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晖
(济南市章丘区明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 济南 250200)
健康中国之公共卫生发展策略初探
赵 晖
(济南市章丘区明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 济南 250200)
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健康中国战略与卫生体制改革中公共卫生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制约中国现行公共卫生发展的瓶颈与短板,从历史,体制与制度层面探析解决方案,提出长效监督、自我完善机制的建立以及常态运行机制的有效实施。让公共卫生服务产品的输出更加集约化,制度化,规范化。让公卫服务主体与客体实现利益、权利的双赢。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和公共卫生秩序化发展提供思路与借鉴。
健康中国战略;公共卫生服务;防治结合
(1)制度缺陷:顶层设计与公卫产品输出环节脱节。公共卫生经费使用不匹配,造成专项经费不能合理化使用。使得公共卫生三级网络的网底功能一直处于游离状态。公卫人员与乡医工作积极性不高,公卫工作开展被动。
公共卫生政策逐级解读不通畅,不能真正科学、有效、灵活地融入实际工作。出现生搬硬套,照本宣科,低效运转甚至公共资源无效使用或过度浪费现象。平台与资源搭建不合理,重资料,轻现场,工作流程不变通,偏离科学轨道。究其缘由,①体制固化。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处境尴尬,一直作为边缘科室存在,重视不足。②观念僵化。传统医学模式下的“重治轻防”观念根深蒂固。
基层卫生机构的工作重心仍过度依赖临床医疗行为。医院游走于政策边缘,存在“打擦边球”和“钓鱼经营”思想。把公卫工作当成副业,应付和投机钻营行为尤为突出。工作机制与逐级考核流程僵化不灵活,方法单一而低效。
(2)健康中国作为国家战略来推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1]。“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
从国家战略高度来解析,足以看出公共卫生的发展与完善之于健康中国的战略方针是何等意义深远。公共卫生工作就是健康中国战略部署的具体实施者和捍卫者。是2030年健康中国总体目标得以实现的责任主体。所以,公共卫生的有序发展与合理推进变成了重中之重。
(3)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国家最早提出了“预防为主,面向工农兵,团结中西医”的战略方针。卫生工作重心开始向农村转移,为基层服务。这一战略方针的设计与实施,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让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从另一种意义上前瞻性的完成了对“卫生健康事业”的崭新定义和认识。具有划时代与里程碑式的意义。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的逐步推行与深化,预防为主的概念开始淡出大众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市场化了的医疗行业。伴随着一而再的“与市场接轨”以及体制变革,然后便是“看病贵,看病难”一系列背离民意的医疗现状的出现。民生健康大计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
卫生行业的发展开始遭遇瓶颈。我们在市场化与公益化的摇摆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现在应该义无反顾的复位到本初的“大卫生”理念了,那就是大力发展公共卫生,恢复卫生工作的社会公益属性。让医疗行业从此走下市场经济的神坛。这也是新一轮医改所传达的具有深远寓意的理念。
(1)公共产品及公益性产品是社会福祉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之一,尤以卫生为重。因其关乎大众生命质量与健康安全。着力提高公共卫生的投入,让“预防保健”成为整个卫生工作的主体;让“预防保健意识”变成主流意识,应是未来卫生领域发展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卫生事业的伟大转折,才能真正破解“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
(2)基层卫生院的转型与属性变革迫在眉睫,这是先决条件之一。应紧紧依托公益这条轴线,把基层卫生院的职能快速还原并分解,回归其固有的公益属性。剔除所有的市场化痕迹,摒弃所有创收式医疗行为,打破原有的职能配置与绩效、薪酬体系,重新组建新形势下的“防治结合”梯队。
尽快成立全科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两大阵营。承接全社区常见病简单诊疗处置与健康咨询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分级诊疗,疾病转归服务,慢病管理,健康档案管理,妇儿保健,健康教育等。承上启下的做好疾病的分流、分诊与动、静态管理工作。总之,社区卫生服务的宗旨应该就是“疾病预防与控制”。这才是对基层卫生机构的科学诠释与合理定位。
(3)要淡化基层卫生院的医疗职能,发挥“转化”与“下沉”的功能,以此实现与上级医院和卫生室的无缝对接。以覆盖全社区的卫生服务网(站)点为轴心,整合区域内卫生室,进行重组。工作重心下移,人员下沉,机构配套,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快速实现整个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完整闭环,竖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预防保健网,真正从实处做到让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从根源上彻底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现实诟病。并实现各级医疗资源的互补,共享,有序对接。最终真正实现分级干预,分层管理。
“转型”是卫生行业的一次新生。应是本轮医改的最大亮点才对。让医疗行为真正变成健康服务的最末端行为。让医疗资源与医疗市场更加优化与纯净。让百姓用最小的医疗成本换取最大的健康回报。才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出路。
新一轮医改所面对的问题和挑战,其实就落在一个“公益”上。说到底也就是“破与立”的问题。打破原有的运行体系,建立全新的服务体制,已然成为使命所在。只有公益产品最大程度的量化出台,并施以制度化的保障与延伸,才能真正契合当下飞速发展中的中国国情。才能真正最大限度的让政策红利普惠于大众。才能让“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用最短的时间真正得以实现。
[1]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第二章,战略主题,2016,8,26.
R1
A
ISSN.2095-8242.2017.067.13259.02
本文编辑:吴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