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荣
摘 要:历史课的教学设计是指授课教师在教学之前做出的教学安排,具体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目标意义等,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传播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作为主要目的。教师要在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融入新课程理念,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构建过程。本文探讨了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的策略,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新课程实施以来,各个科目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也随之进行了相应调整,以期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历史教学也不例外,新课程实施之后,历史教学的改革也如火如荼地进行。基于新课程理念,在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方面,教师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教学设计是一堂课的基础脉络,对课程的成败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有了一个较大转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要实现这样的角色轉变,并达到预期效果,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有所侧重。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应该着重探讨如下问题。
一、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和教案,在很多教师看来,这二者是同一个东西,或者认为教学设计是教案的详细版。其实,教学设计和教案是有区别的。教案是把教学环节进行文字描述,而教学设计重在“设计”二字,它需要根据学情和教材分析等进行有效课堂构造,构造的内容不仅涉及教案里的教学内容,还涉及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选择、教学目标的有效设定、教学理念的确立和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方式。由此可见,教学设计注重的是教学效果和目标的实现,即教学设计为教学目标服务。例如在“辛亥革命”一课的学习中,如果是教案,教师只需要把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内容,如故事背景、事件意义、习题练习记录在册即可。但是对于教学设计而言,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分析,包括本节课的内容和与前后文的衔接关系,然后再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情况和思维状况,结合二者制订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根据三维目标具体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目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要细化
新课程在教学目标上有新的发展,过去强调的是知识层面的状况,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则提倡三维目标,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等多个维度进行目标设定。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不仅要设计三维的教学目标,还要尽量使目标细化,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到教学目标的细化和贴切问题,只用一个固定的模板,这样的模式不但起不到引导学生的作用,还会使学生脱离课堂教学。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为例,很多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中这样写道:“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对历史的强烈责任感。”这样的一个目标看似合情合理,但是我们需要思考通过前面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否能使学生达到第三层的情感目标,即使可以达到,难道学生只培养爱国情感和责任感,对于五四运动难道不应该明白“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对于西安事变难道不应该有生死存亡关头如何做出抉择的情感体悟?
三、教学过程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需要抓牢这个理念,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基于学情前提,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他们融进课堂,为成为课堂主体打好基础。以“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一课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等问题,然后让小组代表发言,并相互辩论,由教师点评,以此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能让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把握更加到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代表弱化教师的功能,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师的责任更重,如何引导,用什么样的方式和语言来引导十分重要。
四、教学设计要有预设环节
好的教学设计不光“设计”,还会对设计进行一个预设,预设学生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能达到什么目标,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学生可能会存在什么样的疑惑,针对这种疑惑,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由于学生彼此之间的差异性,学生在课堂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是正常的,教师只有做好教学设计中预设环节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应对学生的各种学习状况,更好地进行解答和引导,使学生领悟学习的内容。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看到了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发生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教学设计环节下功夫。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新课程改革进度较为缓慢,收效不大。在教学设计环节融入新课程理念,有利于新课改的真正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实行。
参考文献:
[1]张惠敏.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浅谈[J].教学理论,2012(4):405-406.
[2]郑宗成.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浅谈[J].新课程研究,2014(3):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