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7-03-07 15:17姬惠惠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培训大学生工作

姬惠惠

〔安徽农业大学 招生就业处,安徽 合肥 230036〕

高等教育与教学

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存在问题及对策

姬惠惠

〔安徽农业大学 招生就业处,安徽 合肥 230036〕

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是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和较大成效,但仍存在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培训力度较小、培训内容单一、后续服务缺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的发展。高校和创业培训主管部门应从提高重视程度、建立保障体系、积极营造氛围、开展全面教育、加强师资建设、尊重培训规律、完善培训策略、强化后续服务、提供个性化指导、加强规范管理等方面入手,共同做好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业培训;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业培训是从实际出发,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通过适应性的培训,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信心,掌握创业技能,学会捕捉商业机会,提高创业管理的能力。[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落实高校学生创业培训政策,研发适合学生特点的创业培训课程”,《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15]47号)中指出,要“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把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因此,高校应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的研究,继续深入地做好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服务于高校大学生的创业实践。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的意义

1.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是高等教育改革工作的内在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在继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同时,更要承担起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已经成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志之一,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迫切性。做好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使大学生成为既能就业又能创业,既有专业特长又有经营管理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使大学生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能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可以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2.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是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

作为一种以培养大学生投身创业活动所需要的精神品质、实践能力和行为方式为宗旨、内涵的教育,创业教育是当今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技能与开拓精神,创业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并将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的一种选择。高校创业培训以创业教育为基础,在创业教育已初步完成唤起大学生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的前提下,进一步针对部分已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从职业培训的目标出发,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和训练大学生掌握自谋职业和自主创办小企业的方法,把他们培养成适应创业需要的小企业的创办者,引导、帮助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创业教育与创业培训有机地融合,可以发挥创业培训的积极效应,使其成为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延伸、拓展和有益补充。

3.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

创业是最积极的一种就业形式,是发挥劳动者自主性、能动性就业的重要途径,具有带动更多就业的“倍增效应”。[2]创业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劳动者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来拓展新的就业空间,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分散和化解失业风险,是我国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导向。在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开展创业培训是促进高校大学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大学生自主就业、灵活就业、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通过创业培训,可以转变高校大学生的传统就业观念,树立新的创业理念,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从被动就业转变为主动创业,使他们不再仅仅成为求职者,更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最终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有效解决就业问题。得益于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的出台和高校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2010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达10.9万人,2011年参与创业的大学生达到了17万人,同比增长56%。2012年全国创业和参与创业的大学生总人数达到23万人,比2011年增加6万人。2013年31万高校毕业大学生参与创业,占毕业生总数的4.4%,同比增加8万人。截至2014年11月,创业及参与创业高校毕业生比2013年增长27.7%。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教育部、国家工商总局等调查显示,2014年工商部门新登记注册的大学生创业者总数为47.8万人,比上年增加了近12万人,增幅33.3%,大学生创业者在青年创业者群体中的占比达15.9%。

4.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是推动毕业生成功创业的有效保障

创业培训是推动大学毕业生投身创业实践、提高创业成功率的有力手段。制约我国大学毕业生不敢投身创业大军的主要因素是创业能力的匮乏和创业风险的存在。创业培训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信心;通过系统地学习创业的有关知识,大学生可以充分掌握创业技能,能够学会捕捉商业机会,提高创业管理的能力。同时,通过理论学习和模拟训练与实践,还有后续个性化指导与扶持,创业培训可以进一步提升创业者的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解决问题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孕育出一批高素质的创业者,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二、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高校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2012年全国举办创业培训、讲座等活动2.7万余场,参与大学生400多万人次。但在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1.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开展创业培训要求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为培训教师既需要熟知创业理论知识,又要具有丰富的创业实践经历和实践能力。现有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教师的来源一般是高校原有就业指导师、学生工作人员、党团工作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等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他们经过创业师资培训后持证上岗的。他们在创业理论知识的积累、消化、吸收、表达方面相对比较容易,但创业经验却相对缺乏。高校创业培训过程中既懂创业理论又有创业经验的“双师型”培训师的缺乏正是制约高校创业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了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的效果。

2.创业培训力度较小

基于种种原因,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的力度仍然较小,还远远无法达到基本普及的目标,而且,部分高校迄今为止可能还没有开展过创业培训。统计数据表明,2011年安徽省参加各类创业培训的劳动者16.53万人,其中大学生培训近10万人,占创业培训总人数的60.49%,但参加培训的大学生仅占2011年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的37.17%。同时,受创办企业培训(SYB培训)小班化教学、创业模拟实训设备投入较大等因素的限制,SYB创业培训、创业模拟实训培训的大学生人数更是有限,无法覆盖更多的大学生,很多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无法从中受益。2012年合肥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意识培训5.8万人,创办企业培训1.1万人,创业模拟实训5700人,创办企业培训占参加创业培训总数的14.72%,创业模拟实训占参加创业培训总数的7.63%。

3.创业培训内容单一

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的内容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适应我国的市场运行特征,以创业能力的培训作为重点,满足高校大学生的现实需要。我国普及范围最广的创业意识培训(GYB培训)和SYB创业培训最早是为城市有创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开设的,后来才逐渐扩展到面向高校大学生。这造成创业培训的内容无法适应高校大学生的实际受教育状况和专业背景。同时,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创业培训仍然存在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引导不足的现象。创业培训主要以创业知识的传授为主,缺乏与社会、企业的联系,缺乏实证分析,缺少实战演练,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无法得到显著提升。对高校来说,创业实训前期一次性投入过大,导致高校创业模拟实训基地建设较为薄弱。

4.创业后续服务缺位

由于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滞后,以及高校和创业培训教师对创业培训后续服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往往是起于培训,也跟着止于培训。创业培训结束后,由于无法给予创业培训学员在场地、资金、设备等方面的充分保障和合理安排,同时,对培训后毕业生离校的跟踪服务、个性化指导、创业咨询、创业扶持等严重缺位,造成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的成效不明显。

三、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的改进策略

1.提高重视程度,建立保障体系

高校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刻认识开展创业教育、创业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校应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要理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教务、就业、科研、党团组织、大学科技园、实践基地等部门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协调机制。要将创业培训工作纳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范畴中去,将创业培训切实纳入高校教学计划和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要统筹建立专门的创业培训组织机构,配好专门的创业培训管理人员,配强专业的创业培训师资。

高校应加大资金、场地、人员的投入力度,科学地规划培训场地、仪器设备建设,积极开展创业培训机构的申报认定工作,并寻求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业务指导,构建有别于社会创业培训机构的高校创业培训和服务组织。高校要进一步提升创业培训的服务水平和实践能力,组建专门的大学生创业策划与咨询机构,建好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和创业示范基地,指导大学生成立创业协会或创业联合会,引导大学生创业,提高大学生创业层次。

2.积极营造氛围,开展全面教育

高校应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文化环境,形成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和校园创业氛围。“在加强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创业风险意识的教育,要在校园中形成推崇创新、尊崇创业,允许失败的文化环境。”[3]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报刊、广播、网络论坛、形势报告会、座谈沙龙等,向大学生宣传国家、地方政府以及相关各级主管部门关于推动高校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新政策、新举措和新成效,积极宣传成功企业家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的精神,挖掘、树立并发挥大学生创业典型的示范作用,构筑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的舆论基石。高校要通过学术报告厅、人文艺术论坛、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模拟创业比赛和创业技能竞赛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磨砺其创业精神,强化创业的勇气和魄力,增强其创业素质,提高其创业本领。

3.加强师资建设,巩固培训队伍

稳定性高、素质水平强、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的有效保障。创业培训工作要求培训教师不仅要有创业所需的经济管理、市场销售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还要了解企业运作、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能够在培训过程中理论联系实践,授学生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

高校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创业骨干教师的选拔与培训工作,加大现有师资的再培训、再提高的力度,选派教师参加创业培训师资培训班、师资提高班,努力适应新要求。要改善创业培训师资队伍的人员结构,聘请成功的创业者和专业人士参与创业培训工作,增强大学生对创业的感性认识。要进一步加强个性化指导教师队伍的选拔和建设工作,逐步建立起高水平的专兼结合、层次鲜明的大学生创业培训师资队伍。

要鼓励创业培训教师进行创业领域的理论研究,用科学的理论研究指导创业培训的实践。推动建立相关的创业培训教师协会或者联合会,定期举办相关教研或者科研活动,促进创业培训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业务沟通,共同解决创业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不断总结、积累创业培训的教学经验。

要提倡和鼓励创业培训教师积极进行市场调研,积极发掘市场潜力,鼓励创业培训教师到企业兼职或直接参与创业实践,不断提升创业培训教师的实践能力,促进培训内容不断更新,使之适应市场实际。

4.尊重培训规律,完善培训策略

(1)明确创业培训的时代特点。创业教育、创业培训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对比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创业培训具有创新性、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社会性等特点。因此,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应自觉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尊重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遵循教育科学的方法和步骤,既要有别于大学课程内的专业教学,也要有别于社会上其它各种类型的培训活动。

(2)设定科学的创业培训目标。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目标的设定应科学、合理,既不能要求通过一两次的创业培训就能够使得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获得质的飞跃,就达到或超过欧美国家的水平,又不能人为的降低培训标准和要求。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应以通识教育为主导,以市场作为为媒介,更多地作为启蒙教育和基本能力教育,不要求或强求大学生在短时间内一定从事创业活动,应致力于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致力于大学生创新精神、自主意识、创业意识、实干精神的培养,致力于大学生创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增强大学生的自我就业能力,为大学生走上社会能够主动、自觉、创造条件地开展创业活动提供知识和能力的积淀。

(3)构建分层次创业培训体系。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的教学体系应有别于传统的针对下岗、失业人员、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以及小企业负责人的创业培训。大学生创业培训应在传统创业培训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文化程度和实际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大学生创业培训应设定三个基本的创业培训层次:一是普及性的“入门教育”,面向全体在校大学生进行基本的创业意义、创业精神、创业素质、创业政策等的培训和宣讲;二是“创业理论与实务知识”的培训,面向有一定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致力于创业理论知识的增加和创业实践能力的提高;三是“个性化的创业辅导”和“创业跟踪扶持”培训,应针对已经或者准备创业的大学生,进行专业的创业辅导、咨询和跟踪扶持、帮助。同时,应设计有梯度的培训内容以适应高校不同专业大学生对创业培训的需求,对农学、医学、工学等非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培训可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而对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培训重点则应在于创业实训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4)优化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实用性和时代性,要不断进行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的探索和创新。要运用科学的、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采取讲座、参观、考察、经验介绍、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循序渐进地教给大学生科学的创业理论和方法。创业培训内容应符合大学生对创业政策、创业知识、创业技能的需求及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点,发挥身边典型案例的启迪、示范作用,注意筛选和增加源于大学生活的真实的创业故事、创业案例。要注重理论培训与创业实践的融会贯通,利用和发挥高校教学实践基地、科技园区等的作用,增加培训的实践项目,引导大学生积极走出校园,带领大学生开展市场调查,实地考察创业项目,邀请创业成功者进行宣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实际运作能力,使大学生逐步积累实践经验,提出符合市场行情、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创业计划。

5.强化后续服务,提供个性化指导

高校应围绕大学生创业需要,为其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指导和服务。要认真开展后续跟踪服务,积极开展个性化指导,在鼓励大学生个人自主创业的基础上,收集创业大学生的相关创业材料及企业经营状况信息,建立创业大学生个人创业档案,以培训机构为基地,对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进行跟踪、咨询、指导等后续的支持服务。

高校应切实提供创业帮扶措施,完善创业激励与基金启动机制,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场地、资金、设施等方面的支持,让校园创业成为可能。高校要与教育主管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加强合作,推动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高校应充分发挥专业和学科优势,科学规划教学实践、实习基地,拓展实践、实习基地功能,规范基地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劳动保护和职业防护设施建设,积极向有意参加创业基地实训的大学生提供实训岗位。同时,高校应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毕业后开展自主创业的大力支持,在信息提供、技术援助、审批手续简化、贷款渠道疏通、开业指导、组织创业交流等方面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支持和鼓励。

6.加强规范管理,提高培训效果

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作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的主管机构,应积极筹划、主动介入,加强与高校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机构的联系,主动做好大学生创业培训的业务指导工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大学生创业培训的管理职能,如安徽省就先后发布了《安徽省创业培训管理办法》(皖人社发〔2011〕52号)、《关于在全省开展创业模拟实训工作的通知》、《安徽省创业模拟实训操作规程(试行)》(皖人社秘〔2011〕330号)等文件,用以规范安徽省创业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开展。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提早规划,做好培训机构的申报认定、定期考核工作,做好创业培训教师的培训和认定工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加强创业培训监管,应督促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机构,严格按照创业培训管理办法做好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做好培训补助资金发放和管理工作,提高培训效果。

[1] 陈都标.大学生创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2008(13):64-65.

[2] 张小建.中国就业的改革发展[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3] 陈璇.创业教育仍是教育部工作重点[N].中国青年报,2012-04-09(01).

(责任编辑:李瑞兰)

2016-10-15

姬惠惠(1980-),女,安徽淮南人,硕士,政工师。

安徽农业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Jf2014-57);安徽农业大学就业创业专项研究基金项目(编号:jc2015-02)。

10.3969/j.issn.2096-2452.2017.01.015

G647.38

A

2096-2452(2017)01-0069-05

猜你喜欢
培训大学生工作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不工作,爽飞了?
大学生之歌
选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