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政
摘 要:从课堂氛围、学生思维、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生活中的地理等角度阐述如何提高农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关键词:农村;地理兴趣;教学方法
笔者所在的学校学生大多来源于农村,他们初中没有学过地理,高中地理基础薄弱,缺乏想象、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地理课没有文学作品的浪漫色彩;也没有理化实验的理性吸引,有的是抽象、宏大的概念。因此,地理课是“枯燥”加“无味”。大部分学生就容易产生疲劳、厌烦的情绪,把学地理看成是一种苦差,那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农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一点教学感受。
一、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
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沟通师生情感,使师生在心情舒畅中更好地学习地理。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能增强学习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变被动为主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学生情绪沮丧,会使注意力分散、态度消极,影响学习效果。因此,除了课外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我避免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而是力求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用不断变化的活动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枯燥无味”的地理课中解脱出来。另外,课堂上我力争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把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在心理需要调动起来,做到少点“威严”,多点“亲切”,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习题讲解课上,我尽可能地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时分组讨论;有时让学生上讲台演练;并且在个别提问时尽量注意到各别成绩差或胆量小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重視。这样不仅能调动起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还能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兴趣浓厚。
二、引导学生联想与对比,促进学生思维的正向迁移
联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联想、对比,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克服思维定式带来的消极影响。例如:在学习北美洲的地形特征时,北美洲东部低矮的山地,中部广阔的平原,西部高大的山地高原。容易联想到澳大利亚的地形地势特点与之类似,还可以联想到欧洲的地形,欧洲的地形是北美洲地形的90°旋转,即: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山地。通过联想和对比,既巩固了相关知识,也能掌握相似知识点之间的区别。
三、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地理有些知识点的教学不应只看结果,而应更重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等思维活动,学习知识的前因后果,体验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这样学习下来掌握知识就会很轻松,不容易遗忘。比如,学习热力环流的过程这个知识点,教师先通过气压公式P=F/s,得到:相同条件下,竖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会越低的结论,通过P=ρgh公式得到:相同条件下,相同海拔密度越大,气压会越高的结论。之后假设如果地表冷热不均会使空气产生先因热胀冷缩而产生的竖直运动,进而产生水平方向的气压差异,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的过程,从而产生简单的热力环流。这样让学生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能逐步地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教学中师生合作学习、共同反思,营造学习平等氛围
课堂是师生“对话的场所”,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教师主要是合作引导。教师和学生互动讨论,也是一种师生交流合作的学习。教师所提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主动思维、独立思考,这样才能促使高质量的师生互动。课堂上的分组讨论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要提高合作学习实效,需要课堂内外合作结合,教师还应及时地给予指导,把内容和要求交代清楚。如在学习洋流的分布规律时,可以让同学们先自行学习风洋流的概念,后给出风带的分布规律,组织学生讨论洋流为何会形成“8/0”的分布规律。让学生在组内讨论,然后选出一人在课堂上交流。教师也充分参与讨论及时做出客观的评价。这样有了课前充分的独立思考与合作,课堂上的交流合作就能节省时间,又能深刻理解交流问题的实质,因此提高课堂效率和合作效果。
五、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地理学科很多知识在农村生活生产实践中很普遍,通过身边实例的学科解释,加深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比如,每当冬末春初时,农民为了防止农作物冻害为何要使用“释放烟雾法”和给农田灌水?为何驰名中外的硒砂瓜要在田地铺层砾石?请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教师帮助学生把隐藏在生活实例背后的地理原理找出。帮助学生体会“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科学意境,这样学生会更喜欢地理。
参考文献:
[1]吴向军.略议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几个误区[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11).
[2]文肖,潘华来.浅析农村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丧失的原因与对策[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7).
编辑 李琴芳
新课程·教师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