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
[摘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们看到许多学生并不是很重视这门学科的学习。但是,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美术学科肩负起培养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综合能力,是“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重要“一育”。我们怎样提升美术教学质量呢?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美术教学 现代化 开放教学 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9.150
在初美术教学中,作为美术老师,我们应该切实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想方设法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喜欢美术学科,帮助孩子们学好美术学科。如何提升初中美术的教学质量呢?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通过现代化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美术学科,帮助学生主动走近美术学科。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这就必须强化直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教学陷于枯燥乏味,如将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引入美术课堂,使教学媒体多样化,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实施愉快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例如上《图案基础——写生变化》一课,在讲解“变化”的几种方法过程中,我同时在投影上用彩笔画出简化的鱼、兔子,几何化的松鼠、青蛙,夸张的小猪、梅花等,这些简练的图案激发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每画完一个图案,学生们就不由自主地说出“松鼠”“青蛙”“小猪”等等,课堂上充满了欢乐的气氛。讲添加法时,在鱼身上添加莲花,在梅花上添加喜鹊,再问学生有什么寓意?学生经过思考,可回答出“连年有余”“喜上眉梢”的寓意。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但掌握了“变化”的几种方法,而且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创造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上《水彩风景画——桂林山水》一课时,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同步演示法,即老师边讲边辅导,此法直观性很强,很适合水彩画的教学。但由于学生的绘画水平各不相同,老师“断断续续”地示范、讲解、辅导,画得快的同学想“开快车”,而画得慢的同学又因跟不上而显得手忙脚乱。针对这种情况,我先把这幅画的作画过程拍录好,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及解说,在进行同步演示前先放录像给学生看,让学生先看到了这幅画的作画全过程,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这样,画得既好又快的同学就可胸有成竹地作画,心里没底的同学也可跟着老师的示范慢慢进行。这样,既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手段,又面向全体学生,使教学在张弛有致的和谐節奏中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情景。电化教学融形、色、光、声为一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是一种在一般课堂上难以达到的高功效的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很值得推广。
二、注重开放教学和课外拓展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要想提升美女教学的质量,我们的美术课堂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美术教学应该坚持与时俱进。要想进行开放性的教学,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改变以往主导者的角色,逐渐向辅导者角色转变,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比如,教师对学生进行自主创作指导之后,再对学生的创作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课程具有抽象性特征,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教师要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同时,将美术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进行“写生”,让学生感受美术和大自然的联系。参加这种课外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课外拓展是对教学内容的训练和延伸,美术课堂之外的实践创作与理论知识学习都是课堂延伸。由于美术课程的学时是固定的,而美术课程涉及到的内容又非常广泛,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学生需要自己进行课后训练,利用课外时间积累知识。课后的理论知识补充是对学习结构的梳理,课后实践创作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有效方式,能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审美观。虽然初中阶段的美术知识有限,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但是进行课后拓展,能够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新的领悟,并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
三、注重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们不能把视角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还需要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美术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在美术教学时,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和谐的学习氛围,多鼓励学生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在学习中要敢于求新,独树一帜;教师还要引寻学生把他们的奇思异想通过美术的形式表达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想象,逐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美术教学中的欣赏教学也是很重要的,比如组织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作品等。在开展赏析教学的时候,美术教师经常使用的方式则是进行绘画对比,尤其是在绘画技巧和艺术形式等方面的对比。在欣赏教学时,如果一味地对作品的内容、背景、构图和绘画技巧等方面进行讲解,则会让学生感觉学习美术是一件非常无聊且枯燥的。有时候由于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美术教材中的很多专业词汇都不理解,这也就导致了在接下来的美术鉴赏教学变得深奥和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大打折扣了,久之,他们对学习美术的兴趣也就会降低。为了改变这一不好的现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作品摆在课堂上,边讲边欣赏,然后再进行比较,将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有效地呈现出来,这样的效果要好的多。例如,在和学生一起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相关内容时,美术教师也可以把西方风景画和此进行对比欣赏,可以把《富春山居图》和印象派的《印象·日出》进行有效的对比。在对比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讲解中国画的散点透视与西方画的焦点透视,再将二者进行一定的对比,这样教授起来也会更加的直观,学生们也能够在比较的过程中真正地了解两个画种之间的本质区别,他们的审美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开展美术欣赏教学时,结合比较教学法进行教学,既能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出来,又能让他们在一个比较愉快的环境下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很有利的。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有很多可以为我们所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只要我们运用得当,就能够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帮助初中学生学好美术这门学科,并形成相应的美术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