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意
我对五月的第一印象并不好。
相信我,无论人们口头上的心灵鸡汤说得有多么义正词严,也几乎没人会对一个丑姑娘产生好感。不仅丑,还邋遢,脾气怪异,好像浑身都带着某种让人厌恶的气场。
六年级的第一次军训,这么一个“有个性”的女孩子很快在众人中脱颖而出,成为接下去很长一段时间大家肆无忌惮嘲笑欺负的对象。这是一个怪现象,一旦有人和自己理解的世界观产生偏差,她就会被排斥出群体。
五月有一个小习惯,她走路喜欢大步走,走几下惯性地在地上滑一下,大家想要欺负她,将沐浴露倒在拖把上,然后将地板拖得特别光滑,实施这个计划时同宿舍的几个女孩子捂嘴笑得乐不可支,想象到五月狼狈摔倒的样子,有点儿得意。
计划当然很成功,那副情景像是小丑滑稽的表演。五月涨红了脸想要摆脱,却不得其法,只会让大家掩嘴笑得更开心。从头到尾,五月始终一声不吭。
彼时我还没有那么勇敢,愿意迈步站出来将五月护在身后。实在看不下去,也只是悄悄将她们的恶作剧破坏掉,然后提醒五月下次小心。
事末,她看着我的眼神非常感激,拼命挤出一个笑容。我望着她的眼睛,能感受到她这个笑容下面坚毅的生命力和对现实的无可奈何,以及,我心里的一份不可名状的负罪感。
一个教室不大不小,分组两个星期一换,每到星期一的班会课,大家自觉抱着自己的书本热热闹闹地换位置。只有五月,因为没人愿意坐她的位置,她每次都要搬着自己的桌子换,小小的身影穿梭在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目光里,显得那么孤单凄冷。
偶尔有人看见五月朝教室过来时,会故意将教室门和窗户关得紧紧的,任凭五月在走廊上转来转去,假装没有看见。他们是群体,在门内;五月是个体,在门外。一扇门,划分了两个世界。
晚自习时,后排的男生聚在一起,用各种各样的小纸团往五月的背后扔。五月一回过头去,他们全都神色自若假装不知情;五月一放松警惕,他们便窃笑起来。一来一回,像一场拉锯战。
五月的人缘坏到什么地步呢?她当着大家的面做任何事情,都会被嘘和哄笑,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一个人,形单影只。连数学老师都不愿意收她的作业,虽然没说什么,但是那嫌弃的眼神足够杀人一万次。
就像周星馳拍的那部《长江七号》里头那个被所有人厌弃的小男孩儿。
可其实五月是有优点的,她的画画得很好,我无意间看到她的画册,白纸上名侦探柯南画得非常传神。作文也不错,语文老师甚至当堂表扬然后朗读,然而底下不屑一顾的居多。
非要比较的话,我与五月,应该是两种极端。我有许多很好的朋友,初一时我转学到一家新学校,大家知道后都不舍得,但是听说五月也转走了,他们拍桌子欢呼。到了新学校我们不再同班,她有时会来找我,有人和我说,她是年级里出了名的奇葩,我才知道,她依然饱受歧视。
闺蜜知道她的事情,亦一直同情她,善待她。
可有些时候,我们说同情或者要坚强,这些都不是褒义词。善良是需要感同身受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五月好像在她的那条极端里远走越远,非常悲观,也非常自满,同时非常脆弱,负能量一身,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我们劝说无用。
后来升进高中,五月和闺蜜在同一个班碰见,闺蜜很大方地走过去和她一桌。闺蜜也许是想治愈五月的,我想。
然而没过几天,我们在食堂遇到,闺蜜一直哭一直哭,说五月很黏人,爱说话,总爱在自己写作业时哼歌。闺蜜是一个爱静的人,写字速度有些慢,五月这么一吵,完全集中不了精力。她也和五月商量过,没有改进,闺蜜只好把两个人的桌子挪开一些,然而这么一来,五月便觉得闺蜜也在讨厌她看轻她。
闺蜜很委屈。
当一个人自卑到了尘埃里,也许就会像五月那样多疑。毕竟有一些交情,我碰见五月时,和她讲了这些事情,她似乎听进去了,眼神不敢直视我。
接下来五月收敛了许多,可是她的其他举动越来越让人头疼,甚至,带了一些破釜沉舟的偏激。
在一些不合时宜的场合,当我们和身边的朋友在一起时,朋友们不喜欢五月,五月偏偏要凑上来,末了问一句:“你们是不是很讨厌我?”
气氛顿时变得非常尴尬。
与人相处,除了讲究天时地利以及人和之外,还要一些合得来的三观,这些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否则我们必定不能成为很好的朋友。
五月是一个好姑娘,她会给我们看她的画和文章,记得我们的生日,在一些很小的细节上,她的闪光点总会让我们眼前一亮和感动,她对我们付出了全部的真心。
我知道五月是感激我们没有拿她当异类看的。我很抱歉没有和她一起在友情的路上走下去。
但我始终希望五月可以拥有很好的生活,希望在往后可以有很好的人接纳她,有人会发现她的那些好,也希望她可以改掉那些偏执。
愿她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她在寂寞中学会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