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式微及其消解之道

2017-03-07 16:13:49刘绍云陈方芳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远大理想精神大学生

刘绍云 陈方芳

(长沙理工大学,湖南长沙 410015;湖南大学,湖南长沙 410082)

论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式微及其消解之道

刘绍云 陈方芳

(长沙理工大学,湖南长沙 410015;湖南大学,湖南长沙 410082)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大学生实现远大理想的重要条件。要充分认识当前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式微的主要表征,分析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式微的主要原因,提出消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式微的若干路径。

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式微;消解

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大学生实现远大理想的重要条件。直面当前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式微的主要表征及其归因,探寻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实践路径是关键。

一、当前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式微的主要表征

“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一种勤奋努力,尽职敬业的精神状态;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一种克勤克俭、吃苦耐劳的精神境界”,[2]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当前,大学生思想主流是好的,但随着各种不良风气或思想在校园里蔓延,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政治立场不坚定、理想信念模糊、生活奢侈化、人生态度消极化等问题。其中,有两类现象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日常生活日趋奢侈化

不少大学生在吃穿上讲究“高大上”,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现象比比皆是,那些大手大脚的消费被视为“大方、慷慨”,而勤俭节约被视为“小气、抠门”。许多大学生重物质利益,轻理想信念;重个人利益,轻社会责任;重功利,轻价值等令人堪忧。这些观念在学习生活中很多:上大学就是为了能够找到好工作,花钱请客来拉拢大家,关键的时候对其有利。当然,那些铺张浪费现象更是不能小觑,灯只开不关,水随便流,三天一小聚,七天一大聚,饭菜吃不了一半,剩下的随意丢掉等。如此观念、如此行为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渐行渐远。

(二)学习刻苦拼搏精神淡化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3]。他希望青少年都能把握好机遇,学习刻苦、顽强拼搏、艰苦奋斗,掌握好本领,将来为社会、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然而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随着艰苦奋斗精神的淡化而逐渐失去了刻苦学习和努力拼搏的动力与毅力,学习态度也转为消极、懈怠,得过且过,遵循“考试60分万岁,拿到文凭才是王道”的错误思想;或是把时光浪费在校外兼职、找对象、聚会娱乐上;或是平时不努力,考试靠突击、靠拉关系、靠请客,考场上使出浑身解数去抄;或是毕业找工作时,挑三捡四,总想找到工作轻松而工资又高的单位,对于那些急需人才而相对艰苦的地方却鲜少问津。

二、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式微的归因分析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4]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状况至关重要,艰苦奋斗精神更是每位大学生所必须拥有的品质,对其式微原因进行分析成为了重中之重。

(一)社会不正之风与腐败现象影响

大学生从小到大,见到许多不正之风,社会报道中的道德失范、贪污腐败分子、“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绩等不良现象。许多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向往、追求那种享乐生活,把赚钱、享乐作为人生的根本追求。持此观念的学生又在校园里相互感染,更促使许多大学生形成了不良风气和错误的价值观。加之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如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错误思潮盛行,加剧了校园的不正之风和不良风气对大学生的侵害。

(二)高校不重视和课堂教育的忽视

对艰苦奋斗教育的不重视,许多人认为,大学生都已成年,不必要太刻意强调思想教育,特别是大学自由化的办学理念更淡化了思想宣传。大学的课堂教育也越来越忽视艰苦奋斗的教育。加之,现在的大学越来越缺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校园风气。高校一直以来仍重“智育”轻“德育”,仍以分数论英雄,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唯高分是求,得高分得一切荣誉,学生们也就想各种办法拿高分,忽视了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

(三)家庭条件及不合理教育观念的影响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对其对艰苦奋斗的认识有着重大的影响甚至是决定作用。调研发现,许多家庭优越的大学生谈到,从小到大,父母宠着,没有吃过苦、受过累,更是坦言从来没有想过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甚至根本就不了解、不明白怎样去艰苦奋斗。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其父母大多都是艰苦奋斗中一路走来,他们富了之后,有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念,处处替孩子考虑,生怕受一点苦、受一点累,渐渐地,这些孩子就长大了,却是被长大的,很少独立自主,更谈不上艰苦奋斗了。

(四)学生本人艰苦奋斗意识的淡薄

当今,“有远大理想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了,奋力拼搏的却愈来愈少;有坚定崇高信念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但勇往直前的却愈来愈少;崇尚中华民族精神的越来越多,艰苦奋斗的却愈来愈少”[4]。可以说是理想有余,奋斗不足;更多停留在口头上,说的多做的少,空想的多实干的少。从总体上看,现在的大学生缺乏抗挫能力,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退缩、消沉,更有甚者走向极端,选择自杀。这就是没有真正理解艰苦奋斗的内涵和意义,也就谈不上真正艰苦奋斗学习、生活和工作了。正如刘少奇曾强调:“我们只有经过艰苦的奋斗和顽强的工作,经过不断的努力的学习,克服横在我们面前的种种困难,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6]。

三、消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式微的实践路径

(一)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

首先,抓好课堂教育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大学生的思想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渠道,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说教和念书式模式,借助于多媒体,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相结合,了解老一辈的艰苦奋斗事迹,同时结合实例,用“接地气”的话语娓娓道来;课堂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讨论式、辩论式、演讲式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的认识艰苦奋斗,并使艰苦奋斗精神真正的内化于心。

其次,抓好校园文化建设。校领导应该高度重视,各个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宣传部门利用校园资源设施如广播、报纸、宣传栏、网络等加大对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作风的宣传力度;学生工作部门应该深入各个院系定期开展“艰苦奋斗·实现远大理想”“勤俭节约·从我做起”等为主题的讲座;学生资助部门应该调查统计那些贫困、特困家庭学生,为那些勤工俭学的大学生提供一些岗位;校环境卫生部门领导,各个院系、班级负责组织开展创建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先进文明个人等评优评先活动,并与各种评优评先、入党等挂钩,帮助大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好习惯。

再次,抓好校园榜样教育。发挥先进典型的激励作用,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抓好一个点牵动一个面,树立一个人带动一群人”[7]的效果。在大学校园里,还是有许多艰苦奋斗的典型,比如有许多学习之星、自强之星、创业达人等,可举行“模范人物校园行”巡回讲演活动。通过这些感人或者励志的事迹,学生们会在心中形成对比,更加激励他们艰苦奋斗,以这些模范典型为榜样。

(二)以社会教育为辅助

首先,坚持正确社会舆论导向。社会舆论具有风向标的指引作用。当前主流的社会舆论导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对艰苦奋斗精神和勤俭节约作风的宣传却很少。应该加大社会舆论的宣传、引导力度,使大学生自觉抵制那些错误和不良思想。邓小平曾指出:“只有把全身心投入进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挠,才有可能攀登科学高峰。”[8]当然,国家还需加大反腐倡廉力度,为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

其次,加强社会实践教育。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完善大学生人格,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定期组织去革命老区、纪念馆、博物馆参观,观看红色影视、革命纪录片,听讲座等,或举行主题征文比赛或者演讲比赛,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大家更深入了解艰苦奋斗精神。学校、院系或者社团组织同学们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9]、“三下乡”活动或者到偏远地区进行支教,让同学们更加的贴近生活、现实,更能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使大家在实践中体味艰苦奋斗精神、勤俭节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第三,创新网络宣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针对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中艰苦奋斗教育还是一个短板,而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诱惑,许多没有坚定信念的大学生很容易上钩,这就要求加大力度进行文明上网的监督与引导,最重要的是要进行意识领域的引领,加强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引导,加大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作风教育的引导,让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把这些精神内化于心,在现实中主动地外化于行。

(三)坚持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

首先,加强家庭教育。艰苦奋斗的家庭教育应该从言传身教做起,指导孩子多做一些家务活,或者带领孩子一起去体验生活,进行身体和精神上的磨练,形成坚强的意志,以便更好迎接未来的人生挑战。历史证明了“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滋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国家是由每个小家庭组成的大家,只有每个小家庭都能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才能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自强不息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这样的国家和民族才能长久的屹立于世界。

其次,加强自我教育。如果每个大学生都能够自觉、主动地加强自我教育,将助推大学生早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四有”人才。大学生树立了艰苦奋斗精神和勤俭节约的作风后,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主动地完成目标。只有这样,遇到困难时才不会手忙脚乱。正如刘少奇指出:“在困难面前的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要认真地研究困难产生的原因,寻求克服困难的办法,集中一切力量去战胜困难。”[10]当然,在日益浮躁的今天,要真正克服“理论有余,实践不足”,最重要的还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真正做到“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大学生必修的一课,更是大学生实现远大理想的重要条件。在正确认识艰苦奋斗精神和社会各界提供各种教育条件下,积极主动地将艰苦奋斗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也将有助于早日实现远大理想。

[1]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9.

[2]戴金来,逄杰武.艰苦奋斗与大学生成才[J].理论学习.2000, (12):41-42.

[3]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1).

[4]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4,(10):4-7.

[5]刘芳.浅论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2,(2):60-62.

[6][10]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70,359.

[7]柳礼泉.论坚持艰苦奋斗与实现远大理想的统一[J].科学社会主义,2008,(1):88-91.

[8]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94.

[9]柳礼泉,陈方芳.构建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长效机制的“五化”[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2):24-28.

(责任编辑:许烨)

10.3969/j.issn.1009-2293.2017.03.025

D642

A

1009-2293(2017)03-0091-03

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大学文化自觉及其提升理路研究”(项目编号:14YBA096)的阶段性成果。

刘绍云,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陈方芳,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远大理想精神大学生
狗狗衔衔枝大赛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奋斗创辉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习近平论远大理想
支部建设(2019年12期)2019-11-19 08:00:28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关于“吃” 的远大理想
拿出精神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