经大学 商学院,天津300222)

我国城市“马拉松热”的动因分析与推进策略研究

杨 姝1,梁 强2

(1.北京体育大学 管理学院,北京100084;2.天津财经大学 商学院,天津30022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和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马拉松赛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我国现阶段体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热点。以我国城市马拉松热的现象和动因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全民健身”背景和“互联网时代”特征,从政府、社会单位、个人意识和科技文化等方面对“马拉松热”的现象进行动因分析,探求马拉松井喷式发展背后的原因,并以国内外发展较为成熟的国际马拉松赛事为鉴,对我国其他城市举办马拉松赛事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推动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马拉松;体育赛事;市场经济;跑步

1 我国“马拉松热”的现象观察

1.1 比赛场次增加、范围扩大、形式丰富

近几年,马拉松运动在全国迅速展开,图1列出了我国2011-2015年举办的在田联注册的马拉松赛事数目,可以看出比赛场次逐年增加,并且每年的增长率均为正值。2015年,赛事举办数目增长率为168%,实现了井喷式的发展,较2014年翻了近2.68倍,较2011年翻了约6倍。与此同时,马拉松比赛举办城市由东部逐步向中西部扩展,尤其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如湖北荆门国家马拉松赛、镜泊湖马拉松赛等。除了比赛举办地域上的扩展,比赛的形式也在不断的丰富,且差异性和独特性逐渐增强。在传统马拉松赛事的基础上,许多马拉松赛依据当地的实情设置不同的比赛体验项目,如:依据各地不同的自然场地和人文建筑设置了城墙马拉松、高原马拉松、环湖马拉松等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赛事;依据目标群体的差异性,通过市场细分,在比赛形式、项目内容上也更加多样化,有轮滑马拉松、亲子马拉松等。

1.2 社会各界参与热情高涨,相关衍生品火爆

“马拉松热”催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大企业也以资金或物质等形式参与到马拉松赛事的组织运行中。智美体育集团是中国马拉松产业最大的运营商,2016年上半年赛事运营收入同比增长近90%,净利润超过2015年全年30%。除了路跑产业本身,与跑步相关的衍生品在中国市场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美国运动制造商NewBalance2012年在中国的142座城市铺设了573家门店,2013年门店数量增加到886家,增长幅度为54%,销售额更是迅速增长。同时根据耐克公司旗下Nike+Running数据显示,现在中国参与跑步的人群中,使用这一APP的年增长率高达250%以上(见图1)。

图1 我国马拉松赛事举办情况

马拉松赛事在人民群众间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朋友圈等社交网站上“晒跑步”,开始关注并参与到马拉松比赛中。同时,许多影视明星、知名企业家也加入到了跑友的行列,通过公众的力量向社会公众宣传着健康运动的生活理念,推动更多群众参与到马拉松运动中。

1.3 起步时间较晚,发展程度较低

波士顿马拉松赛、福冈国家马拉松公开赛等国外知名马拉松赛均是由社会体育组织承担的,并且赛事组织机构与政府部门之间无隶属关系,而中国的马拉松比赛多为由政府主导,在单项体育协会、行业协会的辅助管理下开展,等级和层级管理较为严格,相关手续和运行机制也较为复杂,因此相比之下赛事操作中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差。

此外,我国马拉松赛事数量也明显低于其他国家,落后于世界水平,且人口数量与比赛次数之间的关系极不平衡。作为13.17亿人口大国的中国在2012年仅举办了33场马拉松比赛,同一年度的日本,全国人口不足中国人口的1/10,却举办了251场马拉松赛事, 举办次数为中国的7.6倍。我国2012年举办次数与体育产业较为发达的美国相比差距更大,为其举办次数的1/25,可见处在上升期的我国马拉松产业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其他体育产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英国等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2 我国城市“马拉松热”现象的动因分析

2.1 政府、政策支持,相关基础设施完善

2.1.1 政策放宽,支持各项跑步赛事发展

2014年国务院下令取消不合理的行政审批事项,这一政策的颁布大大地降低了体育赛事举办的市场准入条件,使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到马拉松赛中。2014年我国在田联注册举办的马拉松比赛就有50场,还有极大一部分社会体育组织自行组织的比赛未注册登记,如2014年太原元旦马拉松比赛、石家庄马拉松比赛等,到了2015年马拉松赛事蓬勃发展,增长率高达168%。市场准入条件的放宽极大地活跃了马拉松市场的生命力,全国上下刮起一阵马拉松热,更多力量参与到马拉松产业中,从而有利于优化马拉松赛事的运行机制和服务体制。

2.1.2 政府支持,以马拉松带动城市发展

马拉松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品位,其所展示出的魅力也可以凸显城市气质。所以一场马拉松赛事,不仅仅是一场体育活动,更是一场文化盛事,可以更好地整合社会资源,它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影响远大于赛事本身。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马拉松被赋予了更多时代的意义,它已成为提升城市管理经营水平、文化内涵和增强城市凝聚力的助推器。国际马拉松及路跑协会主席认为,参与马拉松赛的跑者大多都是潜在的旅客,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是根据一场马拉松赛来安排假期和旅行,从而深度了解目的地城市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等。如厦门马拉松组委会将马拉松赛事打造成大型嘉年华,在赛事举办期间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巨大。据有关资料显示,在马拉松赛事前后,前来一日游的人数超过二十万,带来的经营收入高达1121万元。

2.1.3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锻炼场所供给增加

国务院在46号文件中指出,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m2,体育公共服务显著增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各地的体育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型的体育场馆纷纷对外进行免费开放,尤其是很多田径场地达到了24小时的免费开放。同时各类新建或已建成的体育场馆都在运营方式上积极转型、改革,对公益型体育场馆和商业型体育场馆进行了更加明确的划分,服务于全民健身计划的体育场馆归属运营更加明确,供给量的增加更好地满足了市民的跑步要求。同时随着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各地纷纷兴建步道绿道,将人们从城市带到大自然,延伸了跑步的距离;郊野公园的建设也极大地促进了跑步运动的发展,郊野公园不仅为跑者提供更好的跑步场所,还增加了跑步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2.2 社会单位助力丰富赛事形式,拓展马拉松内涵

2.2.1 互联网整合社会资源,推动马拉松组织发展

不同于上个世纪70年代欧洲、美国等国兴起的跑步热潮,我国的跑步潮是在互联网时代下兴起的,在大数据时代下,跑步运动体现出平民化、小众化、创新融合发展等特点。在“互联网+”时代下,跑步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时尚。除了传统的专业跑步网站,如跑步圣经、跑步论坛等网站以外,其他互联网公司也纷纷建立了跑步专栏,进入路跑市场,如虎扑跑步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上共享赛事信息、跑步经验,进行产品评测,并在社交网站上晒出跑步的照片和成绩。各地跑步俱乐部组织也应运而生,纷纷建立起来,组织内部以跑步为基础,分享快乐为纽带,通过参加马拉松赛事和“约跑”等方式将跑友联系在一起。此外,各行业也发挥自身优势纷纷加入到马拉松产业链的建设中,如PPTV成立体育跑步频道,开设跑步访谈节目《奔跑人生》和跑步训练教学节目《奔跑生活》。

2.2.2 企业赞助推广,助力马拉松发展

马拉松赛事具有经济效益,更多的商家从企业推广的需求出发,积极参与到马拉松赛事的赞助中,通过提供资金或物质的方式获得马拉松赛事的冠名权、广告权、产品推广权等。如2016年的北京国家马拉松赛就吸引到了制造业、金融业、饮食业等各个行业领域的商家青睐,他们的参与也为马拉松的发展提供了充足保障,注入了新的活力。部分企业还选择以自己的名义自行举办比赛。如李宁中国十公里路跑联赛,New Balance非常六公里挑战赛。这样的短途马拉松赛为市民搭建了一个更好了解和参与跑步的平台,从而更好地促进了跑步运动和马拉松的发展。

2.3 马拉松项目准入门槛低,个人意识觉醒

2.3.1 装备技术场地要求较低,健身功能显著

相对于其他运动,业余马拉松跑者或大众马拉松跑者对于装备、场地要求较低,只要不是极端天气,一双鞋一条路就可以有一场“说走就走的跑步”。因此马拉松的适应能力极强,受众面极广。同时,马拉松是一项有氧运动,可以强身健体、沟通社交等。依据价值工程理论(V=F/C),马拉松准入门槛低,健身功效显著,因此所带来的价值较其他运动高。

2.3.2 生活水平提高,个人意识觉醒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均GDP逐步提高。调查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6000至7000美金时,居民的动态文化消费就会活跃起来,人们的消费更加倾向于互动性参与性的活动,如马拉松赛事。2015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8000美金,2015年马拉松赛事场次168%的激增也可以佐证这一点,积累的剩余财富为跑步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有关数据表明,核心跑者中,高学历、高职位、高资产人群占比较大的比例,新兴的中产阶级个人意识不断觉醒,马拉松成为他们休闲消遣的选择之一。

2.4 科技的发展和媒体的推广

2.4.1 科技的发展将马拉松带入精确计量和跑步管理的新时代

跑步鞋方面,以群众基础较高的Nike为例,跑步鞋根据气垫和材质不同就分为air max、zoom air、free等系列,满足了不同水平程度跑者的需求。运动服饰方面,压缩衣、压缩裤能很好地贴合人体的肌肉线条,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相关的手表仪器产品的开发也都充分从跑步运动的特征考虑,增加了跑步运动的科学性,可穿戴设备从各个方面对跑者的体验进行优化,使得产品更加关注个人需求、更加人性化,尤其是与跑步相关的app发展较为迅速。以Nike running、悦跑圈、咕咚为代表的跑步软件崛起,提供GPS定位、路线追踪、检测距离、卡路里燃烧等功能,为跑步增添了科学性和技术指导。

2.4.2 电视媒体的推广,传统纸媒的参与助推马拉松

2015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对北京、厦门、广州、六盘水等多站马拉松赛事进行了直播,充分显示了政府对马拉松赛事的重视程度。借着跑步热,各个电视台陆续推出了《奔跑吧,兄弟》、《非凡搭档》、《极速前进》等跑步类节目。将跑步运动作为主体搬上荧幕,利用电视媒体的传播性和参与节目嘉宾的明星效应,更好地激发了市民的跑步意识。除了电子媒体,传统的纸媒也参与到马拉松产业中,极大地促进了马拉松的发展。《跑步圣经》、《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等书籍的出版让更多人开始关注跑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3 我国马拉松健康推进的策略与建议

3.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保险机制

3.1.1 设置法律条款,健全相关法规

马拉松赛事涉及人群面广、层次复杂,管理难度很大,并且极易发生运动事故,出现组织、管理混乱的现象,这不利于马拉松产业长远、健康的发展。因此针对马拉松赛事中已出现或潜在的问题,应当及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条款、地方法规,进一步规范举办者、参与者等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从而为马拉松赛事法制化规范化发展提供保障,净化马拉松赛事市场。

3.1.2 加强安全管理,完善保险机制体制

马拉松作为一项耐力运动,对运动员体力要求较高,耗费的人力物力资源较多。而大多数参与者在比赛前并没有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系统的专业培训,导致在比赛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摔跤扭伤甚至是猝死等意外。因此,在赛前可以通过培训、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参赛者的安全教育;加强赛事风险紧急预案;在比赛过程中强化医疗救助职能,将已出现的意外事故危险降到最低。同时作为赛事举办方应当不断开发赛事服务产品,建立丰富的保险体制,将风险前置、有效地规避风险,从而在赛前赛中赛后有效地为赛事护航,有效地降低赛事风险。

3.2 加强机关机构建设,规范社会组织发展

3.2.1 加强相关机构建设,完善赛事组织结构

受传统体育“举国体制”的影响,我国马拉松赛事多为政府主办或者政府参与,因此于我国马拉松赛事而言,应当积极吸取国外经验,结合本土特色,继续落实“政府管理,民间治理”的管理模式,鼓励多方社会利益参与,加大马拉松市场内资本要素、人才要素的流动,培育发展层次鲜明、组织协调的各级体育协会和中介组织,使活动行为更加规范化和组织化。

3.2.2 鼓励马拉松组织建立,规范其良性发展

各类体育组织是马拉松赛事中较为活跃的单位,因此不仅要鼓励各类马拉松爱好者俱乐部的建立,还要更好地规范其发展。在俱乐部内部可以通过有效的约束机制吸纳潜在马拉松跑者,有效地对其进行指导和培训,同时可以加强各俱乐部或社团之间的交流沟通与竞赛,设置适当的管理约束机制,从而促进各路跑俱乐部间的良好发展。同时加强各大门户跑步网站的建设,加强其对各类跑步活动和跑步组织的监督,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效应,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

3.3 丰富马拉松产业内容,加强专业指导

3.3.1 积极拓展业态,加强衍生品的开发

根据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最新的体育产业分类,马拉松产业属于体育竞赛表演业,与其他体育产业关联度很强,因此需要在发展马拉松本体产业的同时积极拓展业态,丰富马拉松产业链,获取更高的价值。马拉松赛事具有一次性的特征,是不可重复的,很多参与者为了纪念这一次亲身体验的机会,通常会购买相关的纪念品。因此对相关纪念品、衍生品的开发不应仅停留在纪念衫、背包等形式上,还可以围绕举办城市、标志、口号、明星运动员等内容,加大对马拉松赛事实体产品的开发,如吉祥物玩具、徽章、纪念邮票等。

3.3.2 细分马拉松市场,创建城市品牌

马拉松赛事不仅要合理定位,还应当积极打破传统路跑格局,积极拓展参赛的形式载体。如以举办地形划分为高原马拉松、环岛马拉松等;以人群特征划分为情侣马拉松、家庭马拉松等;以参与形式划分为轮椅马拉松、冰雪马拉松等。举办城市应当加大对马拉松无形资产的开发,积极打造有特色的品牌马拉松赛事,形成赛事城市特有标签,与城市文化相辅相成,在日益膨胀的马拉松产业中形成品牌,站稳脚步。西安的城墙马拉松依托西安古城特有的城墙建筑,将马拉松精神孕育在城市的历史积淀中,相辅相成。因此大型体育赛事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有助于城市形象的拓展。

3.3.3 提高跑者素质,加强专业指导

通过培训、展台、新媒体等方式对跑者进行指导,加强跑者自身的素质建设,帮助其树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运动方式。同时,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一是培养运动指导员,对参与马拉松者进行科学的指导和培养,宣传健康合理的锻炼理念;二是积极培养马拉松赛事经营管理人才,从而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马拉松赛事资源,挖掘马拉松赛事内涵,不断细分马拉松市场,丰富营销手段。通过专业人才的开发和运作可以有效地拓展马拉松产业的长度、宽度和广度,促进马拉松产业科学合理的发展。

[1] 靳英华,原玉杰.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1):1445-1447.

[2] 张守元.提升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事品牌的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9(1):4-6.

[3] 张登峰.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12-14,20.

[4] 王海,王大卫,李颖川,林致诚.我国马拉松赛事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12):46-47,52.

[5] 韩格格,刘媛媛,任占兵.马拉松赛事的构成因素及支持系统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6(5):22-25.

[6] 孙泽野.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对城市发展影响的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7] 王艳芳.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品牌的打造[D].厦门: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8] 石红阳.我国马拉松赛事开展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9] 聂丹.北京马拉松赛事运作的SWOT分析[J].体育学刊,2014(6):19-23.

[10] 季晓静,王健,黄成华.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市场化研究[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4):38-41.

[11] 沈珂珂.北京马拉松赛事运作及战略定位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2] 李强.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事市场化运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3.

Causes and Promotion Strategy of City Marathon Fever in China

YANG Shu1, LIANG Qiang2

(1.Management Dept., Beijing Sport Univ., Beijing 100084, China;2. Commerce School, Tianj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 Tianjin 300222,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ety in China, promoted by mass sport development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marathon has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and has become the key of the sport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China.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auses of the marathon fever in the aspects of government, social organization, individual awareness and technology and culture based on the mass sport and features of internet time. The paper also proposes ways to improve the influence of the host city and brand based on successful marathon events in China and the world.

marathon; sports event; market economy; running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TY064),国家体育总局课题(2015B097)。

杨姝(1994-),女,贵州六盘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产业。

G80-05

A

1672-268X(2017)01-0038-04

2016-11-20)

猜你喜欢
马拉松赛马拉松跑步
冰上马拉松
做到七点跑步不伤膝
热天跑步防中暑
男子蹭跑广马被终身禁赛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跑步的时候我们在想些什么
一起来跑马拉松
八戒跑步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