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和硬膜外用于踝部手术的麻醉效果

2017-03-07 01:49肖磊张云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23期
关键词:踝部硬膜外下肢

肖磊 ,张云

1.淄博市淄博万杰肿瘤医院手术麻醉科,山东淄博 255213;2.淄博市淄博万杰肿瘤医院骨科病房,山东淄博 255213

在踝部手术中,通常会采用椎管内麻醉方式,其主要是将局部麻药注入患者椎管内的不同腔隙,使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效果[1]。但这种麻醉方式对于高龄或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探究更安全的麻醉方式也成为现阶段首要目标[2]。该次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34例行踝部手术患者,分析了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用于踝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了该院34例行踝部手术患者的研究资料,以此来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17例患者中,男患者9例,女患者 8 例,年龄在 44~83 岁,平均(60.61±4.75)岁;对照组17例患者中,男患者10例,女患者7例,年龄在 45~84 岁,平均(61.42±4.58)岁;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让患者取侧卧位,在患者的腰3~4或腰2~3间隙行硬膜外麻醉;操作成功后,通过硬膜外导管向外腔注入2%利多卡因5 mL,同时注入0.5%罗哌卡因10~15 mL;术后向患者硬膜外单次推注2 mg吗啡。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让患者取仰卧位,使用超声探头垂直于患者皮肤距离腹股沟皮肤皱褶处约8 cm大腿抢饭,通过对探头在股骨小转子的后内侧的操作能够得到清晰的坐骨神经横断面高回声图像;短斜面的神经阻滞针连接神经刺激仪,将穿刺针平行于探头,在超声的检测下,由大腿前外侧向后内侧进行穿刺,在穿刺的过程中保持坐骨神经于超声图像的中央位置,穿刺针缓慢进针直到接近神经位置;神经刺激仪的审定参数为:脉冲宽度0.1 ms,刺激频率2 Hz,以此来诱发足部的背曲与趾曲;若刺激电流小于0.4 mV,则需要分次累加注入麻药;股神经阻滞:注射皮丘,在腹股沟区域显示股动静脉,并定位股神经,将穿刺针进行进针直至神经,神经刺激仪脉冲宽度为0.1 ms,刺激频率为2 Hz,当刺激电流小于0.4 mV时诱发髌骨运动,并分次累加注入0.5%罗哌卡因,股神经与坐骨神经组织用药量为20 mL。

1.3 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起效时间以及阻滞持续时间;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做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配对设计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通过[n(%)]描述,计量资料以(±s)描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起效时间以及阻滞持续时间对比

实验组患者在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起效时间以及阻滞持续时间中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1 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神经组织操作时间、起效时间以及组织持续时间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神经组织操作时间、起效时间以及组织持续时间对比(±s)

组别 神经阻滞操作时间(min)麻醉起效时间(min)阻滞持续时间(h)实验组(n=17)对照组(n=17)t值P值1.53±1.17 6.24±2.15 11.383 9 0.000 0 8.32±2.11 14.67±3.47 9.250 3 0.000 0 8.64±1.78 3.25±1.54 13.547 8 0.000 0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与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在尿潴留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中亦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为(1.24±0.38)h,低于对照组的(6.82±0.75)h(t=14.2717,P<0.05),实验组总体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2 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技术在各种神经阻滞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能够使得周围神经在直视下进行阻滞,不但能够准确定位同时还为单侧阻滞,同时这种麻醉方式的术后并发症情况较少,由于对于老年合并严重身体疾病的患者则更为适用[3]。相比于传统的硬膜外麻醉,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麻醉方式不但能够降低麻醉的费用,减少患者在术中与术后的渗血情况,同时还能够提高麻醉的效果,保持患者术中的生命体征出现平稳状态,且具有不良反应较低,恢复时间较快等优点[4]。在此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在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以及阻滞维持时间中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7例实验组患者共出现了1例尿潴留、1例恶心呕吐的并发症,而对照组共出现了11例尿潴留、4例恶心呕吐的并发症;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开始进食时间低于对照组,对于麻醉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相比于硬膜外麻醉方式,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在踝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提高麻醉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1]孔宪刚,李海鸥,王昆,等.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连续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快速康复足踝部外科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17,19(06):855-863.

[2]羊丽丽,纪建松,赵中伟,等.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和腰麻用于踝部手术的效果比较[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41):3337-3341.

[3]杨涛,周日永,鲍娜娜,等.超声引导联合区域阻滞用于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手术的临床效果[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47(3):218-221.

[4]王权光,陈丽梅,刘乐,等.超声引导前路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以下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46(11):818-825.

猜你喜欢
踝部硬膜外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居家运动——踝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踝部练习(中级篇)
居家运动——踝部练习(高级篇)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体会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