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柯传
(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温岭 317500)
患者,男性,52岁,因“头痛伴发热1周”入院于2017年6月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周出现剧烈头痛,呈持续性胀痛,伴有畏寒发热,体温最高39.8℃,发热时头痛加剧,热退后稍缓解,至当地医院就诊,予以“阿洛西林”抗感染治疗3天,症状未见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拟以“发热待查”收住入院。
入院时查体:体温37.5℃,脉搏8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7/60 mmHg,神志清,精神软,皮肤巩膜无黄染,无皮疹及皮下出血点,颈抵抗阳性,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浮肿,双侧巴氏征(-)。入院后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0.96 10E9/L粒细胞群相对值 76.44% 血红蛋白158 g/L血小板114 10E9/L C-反应蛋白82.53 mg/L;肝功能:总胆红素33.4 umol/L谷丙转氨酶44.5U/L r-谷氨酰基转移酶235.8 U/L碱性磷酸酶91.3 U/L血糖14.31 mmol/L;降钙素原11.65 ng/mL(0.00~0.25);内毒素<5 pg/mL;颅脑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290 mmH2O脑脊液常规:颜色:黄色略浑浊,白细胞1783 10E6/L 蛋白定性阳性糖定量0.8 mmol/L氯化物111.0 mmol/L脑脊液墨汁染色找隐球菌(-)脑脊液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脑脊液细菌涂片(-);诊断考虑:颅内感染;治疗上予以头孢曲松2.0 ivgtt q12h联合青霉素480万单位qd抗感染治疗,甘露醇降低颅内压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处理。
入院后第3天,脑脊液培养:肺炎克雷伯菌;药敏:超光谱β-内酰胺酶(-)头孢曲松敏感,血培养:肺炎克雷伯菌;药敏: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头孢曲松敏感,肝胆脾胰B超:右肝内低回声团(脓肿?);复查血常规:白细胞9.96 10E9/L、粒细胞群相对值63.8%、血红蛋白146 g/L、血小板230 10E9/L、C-反应蛋白10.99 mg/L;患者入院后多次测量随机毛细血糖均升高,完善糖化血红蛋白8.0%、胰岛素32.6 uU/mL、C-肽5.93 ng/mL,予以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降血糖;入院后第6天,脑脊液复查:颜色:无,白细胞514 10E6/L、蛋白定性阳性;入院后第10天,完善腹部CT增强:肝左叶内侧段病灶,首先考虑肝脓肿,遂加用奥硝唑抗感染,覆盖厌氧菌。患者治疗4周,病情逐渐好转出院。
肺炎克雷伯杆菌属于肠杆菌科,为革兰阴性杆菌,兼性厌氧,有丰富的荚膜,常寄殖于人体皮肤、鼻咽部和肠道等处,可引起多部位的感染,如:肺部、肝脏、脑膜、泌尿系统、腹腔等,临床上常常以单一部位感染较常见,而多部位的感染较少见。本例病例中,血液及脑脊液均培养出肺炎克雷伯杆菌,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诊断肺炎克雷伯杆菌败血症继发脑膜炎明确,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来源尚不完全明确,结合病史,考虑胃肠道来源可能性大,有研究显示[1]肺炎克雷伯杆菌已经取代大肠埃希菌,成为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致病菌,且具有其特点[2]:(1)糖尿病患者比例高。(2)多为单发,单病原体;(3)易形成迁徙感染,(4)患者往往无肝胆疾病病史。本例患者入院后查出存在糖尿病,且伴发有脑膜炎,符合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的特点,但遗憾的是本例病例由于患者肝脓肿较小,尚未进行穿刺引流,无法进行脓液培养检查。抗感染是治疗肺炎克雷伯败血症最重要的方式,结合培养结果以及药敏试验本例病例选择头孢曲松2.0 g q12h是符合常规的[3],疗程约需要2~4周。
[1] 万建华,赵金满,宋 建.细菌性肝脓肿致病菌及耐药性分析138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11)∶1367-1369.
[2] 赵宗珉,赵金满,万建华.肺炎克雷伯杆菌肝脓肿与非肺炎克雷伯杆菌肝脓肿的临床比较[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16)∶1582-1586.
[3] 代冬梅,古利明,许汪斌,等.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侵袭性综合征3例报道[J].安徽医药,2015(09)∶1778-1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