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喜
高校班主任资助育人工作的思考
◆张朝喜
我国已初步形成多途径的困难生资助体系,在学校开展资助工作的过程中,辅导员往往是作为资助工作的中坚力量,但由于辅导员平时繁重的工作负担很难将资助工作做的面面俱到,而与学生群体接触最多的班主任,能够很好的将资助相关工作落到实处,成为资助工作最直接的实施者。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经验,对如何充分发挥班主任在资助育人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思考。
高校;班主任;资助育人
现有的高校资助绩效评价的侧重点主要是高校对于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的落实情况,重点是各类奖助学金是否足额及时的发放,学生对国家的资助政策的的了解情况等。对于奖助学金发放到学生手中之后能发挥的具体效果关注的很少,往往这也是资助体系中比较欠缺的部分。所以,必须要重视经济困难学生受到资助之后的效果:能否帮助受助学生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和消费习惯,能否帮助受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及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否为受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能否帮助受助学生做好契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等等。这也就为班主任日常的资助育人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一)加强诚信教育,杜绝弄虚作假。诚信缺失的现象在较为普遍的一个社会问题,在进行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和助学贷款的还贷过程中较容易出现不诚信的行为举动。班主任在进行认定的过程中应该认真审查学生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通过电话联系、实地走访、班级同学座谈等形式了解学生本人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保证认定工作的公平公正。对于部分存在弄虚作假的同学,要及时找其进行谈心,严厉指出其不诚信的行为,分析其中的危害,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不诚信行为的危害性,保证他们牢牢树立诚信意识。
(二)加强感恩教育,强化责任意识。经济困难学生接受的资助主要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和社会人士的捐赠,这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于经济困难学生的支持和帮助,这是政府和社会应尽的职责,但每一名受助学生在接受资助之后都应该牢牢树立感恩意识,鼓励他们自立自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感恩教育更显得尤为必要。班主任应定期召开班会,通过受助学生回报社会的典型事例向全体同学进行感恩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感恩意识。
(三)加强励志教育,树立模范典型.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开展励志教育,能够帮助他们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大学生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育和帮助其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班主任可以邀请学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的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参加各类竞赛获奖的优秀学生的代表走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群体中,和他们交流,分享取得成功的经验,发挥经济困难中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激励他们为获得成功不断努力。
(四)加强心理教育,培育健康心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是来自于贫困地区或者遭受重大变故的家庭,学生或多或少的会存在着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度的自尊和自卑,他们在心理上往往承受了比同龄人大得多的压力,班主任必须要加强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帮扶力度,给予他们特殊的照顾和关爱。班主任应该关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反馈的具体情况,特别是针对其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在空闲的时间找这部分学生谈心谈话,通过敞开心扉式的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近期的相关情况,疏导他们不良的情绪,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五)加强职业教育,缓解就业压力.伴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班主任在关心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也要做好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保证他们在毕业时都能拥有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首先,班主任应该了解每一名经济困难学生的优势,根据他们的优势选择正确的择业目标,培养健康的就业观念。其次,班主任要加强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技能的培养,努力提升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班主任作为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自身优势,不断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感恩、励志、心理、职业等方面的教育,保证资助育人工作的顺利实施,对当代大学资助工作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1]陈乃车等.提升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路径探析[J].教育研究,2017(5).
[2]刘卫锋.从“资助助人”向“资助育人”转变[J].中国高等教育,2016(8).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