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是教育教学的核心话题。教师有疑,并不断反思,学问才能精进;学生有疑,积存在心里不说出来,久而久之,造成问题积压,成绩想要提高就会变得很困难,而且还影响心理的持续健康。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课堂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各种欲望。会不会提问题,成了衡量一个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上要“尽显功夫”。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观察发现,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的提问率性而为,过于随意和简单,有时提问也仅仅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已,提问成了“花架子”和“空架子”。“你来说说”、“你怎么解决”、“是不是这么回事”、“为什么”之类的提问散见于课堂之上,这些关于提问的用语并不是不要,而是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功能性。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接受能力,属于“超纲超龄”。问题过难,犹如给学生制造了“一头雾水”,既耽误了时间,同时也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有的教师在上课之前没有对自己班上的学生做一个全面的了解,不注意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思维水平也就难以提高。课堂提问是一门集激趣、激思、激味为一體的综合性艺术。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在提问环节上把好关,控好度,想好法,对提问的“指向方”、“时间点”、“难易区分度”仔细斟酌。
一、课堂提问要“接地气”
对班上学生的思维情况要“知根究底”。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课堂形态、喜欢什么样的提问方式,自己要心中有数。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精心设计,问题设计要“接地气”。比如笔者在《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中就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文中提到了六个男人,你会选择哪位作为你心目中的男神?”问题一经提出,学生的敏感神经受到触动,课堂气氛明显变得活跃了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要知道,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与日俱增,作为意识先导者的教师在这方面也不能落后。“接地气”式的问题一方面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另一方面也将枯燥的文本探疑置于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二、激情引导,提供提示点
心理学家认为:置于某种体验中的生命个体若精神状态在外界媒介的刺激下处于一种亢奋的、愉悦的状态,个体的思维就会有意想不到的“跳动”(灵感被激发)。而这时,生命个体就能顺利地捕捉外界信号,从而作出准确而迅速地反应。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精神饱满地面对学生,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之中。一旦教师充满激情的上课状态对学生进行外部刺激,学生作为接收方也会作出相应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各种思维得到不同程度地调动和激发,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会作出相应的快速反馈。然而,学生的认知能力高低有别,提问伊始,学生不可能完全顺着教师的思维走,当课堂陷入沉寂,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头绪时,教师应适时提供提示点。比如在教学《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时,理解“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句话,笔者就提供了两个提示点,一是注意“怒”字的本来含义和“怒”的对象;二是雏菊花开放,意味着生命力的张扬,和废墟的特点对照着思考。提示点一经提出,学生就找到了思维的“闸门”,回答的效果自然让人“心满意足”。而这时教师还要借机表扬学生的精彩回答,以资鼓励。
三、认真倾听,适时点拨、引导和评价
教师的问题一经提出,教师瞬间就变成了倾听者,学生不管是主动式回答还是“点将被动式”回答,教师应该主动站在学生身旁,注意自己的仪表仪态和言行举止,认真倾听,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一旦学生的思维“卡壳”,学生处于紧张状态时,教师要适时点拨,疏通和拓展学生思维,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回答。而回答完毕之后,教师要及时针对学生的回答作中肯的点评,尤其要提到学生回答过程中的“闪光点”,比如某个独到的见解、有别于常规性思维的论点、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就算是回答“离题万里”,就算是“剑走偏锋”,就算是“吞吞吐吐”,教师绝不能伤害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学生心中有想法,渴望得到教师的正面认可,而教师就应该抓住这有效的提问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达欲,从而树立在学生心目中良好的形象。
四、提问要切中肯綮,要“宁缺毋滥”
提问固然重要,但是不是问题提得越多就越好呢?绝非如此。提问和回答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满天飞”的课堂看似热闹,实则“矫枉过正”。“狂轰滥炸”式的提问,只会让学生“云里来,雾里去”,增加学生的思维负担。学生一直纠结在先前提出的问题中得不到“解脱”,教学任务也就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失败的课堂就此生成。笔者相信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希望看到的。教师教学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引导学生对“深奥”的理解,对知识的挖掘,所以提问要切中肯綮,也就是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就要“宁缺毋滥”,问就要“精”、“准”、“活”。
问,是课堂的常态,但不是“固态”。有疑有问的课堂是一场精神双向交流的“盛宴”。在课堂提问上练就一身本领,“尽显功夫”是每一位从教者的终极追求。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更是一门艺术,把一堂课上成“艺术”便是从教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余杜宏 重庆市奉节县永安中学 40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