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磊,申利亚,董元亮
(滁州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生态旅游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以滁州市为例
张 磊,申利亚,董元亮
(滁州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通过分析滁州市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发展现状,总结了该市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旅游产品单一、旅游资源分散、景区管理服务有待完善等短板,提出如扩大对旅游景点宣传、开拓更广阔的旅游市场、整合生态旅游资源、提高科学管理旅游服务等一系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措施。
滁州;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
生态旅游是社会进步、旅游业走向成熟的产物,已成为当今旅游业的一个热点,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1]。生态旅游这一概念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是一种“保护旅游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它同时肩负着保护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任,因此也是一种绿色和谐旅游。三十几年来,生态旅游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以年均25%~30%的速度持续上升,已成为旅游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滁州是一座“山水城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生态系统处于健康状态,这些都成为滁州市建设生态城市、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保障。
滁州市位于江淮东部的苏皖交界处,北依淮河,南邻长江,东据京杭大运河,是安徽省省辖市,又名“皖东”。下辖琅琊、南谯两区,明光、天长两市以及定远、来安、风阳、全椒四县。地理区域为北纬31°51′~33°13′,东经117°09′~119° 13′之间。土地总面积为13 500 km2,2015年末全市人口数近500万。滁州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年均气温11.4~20.1℃,全年无霜期为215~220 d,年平均降水量为1 050 mm左右,是我国干、湿、冷、热较为适中、气候宜人、四季分明的地区。
生态旅游区是实现生态旅游的物质空间,在我国生态旅游区通常指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2]。生态旅游景区应该具有自然性、可持续性、责任感、学习性四个核心特质[3]。从这一指标来看,滁州市具备了生态旅游景区特质所需要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该市处于海拔400 m以下的丘陵地带,被称为“古都南京的后花园”。现拥有7处国家级森林公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重点文物保护区,1座历史文化名城,2处国家级重点对外开放寺庙。全市共有100多处自然人文景观,名人、名亭、名山、名画、古关、古城、古寺、古陵比比皆是。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具有极高的生态旅游观光价值,还具有非常高的教育考察价值,这些都成为滁州市发展生态旅游的宝贵财富。
2.1 生态旅游资源类型
2.1.1 自然景观资源
2.1.1.1 生物景观
滁州市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境内琅琊山、皇浦山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琅琊山植物现已被标识出153科,包括58科乔灌木、140科803种植物类名贵中药,素有“天然药圃”的美称。珍稀树种醉翁榆、琅琊榆是我国著名分类学家郑万钧教授于1947年在琅琊寺及醉翁亭前首次发现,鉴定为榆科树种[4]。皇浦山自然保护区内含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羊獐、小灵猫,并有鸟类138种,号称“鸟的王国”。每年初夏数十万只白鹭群集在此,形成安徽省乃至全国罕见的白鹭洲。此外,滁州还盛产中国四大名菊之一的滁菊,每逢菊花博览会都有各地游客前来观赏。
2.1.1.2 地质地貌景观资源
滁州市全椒县内的神山森林公园地处江淮分水岭向南延伸的余脉,属于低山、丘陵地形的喀斯特地貌。境内山峰海拔大多只有200余米,最高峰海拔395 m左右。凤阳县内有壮丽的狼巷迷谷和洞岩秀奇的韭山洞,迷谷集黄山之清秀、华山之险峻、张家界之神奇于一身,地形独特、沟壑交错、明谷暗涧,宛若天然迷宫。韭山洞东西主洞长1 472 m,侧洞与北山的蝙蝠洞相通,长约4 000 m,以其“深、大、险、奇、古”五大特色闻名,被专家誉为“江北第一洞”。全洞有虎踞龙蟠、玉溪泛舟、摘星揽月、峡谷幽深、清流碧影五大景区,奇观异景令人叹为观止。
2.1.1.3 水域风光景观
滁州境内河湖众多,拥有100多座水库,星罗棋盘的大小湖泊点缀在皖东丘陵上,山水相间,风光宜人[5]。著名的四湖分别为女山湖、碧云湖、卧牛湖、高邮湖。女山湖是安徽省著名淡水湖之一,湖内水草资源丰富,水质清澈透明,当地的银鱼、大闸蟹等深受消费者喜爱。作为安徽省十大水库之一的碧云湖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碧水蓝天,岸边群峰争秀,一年四季鸟语花香,是杰出的自然风光旅游度假区。卧牛湖依偎着层峦起伏的凤阳山,湖面碧波万顷,茂林修竹,水天一色,令人陶醉。滁州天长高邮湖横跨皖苏两省,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自然风光优美,湖面烟波浩淼。
2.1.2 人文景观资源
滁州市人文生态景观历史悠久,有众多的文物古迹、诗词歌赋及民间传说。如孔雀寺、白鹭岛生态旅游度假区、清流古关驿道、琅琊古道、醉翁亭等。清代著名小说家滁州全椒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闻名于世,欧阳修千古绝唱的散文《醉翁亭记》让世人对滁州产生了无限向往,还有诗人韦应物口中的《滁州西涧》充满了古文化气息。滁州红色乡村生态旅游区——凤阳小岗村是改革开放大包干的起始点,吸引了无数专家学者前去学习考察。
2.2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滁州市旅游行业发展良好,旅游经济持续上升。2015年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 69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3%,其中接待外国和港澳台游客101 109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137.5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 97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3%。2015年底,全市共有星级旅游饭店18个,星级饭店客房数1 853间(套);A级以上旅游景区(点)24个,名胜风景区2个[6]。作为滁州市旅游类别之一的生态旅游发展更是取得了明显的成绩,除了原先的山水生态旅游资源(琅琊山、皇甫山、九天峰、碧云湖、韭山洞、狼巷谜谷、女山湖、白鹭岛生态旅游区、神山、龙山等),各市区农村还发展起了大大小小的生态农庄,蔬果采摘园等休闲生态体验点,2015年滁州市明光大力投资开发了“三界外”大型综合生态旅游度假区,构成了丰富的生态旅游体系。总体而言,滁州市发展生态旅游有着一定的优势,但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3.1 有利条件
3.1.1 优越的区位
一个目的地旅游业的成功发展,其基本条件不仅在于拥有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还在于这些资源所处的区位条件和可进入性程度[7]。
滁州市位于我国客源市场最大的长江三角洲边缘,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重要纽带,距南京市50余千米,距合肥、芜湖、马鞍山、扬州、蚌埠等大中城市100多千米,距一线城市上海约300 km。此区域是我国最富有活力的沿海、沿江经济带的交界处,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客源发展空间巨大。滁州毗邻黄山、泰山等黄金旅游区,有接受旅游辐射强的优势,有利于生态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3.1.2 良好的生态环境
生态旅游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旅游区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均要达标。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是环境管理中的主要生态问题[8]。滁州依山傍水,加之近年来全市注重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环境质量较高,生态系统处于健康状态。大气环境优良率维持在90%以上,地表水、湖泊水、水库水质均为良好。全市115个区域环境噪声测点的昼夜等效声级均低于相应功能区的噪声标准限值,区域噪声环境达到较好水平[9]。滁州市土壤类别丰富多样,分为水稻土、紫色土、粗骨土、砂浆黑土、灰质土、石灰岩土、潮土和黄棕壤8种类型,土壤肥沃,植被生长旺盛。国家环保局将全椒县定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目前全市获得“安徽省环境优美乡”称号的有9个镇,获得“安徽省生态村”称号的有27个村,获得“安徽省生态示范户”的有45户农户。
3.1.3 旅游资源与历史文化紧密结合
滁州是一座历史古城,多样化的生态资源是其发展生态旅游的最大优势,而结合了历史文化的绿色生态又成为滁州市生态旅游的一大亮点。如屹立于深秀琅琊山中的琅琊寺,坐落在酿泉旁的醉翁亭,浮现于石壁之上的摩崖碑刻,盘踞在清流山上的古关驿道,环抱于碧云山水之中的长城影视基地等。滁州的生态旅游与佛教文化、儒家文化、古建筑文化紧密结合,欧阳修、苏轼、吴敬梓、辛弃疾、曾巩等文人墨客均在此留下影响深远的文化足迹。游客们在回归自然、纵情于山水之间、体验原生态旅游的同时,还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滁城的悠久文化,陶冶身心。
3.1.4 生态旅游政策优良
国家发改委出台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09—2020)》中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批资源价值高、开发条件好的新景区的步伐,进一步强调对生态旅游区环境的保护,完善景区基础设施配套体系。滁州市旅游局积极响应号召,制定旅游目标和政策,在针对该市旅游业“十二五规划”中指出未来将致力于把滁州市打造成长三角低碳型经济生态示范区以及休闲度假胜地。这给全市生态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3.2 存在的问题
3.2.1 生态旅游产品较为单一
滁州市旅游业起步相对较晚,大部分资源没有被合理利用,生态旅游产品基础较为薄弱。虽然近年来该市加快了生态旅游建设的步伐,投资开发了部分新型的生态旅游项目,但还处于较低层次。目前滁州市生态旅游景点在全国享有知名度的依然是依赖于琅琊山观光的森林生态旅游,但与其他城市相比缺乏新意,竞争力不强。
3.2.2 资源分散,联动性不强
虽然滁州市生态资源非常丰富,但其中很多旅游资源分布在离市区较远的县区和乡镇,景区彼此之间难以形成紧密的联系。市内没有专门服务于当地旅游线路的直达公交车,游客一次只能参观某一个旅游单体。各个景区没有很好的串联效应,常常各自为战,资源联动性与互补性不强,区域之间欠缺沟通合作和整合共赢。
3.2.3 旅游景点管理混乱,服务水平低
滁州市生态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旅游景区缺乏科学统筹管理,由于资源分散和等级不同,存在大型景区多头管理和偏远景区无人管理两个极端现象。滁州市旅游管理人员的整体专业素养不高,大多数为大专学历,缺乏专业的景区发展规划方面的人才。生态旅游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偏低,适应于时代发展的全方位旅游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4.1 扩大宣传,开拓市场
旅游宣传是旅游业营销策略中最重要的环节[5]。目前滁州市旅游局将“醉美滁州、亭好滁州”作为滁州市旅游的宣传口号,把琅琊山作为滁州形象化旅游的主打品牌。但是一个地方的生态旅游业的长久发展不能单靠其优势资源独当一方,滁州市在大力宣传琅琊山旅游的同时,应加大对当地其他生态景区的完善和宣传,打造多元化丰富的生态旅游品牌。鉴于此,滁州市可以拍摄一些生态景区的宣传片,制作生态旅游指导手册等,争取开拓更广阔的旅游市场,让滁州的生态旅游形象更加多样化,更加深入人心。
4.2 合理规划,资源整合
滁州市并不缺乏优秀的生态资源,但缺少对这些资源的合理规划与整合利用。纵观整个滁州市资源分布,可以发现市区以及凤阳、全椒、来安、明光等地的生态资源的数量较多,但同质性较大,天长、定远资源相对较少。在景源开发过程中,应注重利用景源的特色,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延长游览时间,增强体验感[10]。当前政府部门应该对相同类型的资源进行整合,等级不高的资源进行互补组合,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未来滁州市生态旅游可以尝试整合成以下几条旅游线路:(1)琅琊山→皇甫山→女山湖→狼巷迷谷→卧牛湖→韭山洞;(2)神山→琅琊山→白鹭岛生态旅游区→釜山公园→高邮湖;(3)碧云湖→长城影视基地→金鹏生态园→琅琊山→九天峰→清流古道。这些同质资源的整合,不仅有利于形成规模宏大的特色旅游,也便于增加旅客游览的趣味性。
4.3 科学管理,健全服务
一个城市生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和高质量的服务。鉴于此,滁州市应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对生态旅游区进行统一科学管理,加大投资力度,提高管理效率。与此同时,滁州市旅游管理行业应该定期对生态旅游区服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熟知当地生态特色的导游。在各个景点周围进一步完善餐饮、住宿、购物等一系列服务,提高当地居民的参与度,注重对旅游景点环境的保护,实现滁州市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在闲暇时光亲密接触大自然,陶冶情操。因此,生态旅游毋庸置疑成为当下社会生活模式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旅游形式。滁州市依山傍水,文化底蕴浓厚,具有发展生态旅游不可多得的良好条件。从当下滁州市生态旅游发展情形来看,该市应大力宣传多样化生态旅游景点,加强整合生态旅游路线,实行科学统筹的景区管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当地生态旅游业质的飞跃和可持续性发展。
[1]李维长.国际生态旅游发展概况[J].世界林业研究,2002,15(4):7-14.
[2]全华.生态旅游区建设研究综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3):70-73,93.
[3]张凌云.旅游景区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
[4]涂清芳.琅琊山风景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及评价[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2.
[5]关晶,金泉.滁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5(10):62-65.
[6]滁州市统计局.滁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6-03-31].http://www.ah.gov.cn/UserData/DocHtml/ 1/2016/5/26/1689908665943.html.
[7]李江敏,李志飞.文化旅游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8]刘明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学理论及其评价方法[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5(2):44-48,63.
[9]滁州地方志办公室,滁州市人民政府.滁州年鉴[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3.
[10]孟格蕾,夏荣景,韩乐乐,等.琅琊山风景区风景资源调查与定性评价[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8):161-162.
(编辑:周利海)
Countermeasures for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A Case Study of Chuzhou
Zhang Lei,Shen Liya,Dong Yuanliang
(College of Biology and Food Engineering,Chuzhou University,Chuzhou Anhui 239000,China)
Based on the types of eco-tourism resources in Chuzhou an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in recent years,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in the city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such as simple ecotourism products,scattered tourism resources.And the scenic management services that need to be improved.And then,it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such as expanding the promotion of tourist attractions,opening up a broader tourism market,consolidating ecotourism resources,providing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tourism services and so on.
Chuzhou,ecotourism,economic sustainability
X196
A
1008-813X(2017)01-0032-04
10.13358 /j.issn.1008-813x.2017.01.09
2016-12-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应急引水工程对巢湖微生态系统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机制》(41601573);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引水调控对巢湖微生态系统演化的影响机制研究》(KJ2016A534);滁州学院规划项目《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乡村景观生态适应性规划设计方法研究》(2014GH46)
张磊(1983-),男,安徽凤阳人,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环境科学专业,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环境生态学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