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婷婷
摘 要:地理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就是引导学生透过知识表象,把握知识本质,并揭示知识的内部联系,全面客观地认识地理知识现象规律,这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本质目的,从自身的实践教育经验出发,对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做出以下研究。
关键词:地理教学;综合思维;能力培养
高中地理是一门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并且具有广泛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认识,打破以往惯性思维教学方式,从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出发,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因素,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谋求更好的发展,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能够不断强化教学中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研究十分必要。
一、激发兴趣,促进创新思维培养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不断提升,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能够从学生兴趣入手,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有效方法。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在课程教学开始之初,教师可以从一首诗词出发,让学生分析“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否真实可行,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述“夸父追日”的故事,让学生分析夸父若是风驰电掣地向西追赶太阳,是否能够追上太阳[1]。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具趣味性,可以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形成一种课未始、趣先行的教学效果,学生会在趣味的动力因素下,加快动脑思考,不仅课堂气氛得到激活,学生思维及情绪也会得到调动,这就实现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目的。
二、联系生活,活跃学生发散思维
从人本主义角度分析,学习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和经验,而何为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知识经验,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给出了答案,就是“学以致用”。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明确地理知识学习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保持和再现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实现地理教学成果迁移,这样才能不断地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散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常见天气系统”时,若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从知识概念出发,一味地让学生对天气系统知识进行死记硬背,那么往往很难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家乡最近的天气变化情况出发,以此来联系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类型,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联系思维,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高中地理知识。
三、发现规律,引导思维能力形成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虽然学生学习的地理知识系统复杂,很多地理事物千差万别,但是从哲学角度分析,事物之间是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虽然地理现象千变万化,却不是无规律可循,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之间千丝万缕的规律变化,这是帮助学生形成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如在学习“全球气候变化”时,教师可以从全球的十一种代表性气候类型出发,让学生对这些不同气候类型之间的相同点和异同点进行分析,然后归纳辨别全球气候的变化规律。如学生可以从热带、温带、寒带出发,分析不同气候之间“型”的差别,此外还可以从降水变化规律出发,探究全球气候变化特征,这样的教学方式同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了地理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学生可以从地理知识的表象中跳脱出来,更加深层次、全面地认识地理知识,从而促使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快速养成[2]。
四、掌握方法,培养学生探究思维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地将更多的地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从而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有效手段,学生才能在地理学习中深入探索,这也是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结合以往的实践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学习的主要方法就是比较、归纳、综合分析,为此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课程教学设计的方式,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如在学习“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我国比较著名的工业区地图,然后让学生从地图分析出发,自行总结工业区选择时与哪些区位因素有关,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学生地理学习方法的掌握及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培养不能孤立于学科教学以外,只有让学生从“地”的概念出发,形成“理”的逻辑思维认识,学生才能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在今后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自身的教育思想认识,不断强化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确保学生更为长远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彬.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聊城大学,2017.
[2]赵华东.基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三地理复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编辑 鲁翠红
新课程·教师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