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惠忠
【备考金题·半命题作文】
“尊重”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敬重,这好懂;另一个是理解,即“不能对他(它)肯定或欣赏,也应保持着包容和理解”。
请你拿起笔,以“尊重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叙事,可以抒情,可以议论。
要求:①把作文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写作导引】
西方有位哲学家说过:尊重别人恒被尊重。这其实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被忽视。旅美学者刘墉历经人生沧桑后,才懂得尊重时间。长期的讲学、交流和社会交往经历,让他明白:尊重时间就是在尊重别人,而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不是吗?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十分好客,手下门客三千,不分高低贵贱,都能成为他的座上宾。当穷困潦倒的冯谖投奔到他门下时,三次提出过分的要求,孟尝君都予以满足,丝毫没有看不起他的意思。被深深感动了的冯谖,从此非常敬重孟尝君,并为孟尝君赢得民众爱戴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三国时期的刘备,为表示对诸葛亮的尊重,三顾茅庐而不言弃,终于赢得了诸葛亮的尊重,并为他建立蜀汉政权、奠定三国鼎立的局面立下汗马功劳。
尊重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双赢的智慧。当项羽孤高自傲,因不懂得尊重人才而一步步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时,刘邦却正在为自己赢得了诸多能征善战的将士而窃喜;当隋炀帝暴戾恣睢,因不懂得珍惜人民而一步步走向灭亡的时候,李渊、李世民父子却正在为他们赢得人民的拥戴而窥视朝堂呢。现实就是这样残酷无情。你尊重了别人,别人就会以最好的方式来尊重你、回报你;你践踏别人,别人就会以最恶意的方式来报复你。
推荐素材一:
不被重视的权利
某市残联部分成员受美国一家公益慈善分会的邀请来到洛杉矶。他们在美国出席了几个小型的慈善晚会,还和当地残疾人进行了联欢和交流。
回国后,有记者采访了带队的残联副主席,他是一位小儿麻痹症患者,双腿萎缩。他向记者介绍了美国残疾人的生存状况。记者最后总结说:“在国外,你们看到了残疾人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关心。”他打断了记者的话:“不,我没有看到残疾人在国外受重视,而是用心体验到了。”他说:“我在国外一个多月,在那里我觉得自己一点也不像一个残疾人,一切都十分方便。更为重要的,他们并不把我们当残疾人,我们在街头走过,很少有人会用好奇的眼光看我们,其实这是对残疾人最大的尊重。”
【运用提示】
对于残疾人而言,真正的尊重和关心首先应是对一个人人格的尊重,那就是不被“重视”的权利。
推荐素材二:
“这种感觉很舒服”
我家的住宅楼临街,对面是几家不太大的商业房。这些房子的租户走马灯似的更换着,偶尔去买点小东西,老听店主抱怨生意不好。
只有最南边的“拉面三小吃店”生意一直很好,那里成了附近外来务工人员用餐的集结地。我想,店主开店定有过人之处,除了价格低,大概分量也给得足吧。
一天,家里的报纸攒了许多,我看见有一个收废品的车子停在“拉面三小吃店”门口,便叫了一声。收废品的人赶快出来跟我上了楼。我问他:“这家店的饭是不是很好吃?或者很便宜?”他说:“好吃个啥!比其他店便宜倒是真的。”我又问:“其实别的地方也有几元钱就可以吃饱的店,为啥不去?”他一边称报纸一边说:“别的店是好,也不太贵,可是店家看不起我们。在这家店,我们进去随便找个地方一蹲,边吃边和老乡们拉家常,这种感觉很舒服。即使饭菜没别家的好,我们也乐意到他那儿。”
听着这话,我的脸有些发热。
【运用提示】
想想所谓的“城里人”,谁没有过对乡下人异样的目光?尽管有时候不是故意的。人,哪怕他低微到尘埃里,也需要平视的目光,这不仅是为对方,更是为自己。
推荐素材三:
最好的馈赠
屠格涅夫在他的《兄弟》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我”出门遇到了一个乞讨者,向“我”讨要卢布。“我”掏遍全身所有的口袋,没有找到一个子儿,顿时觉得很不好意思,便上前握住乞讨者的手说:“对不起,兄弟,今天出门,我忘记带钱了。”谁知,那位乞讨者万分感动:“没关系,这是最好的馈赠啊!”
仅仅是一个握手,“我”赢得了莫大的荣誉,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尊重。
【运用提示】
—声“再见”,一个微笑,一次握手,你做了,就是对别人的尊重。不要觉得这是微不足道的,尊重的魅力往往就蕴含在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之中。
推荐素材四:
尊重老人
我们从小就接受尊老爱幼的教育,作为一个公民都应该具备这样的美德。谁人不会老?谁家没有老人?出于对生活的尊重,我们也应该尊重老人。他们满脸的皱纹,应该受到尊重。他们一生的沧桑,应该受到尊重。他们与世无争,他们充满爱心。他们悟透了生活,回到了港湾。他们双鬓斑白,把满头的黑发留给了后人。他们躬下腰身,把挺直的脊梁给了后人。他们不时咳嗽,把爽朗的笑声留给了后人。
满脸沟壑的老妇,曾经是妩媚动人的少女;涕泪沾须的老者,曾经是健步如飞的少年。只是因为老了,就应该受到目光的斜视吗?每个年轻人,谁又不是正在走向老年?不尊重老人,是对自己人格的不尊重。让我们来尊重他们吧!其实,老人比任何人都容易得到满足,他们不喜虚荣,不尚奢华,他们只需要你表示出对他的关心,仅此而已。
【运用提示】
尊重,也是互相交换的。尊重他人,是人格的一种必要的训练,忠诚、宽容、友爱,都是这一品质的延伸。而尊重老人,是尊重他人的基礎。对于年轻人来说,尊重老人就是尊重自己。
推荐素材五: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一次,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访问苏联,漫步在莫斯科街头,遇到一位聪明伶俐的小姑娘,便与她玩了起来。分手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上著名的萧伯纳。”谁知小姑娘望了萧伯纳一眼,学着大人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安妮娜。”这使萧伯纳大吃一惊,立刻意识到自己太傲慢了。事后他感慨万分地说:“一个人不论有多大的成就,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要永远谦虚,这就是苏联小姑娘给我的教训,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啊!”
【运用提示】
去尊重你周围的所有人,你才会赢得所有人的尊重,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步一步走向成功。那些看上去不起眼儿的小职员,更值得尊重,因为你敬他一尺,他会敬你一丈,况且,说不定他们之中有藏龙卧虎之人,不知哪天就会晋升到你的头上。如果你平时尊重他,自然就会赢得他对你的尊重。
推荐素材六:
尊重弱势者
2007年的世界特殊奥运会,在中国上海举行,智障人士的生活境遇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对世界数以千万计的残障人士而言,他们的问题,绝不是一个运动会所能解决的。残障人士,尤其是智障人士,能否有尊严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大可能仅仅靠他们的自立自强就实现,如果不改变整个社会对他们的歧视甚至轻蔑,对他们来说,这个世界的爱和美好,就等于不存在,他们作为人的尊严,也就不存在。
毋庸讳言,在我们的社会上,对智障人士的歧视,甚于对残疾人的歧视。有些民间戏曲比如二人转,很多剧目都有对智障人士的调笑,很多地方尤其是北京,“弱智”和“智障”已经成为一种随处可闻的骂人话。没错,对具有智力缺陷的人来说,弱智或者智障,的确是严酷的现实,是他们异于正常人的缺陷。拿这种缺陷来骂人,对真正的智障者意味着什么?是一种何等的难堪!
这种京骂的流行,其根本原因,是对人的尊严缺乏尊重,无论对什么人,对什么事,只要自己高兴,张口就骂,在自己这方面人多势众时,更肆无忌惮。同理,把“弱智”或“智障”作为骂人的话,骨子里,也是对人尊严的轻蔑,所传达的信息就是,根本没有把智障人士当人来看。
【运用提示】
残疾和智障人士,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缺陷,成为这个社会最弱势的一群人。对残障人的尊重,不仅仅意味着政府和社会组织给这些人一些照顾,一些优惠,也不仅仅意味着正常的人有时候会发一点善心,给这些人一点施舍。这种尊重的含义应该是,人们心中有爱,从心里把这些残障人士当跟我们一样的人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