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立,杨 勇,杨 亮,王千金,汤小俐
(1.哈尔滨市东一硬皮病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2.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67)
中草药提取物复方配伍在中医临床和保健食品上的应用效果探析
杨 立1,杨 勇1,杨 亮1,王千金1,汤小俐2
(1.哈尔滨市东一硬皮病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2.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67)
目的 探析在中医临床和保健食品上应用中草药提取物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临床上的治疗中应用四例疾病的病例,进行临床上的治疗分析,观察患者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结果 四个例子中的患者在接受中草药临床治疗中的提取物治疗后,临床上的症状消失,健康状态逐渐恢复。结论 中医临床和保健食品在临床上应用中草药提取物,能够有效的消除患者临床上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中草药(新型原料药);“药食同源”提取物复方配伍;“理、法、方、药”理论的有机融合,更能体现中医治疗的精准性
中草药提取物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具有高科技、高含量、高质量的中药(食药同源)处方配伍的新型原料药[1]。它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将中草药提取、深加工把药物活性的有效成份有机地结合、分离提取出来、使药效能量巨大、效果更快、出奇制胜、具有明确的物质基础[2]。它既继承了传统中草药煎煮提取的方法、又增强和放大了煎煮剂所达不到的含量精提作用。将中草药中的“已知成份”和“未知成份”完全释放出来、在临床应用中出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这在病案中也可充分得到认证[3]。
中医临床用药是以整体观、辩证论治疗为法则、它是多系统、多靶向、以根带本、标本兼顾、全方位药物作用的治疗体系、所有这些归根结底都是药物治疗在起决定性作用。传统中药煎煮方法,也是将中药有效成份提取出来饮服,有其局限性,曾经千年总结延用,但总因其炮制的问题,煎煮的时间,文武火的因素,很难将药物的有效成份充分的提取出来,药效统计学很难一致,这也给中医的治疗效果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
“理、法、方、药”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的整体,长期以来,中医“理、法、方、药”的一体化不能得到完好的融合,主要是在“药”的疗效上难以核准规范,就是“道地”的中药材也难在含量上一致,很多时候造成临床上“理、法、方”上正确,而在“药”的最终效果上使医者困惑,诊断上虽能运筹帷幄,无奈兵士不精,治疗上不达预期,甚至怀疑自己的诊断“理、法、方”是否正确。古时医者治疗疾病用药多自行采集、炮制,所以治疗才有很好效果,才能胸有成竹。所以那个时期药物效果大于理论,实际也是通过实践逐步完善理论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提取技术的出现,给中医药现代化带来了契机,中药单方提取研究,国外早已领先我们,欧美多国25%处方至今含有一种来至植物的提取物,在美国植物提取物占草药市场的95%以上;在德国以提取物为主要形成的草药产品占全国市场总额的10%,占全国OTC市场近30%;日本早在上世纪70年代已将中药提取物应用于市场。
我们硬皮病医院早在2000年即研究使用中草药提取物用于临床,从单方提取应用,到复方提取应用都有确切的总结。近年来特别在单味提取物配伍应用上有重大突破,运用中医理论整体观的思想,在单味提取物含量的精确性,配伍剂量的精准度,用于临床治疗疑难重症效果超出想象。如在用传统中药方剂配伍的情况下通过煎煮治疗同样的疾病,而另采用相同方剂药物提取物配伍治疗,结果除应疗 范围外,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说明在提取物复方配伍上存在有很多未知的因素。
中草药和中药学的发展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是古人千百年来经验积累的结果,先辈们因为生活的需要,在寻找食物过程中,有时吃了某些有药理作用的植物而引起的呕吐、腹泻、麻痹、甚至死亡。有的使原有的疾病症状得到缓解或治愈,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长期的经验积累,逐渐认识和区别能食用充饥的植物,可以治病的植物,故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 遇七十毒”的传说。到了西周以后才有了药物文字的记载。随着药物的应用,加工技术也是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
雷敩总结了南北朝以前的药物采集加工经验,著成《雷公炮炙论》一书,用文字细化至性味、归经、配伍、采集、制剂、用法、禁忌等,并逐渐加以完善。中医药的发展是先辈与今人不断学习、探索、挖掘、总结和整理的结果。
杨××,男,63岁
患者2017年1月10日,1.以梗阻性黄疸、壶腹癌,2.慢性结石性胆囊炎,3.高血压2级中危,入住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入院后检查:肝功电解质示:K+3.4 mmuI/ L,ALT146 U/L AST96 U/L, ALP139 U/L,Y—GT610 U/L,ALB36.4 g/L. T—BIL256.6 UMOI/L .D—BIL208.6 UMOIL.尿常规提示:BIL+2. RBC 15.50/UI.凝血功能提示:PT15.7秒。Fib5.56 g/L肿瘤标志物提示:CA19—950.73 U/ml.行十二指肠镜示:十二指肠镜经咽、食道、胃进入十二指肠降部见十二指肠乳头膨隆,表面粗糙、充血、糜烂。局部取病理诊断建议:十二指肠乳头癌,取病理示:(十二指肠乳头)粘膜活检组织示:腺上皮成高危高级别上皮內瘤变。考虑为高分化腺癌,患者完善相关检查,查无绝对手术禁忌症,患者及家属同意医生的治疗。遂于2017年1月17日于全麻+连硬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患者出现胰漏感染挂袋引流及抗炎治疗。用万古霉素等抗生素治疗病情逐渐加重未能得到控制,至1月28日出现恶病质,成昏睡状态。血常规白细胞35.58(3.5~9.5),中性粒细胞比例92.30淋巴细胞比例3.5,嗜酸性粒细胞比例0.00(0.4~8)中性粒细胞32.83,单核细胞1.42,嗜酸性粒细胞0.01(0.02~0.52)嗜碱性粒细胞0.07(0~0.06)红细胞计数2.97血红蛋白97.00红细胞比积28.7 红细胞分布宽度(SD(RDW—S 51.60红细胞分布宽度CV(RDW—C0.160 血小板计数382.00 大血小板比例34.30。
主治医生通知家属准备后事说:没办法了全世界最好的药都用了,一点效果也没有。当晚家属电话告知我们,我们于次日赶到医院,经查:患者吸氧、高烧不退39℃、神志不清、消瘦、腹部膨胀用绷带缠裹、面色黧黑、皮肤暗黄、脉弦数节律不整。证属湿热毒邪、上扰清空。治以清热解毒、醒神开窍为法。研究决定用中药复方提取物治疗,于当晚21时给药一次、次日凌晨1点给药一次、第二天患者状态稍好,眼睛睁开,已有微弱语言,高热渐退,血常规检测白细胞下降9000多,下午即能坐起诸症缓解。继续给服复方提取物至2月1日血常规白细胞22.13,患者已能下床行走,稍进饮食,大便通畅。至2月5日白细胞降至正常目有神、烧已退,状态良好,饮食能进稀粥,大便正常。考虑引流管待撤,暂住院治疗。后出院至今仍用提取物抗癌治疗,现恢复良好,各项指标正常,每天钓鱼玩牌娱乐。
张××,女,28岁
于2017年1月6日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做病理复查示:(宫颈管)粘液及少量破碎的粘液腺体伴鳞状(阴道壁活检)粘膜组织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局灶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PV51.33阳性。患者曾经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治疗两年无效。遂转我院治疗,查体:月经不调、带下增多、小腹时痛、伴情志不舒。属肝瘀湿侵化毒。治以清热利湿、解毒化瘀。给予口服中药复方提取物、外用中药复方提取物,经一个多月门诊治疗诸症消失,一切正常。于2017年2月13日经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病理示:“(宫颈液基)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疗效如此之快,惊奇!
张××,男,54岁
患者于2017年2月15日因胸骨后闷不适以情绪激动劳累时症状明显,休息后可缓解,就治于奉化心脑血管病医院行冠脉造影术见“左主干无狭窄,前降支近中段30%狭窄,回旋支全闭可见隐约侧支血流(回旋支及右冠),右冠近段全闭。”
住院治疗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心功能Ⅱ级。2、高血压病。3、高脂血症,经治乏效。奉化医院建议:入上一级医院进一步诊治。并告知路途中随时有猝死、心脏骤停的可能,要求患者签字。患者要求自行联系医院治疗。患者经咨询后,考虑手术成功率低的问题决定保守治疗。同时患者又到深圳蛇口医院又做了一次冠脉造影示:1.右侧副冠状动脉形成(右圆锥支增大、增粗);2.右冠弥漫性混合性斑块,显影欠佳,提示官腔狭窄90%以上或闭塞。3.左冠前降支节段性混合性斑块,管腔轻度狭窄约20%。4.左冠回旋支节段性混合性斑块,提示管腔狭窄90%以上或闭塞。5、冠脉钙化积分259。
考虑再三决定来我院用中药保守治疗,查体:胸闷心悸、时心绞痛、每遇情绪波动时加重,倦怠乏力、面色晦暗、舌质紫暗瘀斑、苔薄、脉沉涩无力节律不整。中医诊断:胸痹(痰瘀痹阻心脉),治以活血化瘀、温阳通脉、养心安神为法。给中草药复方提取物口服,日三次,每次一克,经治至今症状基本消失(期间未用任何西药治疗),面色红润、睡眠佳,饮食、二便正常。继续门诊治疗,仍用中草药复方提取物调理。
齐××,女,65岁
患者于2017年1月28日因发烧、胸闷心悸、气喘咳嗽入住广州中山医院,血常规:白细胞35.58(3.5~9.5),中性粒细胞32.83(1.8~6.3),红细胞分布宽度SD51.60(37~48),中性粒细胞比例92.93(40~75),单核细胞1.42(0.1~0.6),血红蛋白97.00(130~175),红细胞比积26.70(40~50),诊断为:肺感染、肺大泡、结节、肺不张。经用抗生素等治疗高热不退、症状不减,住院治疗两天无效医院下病危通知书,遂家属要求用我院提取物治疗(经人介绍),我们根据病情查体:体弱卧床、喘满、浮肿、憋闷气急、中医辨证湿毒蕴肺,给予我院中药复方提取物,经服一天白细胞下降4.80患者诸症大减,已能坐起谈话,继用治疗三天,血常规:白细胞9.41,中性粒细胞7.68,红细胞分布宽度SD68.60,中性粒细胞比例81.60,单核细胞0.70,诸症大好,浮肿除、稍喘憋、能下床行走,饮食可、二便通畅。出院治疗继服半月中药复方提取物,指标正常,行动自如,诸症悉除。
中草药单味提取物[4]复方配伍临床应用,无异是开启现代中药剂型治疗重大疾病之先河,也是中医药几千年来的一大革命性进步,是为人类健康发展的一大突破性贡献[5],它更能体现中医理论的“理、法、方、药”的系统性、关联性、可靠性、以及靶向的精准性。它的发展让世界认可中医药[6],让中医药走向全球指日可待。它的能量、作用、效果、难以估量,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考、钻坚仰高。
[1] 李召风,贾爱芹,刘同亭.中药蜚蠊提取物康复新液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2016,6(6):267-269.
[2] 林浩炜,谭行华,LinHaowei,等.黄芪及其提取物在肝病中的应用[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6,38(12):1142-1145.
[3] 倪 萍,牛婷婷.几种中草药提取物对念珠菌体外抑菌作用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8):26-27.
[4] 刘 玲.银杏提取物抗氧化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0):246-247.
[5] 王 晔,张辉华,胡民强,等.中草药及其提取物在食品防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3(1):5-9.
[6] 付 雯,高永祥,刘伟伟,等.12种中草药提取物对采后柑桔青绿霉菌的抑菌作用[J].贵州农业科学,2015,43(9):170-173.
本文编辑:吴 卫
R282.5
B
ISSN.2095-8242.2017.037.72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