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茂
[摘要]体育课是小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通过体育课不仅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身体,还可以培养小学生勇敢坚韧的品质,收获体育运动的快乐。但是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式呆板,气氛沉闷枯燥,不能让学生充分参与,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游戏,对于增强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必要性、实施策略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体育;教学;游戏化;策略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枯燥机械的学习方式通常不感兴趣,更愿意在游戏中学习,游戏化教学方式引入体育课堂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通过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设计体育教学游戏,使小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完成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激发小学生对体育知识学习及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可以通过游戏方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不怕困难的品质,使小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游戏让小学体育教学功能更加丰富
游戏化教学具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让人印象深刻的特点,深受小学生的欢迎。对小学生身体健康、心灵丰富、发展智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游戏化教学有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改善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6-12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自制能力较差,对传统体育课一板一眼的教学方式不感兴趣,而游戏化教学符合了他们的心理需求。游戏化教学一方面形式多样,使课堂气氛热烈活泼,满足了小学生的好奇心,带动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另一方面,游戏的设计一般带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和竞争性,这是最吸引小学生的特点,使小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课堂学习中来。
2.游戏化教学有助于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
目前,我国小学体育课大多存在体育课时少、体育器材不足等现象,这是影响小学体育教学的两个重要因素,这也导致了体育课教学方法枯燥呆板,缺少创新。很多小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游戏化教学是改善这一现状的有力措施,教师通过设计新颖有趣的体育游戏,打破了教学空间不足和教学资源匮乏的限制,适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推行实施。
3.游戏化教学有助于学生多元能力的培养
首先,游戏化教学对运动基本能力和知识的培养有重要作用。体育游戏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因此,体育游戏的首要功能就是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基本功和体育基础知识,让他们在游戏中掌握各种基础动作的要领和知识,为运动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游戏化教学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体育游戏有其特定的游戏规则和要求,在游戏中要求学生按照规则来完成游戏,同时体育游戏通常都是由多人共同完成,需要同组之间协同合作,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再次,游戏化教学有利于锻炼小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体育教学游戏有的会涉及到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或者战术战略的安排等,这些环节可以促使小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开阔思路,想方设法完成游戏任务,培养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上的有效组织和科学实施
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同时结合小学体育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设计新颖有趣的游戏来满足教学需求,使小学体育教学兼具功能性和趣味性。
1.重视游戏教学设计的趣味性和创新性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设计游戏应注重游戏创新,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有趣的游戏能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参与的热情,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如在练习短跑这一科目时,可以设计一个“小马快跑”的游戏:教师在课前准备若干张画有小马的图片,上课时在场地上画两条相距50米的线,作为跑步的起止线,在终点线上插上若干面小旗。教师把班里同学分成人数相等的几组,要求在听到起跑的命令后,每组第一个学生把图片贴在胸部,不用任何东西固定,然后松开手快跑,达到终点后绕过旗子跑回起点,可为本组夺得1分。然后换第二名同学开跑,以此类推。跑的途中小马图片不能掉下来,如果掉下来则后退2步重新起跑,在规定的時间内哪个小组得分高则获胜。新颖的游戏使学生们愿意参与,比单纯练习跑步更能使他们感受到快乐。
2.增强游戏教学情境的集体性和情感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喜欢的故事、动画等构建他们感兴趣的情境,然后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所构建情境中,使学生首先对课堂教授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就会更加顺利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练习投掷能力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个情境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将同学们带入:“同学们有没有看过抗日的电视剧?你们喜欢看吗?想一下战斗的场景你们觉的手榴弹的威力大不大?”等学生们都开始想象战争的场景时,可以引导他们:“你们觉得手榴弹怎么样才能扔得又远又准?”“今天我们就来练习,看谁能扔得又远又准。”接着引入本节课的游戏内容“投掷手榴弹”,在地上画9个格子和一条起始线,每个格子里标有不同的数字,离起始线越远的格子里数字越大,同时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几组。教师讲解动作要领之后,每组同学站在起始线处轮流开始投掷手榴弹,扔到哪个格子里相应的数字表示消灭了几个敌人,最后消灭敌人最多的小组获胜。这样可以使课堂内容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锻炼了学生投掷的准确性和动作的灵活性。
3.强化游戏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入游戏化教学方式,虽然增加了游戏和玩乐的时间,但是体育课的根本目的还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运动的技能,游戏只是辅助手段。有的学校在进行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舍本逐末,只是盲目开展游戏而忽略了运动能力的培养,这样就失去了体育教学的本来目的。因此,设计游戏时一定要围绕教学内容来设计,使学生在游戏中能掌握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单纯的玩游戏,忽略了教学内容。
三、游戏化教学应注意的教学问题
在游戏化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除了游戏的内容需要考虑外,还有一些操作上细节的问题需要注意:
第一,游戏场地的选择。根据上课的人数和游戏设计来选择大小合适的场地,如果游戏设计场景较大而场地较小则不利于游戏的开展。
第二,游戏的内容要合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设计游戏时在考虑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使游戏符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
第三,保证游戏的公平性。游戏中免不了有竞赛环节,在游戏之前要宣布游戏规则,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保持公正公平的态度,严格按照规则进行评判,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输赢观。
第四,重視游戏的安全性。体育课中加入游戏环节之后,学生活泼的天性被完全激发,容易出现不受控制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游戏之前要向学生灌输运动安全知识,保证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安全。
第五,控制游戏的负荷量。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往往热情高涨,全身心投入。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身体负荷情况,不能让学生过度锻炼,这样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成长。
综上所述,游戏化教学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运用到体育教学中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需求。游戏化教学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变,还能激发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能积极主动的参加运动。体育教师在游戏化教学设计与创新方面应投入更大的精力和心血,设计出更多趣味性和功能性相结合的优质游戏,使学生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参与体育运动。
参考文献:
[1]龚瑞.为学生选择适合的游戏[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09).
[2]石宝山.小学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的有效结合[J].赤子(中旬),2014,(18).
[3]李伟.让小学体育课堂充满活力——以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创新教学为例[J].内蒙古教育,2016,(12).
[4]万任洪.趣味性教学在小学体育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6,(03).
[5]刘海军.浅析小学体育游戏教学[J].学周刊,2013,(35).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