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的艺术和技术

2017-03-07 21:43编辑杨杨
风采童装 2017年1期
关键词:达芬奇自闭症素质教育

编辑|杨杨

引导的艺术和技术

编辑|杨杨

编者按:

从《风采童装》提出“美丽素质教育”至今,这一概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拥有了一批忠实的拥趸。但依旧有些家长觉得“美丽素质教育”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概念,其实不然。

为此,编辑邀请了“美丽素质教育”的发起人陈郁老师和邹志萍主编一起对话,为大家梳理这其中的脉络。

Q & A对话

上期,我们梳理了美丽素质教育的三个层面——发现美、制造美、创造美,其最深层次的意义就是:从小培养孩子一种能够建设美好生活的能力。

同时也探讨了“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习艺术,接受各种美丽素质教育的训练?”“如何让孩子学会发现美?”这些探讨证明了“发现美”是儿童美丽素质教育的非常重要的启蒙。

从“发现美”到“制造美”期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引导,家长的正确引导。其实,儿童美丽素质教育也是中国家长的美丽素质补习,包括审美的文化自信建设,亲子关系的技术建立和文化礼仪背景下的美丽认知等。

什么是正确的引导,什么无意识的干预?

邹志萍:美丽素质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引导,培养孩子发现美的能力,从而启发他的创造力,这也是孩子学会找寻自我的一个过程。但在日常与家长接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很多家长在无意识的左右孩子。虽然很尊重,但是家长尊重的更多是孩子的脾气,孩子提出一些要求,家长拗不过,只能答应。但事实上家长并没有仔细发现孩子到底喜欢什么,方向是什么。

其实,引导并非那么简单。就像达芬奇喜欢解剖,这在常人看来是很恐怖的,他把壁虎或者看到的其他动物解剖,把所有的器官都一一摆好。如果现在的家长看到,会是什么样反应?可能每个家长的态度都不一样,但是达芬奇的父亲看完了以后,认为他是一个艺术天才,就把他送去上学,找最好的老师教他,结果达芬奇在艺术方面确实很有造诣,在解剖学上也有很多的成果,给后世医学发展打下了很多的基础。

有人猜测达芬奇小时候是有孤独症的,他每天对着小河看水。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能看到水里的分子,然后去研究,最后发明了流体力学。

陈郁:仔细想来,可能每个孩子都有这个潜质,都有不可估量的创造力,毕竟在0-9岁之间,孩子的创造力最强的,但是很多被家长在的无意中被干预了。

给孩子贴上错误的标签有多可怕?

邹志萍:有一个反面的例子,在“寻找大师”儿童艺术与设计大赛的复赛阶段,分赛区的作品中,有一幅作品标注是自闭症儿童的画。但是,我看到作品之后,基本可以判断这个孩子不是自闭症儿童。后来仔细询问,果然,这个孩子并没有去医院诊断,家长判断他是自闭症,只是因为这个孩子三岁才说话。

把正常的孩子放到自闭症孩子群体中,极有可能会阻碍他正常的智力发展。当家长反反复复在别人面前提到他三岁才说话的时候,孩子就会有一种证明自己的心理,他开始一直说话,不分场合,家长可能会更加认为孩子有自闭症,但孩子只是想告诉家长,我会说话而已。显然,家长也没有教育孩子在公共场合要如何跟别人相处,这就是错误。

美丽素质教育在考量家长什么?

陈郁:家长或许没有意识到,孩子看到的世界是另一个样子。对孩子而言的话,虫子、叶子、桌子、椅子都是一样的东西,或许生命形态、社会价值这些东西在他们的认知里并不重要。所以,美丽素质教育不仅是让孩子拥有能够建设美好生活的能力,其实也在考量家长的教育能力,对家长也起到督促作用。

从事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我和所有老师沟通时都会特别强调一个观点,优秀的孩子绝不仅是老师教育出来的,而是他本身就很优秀,老师更多是帮助和认可。作为家长来讲,虽然孩子是你的,但是他不是你,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去成为他们真正的自己,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邹志萍:所以,美丽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一种引导,用我们所有的经验和正确的方向引导孩子,让他们找到真正的自己。

猜你喜欢
达芬奇自闭症素质教育
轻松做完大手术——聊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达芬奇想飞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手术室的“阿尔法狗”:达芬奇机器人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