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肝衰竭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2017-03-07 14:45:49羊措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抗原检验血清

羊措

(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检验科,青海 共和 813000)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肝衰竭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羊措

(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检验科,青海 共和 813000)

目的探讨在开展肝衰竭疾病诊断工作期间,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45例肝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间段选择45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临床针对两组实验人员均开展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工作;最终就两组实验人员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健康体检人员IgG(免疫球蛋白G)水平、IgA(免疫球蛋白A)水平以及IgM(免疫球蛋白M)水平检验结果展开对比,观察组肝衰竭患者获得显著提高(P<0.05)。结论临床在开展肝衰竭诊断工作期间,合理开展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工作,最终通过对IgG水平、IgA以及IgM水平加以分析,针对肝衰竭疾病可以进行准确诊断,从而为肝衰竭疾病的确诊做出充分保证,并且为肝衰竭治疗方案的顺利研究奠定基础。

血清免疫球蛋白;肝衰竭;应用效果

当前对于肝功能衰竭患者在施以疾病诊断工作期间,主要结合患者的疾病史、患者的病症表现以及临床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展开疾病的鉴别工作,但是此类方法的实施,需要对患者施以肝脏穿刺手术完成,除了表现出诊断过程复杂特点之外,还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痛苦感以及风险,从而使得肝衰竭患者的依从性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下降[1]。本文意在明确最佳指标对肝衰竭患者开展诊断工作,以此说明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重要临床实施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45例肝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间段选择45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组(45例):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分布范围为35岁-86岁,平均年龄为(54.29±12.06)岁;对照组(45例):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分布范围为36岁-87岁,平均年龄为(54.32±12.09)岁;对两组肝衰竭患者的性别、年龄展开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于观察组肝衰竭患者以及对照组健康人员,于临床对其合理展开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工作。于清晨,对两组实验人员空腹静脉血展开抽取工作,控制剂量为3 mL后停止,之后于生化抗凝试管中合理放置[2]。后续对于静脉血依次展开离心操作以及血清分离操作,之后利用全自动蛋白分析仪展开检测分析工作,控制检测环境温度为-20oC。就两组实验人员的血清免疫球蛋白,主要选择免疫比浊法完成[3]。

1.3 观察指标 对观察组肝衰竭患者以及对照组健康体检人员的IgG(免疫球蛋白G)水平、IgA(免疫球蛋白A)水平以及IgM(免疫球蛋白M)水平加以检测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观察组肝衰竭患者以及对照组健康人员展开检测结果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同对照组健康体检人员IgG水平、IgA水平以及IgM水平检验结果展开对比,观察组肝衰竭患者获得显著提高(P<0.05),见表1。

3 讨论

对肝衰竭疾病发病机制加以分析,存在复杂性特点,具体主要体现为两方面:其一,因为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患者的肝细胞表现出直接损伤的现象,例如因为病毒因素以及药物因素的影响,使得患者的肝细胞受到破坏,从而对应性呈现出程度有所不同的肝细胞坏死现象;其二,因为免疫机制的影响,例如在患者表现出的免疫损伤中,存在细胞因子以及内毒素二者进行介导[4]。

对于免疫球蛋白的合成,主要于人体体液中完成,并且同补体于人体血清中共同分布。对于慢性肝炎患者,伴随着病症变化,患者自身免疫球蛋白水平会表现出对应性波动,并且随着患者病症表现严重,患者球蛋白水平会呈现出较为显著升高[5]。

对于肝衰竭患者,其主要因为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表现出病症严重后,最终形成。对于此类患者,其肝脏Kupffer细胞功能会表现出系列障碍的现象,无法将肠道吸收抗原以及自身抗原显著性清除,在此种形式下,使得抗原以及抗体量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多,从而使得免疫球蛋白水平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升高。并且患者病情表现越为严重,患者抗原抗体对应性的清除量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减少,对应性抗原抗体量表现出一定程度增多,从而使得免疫球蛋白升高现象更为严重。

对于肝衰竭患者,其自身肝细胞表现出大量坏死的现象,并且对应的Kupffer细胞表现出功能失调的现象,从而使得对应抗原具有的处理能力最终丧失,从而无法确保具有的吞噬作用充分发挥,最终使得抗体量呈现出较为显著增多,进而使得免疫球蛋白水平呈现出显著增加,特别以IgG水平的升高现象最为显著。

对本次研究结果加以分析发现,同对照组健康体检人员IgG水平、IgA水平以及IgM水平检验结果展开对比,观察组肝衰竭患者获得显著提高(P<0.05),从而证明通过对肝衰竭患者施以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针对患者的肝脏受损程度可以进行反应,从而为肝衰竭疾病的最终确诊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临床通过开展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工作完成肝衰竭患者的疾病诊断,对于最终肝衰竭疾病确诊以及治疗方案对应性研究可以提供可靠性依据,有效证明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实施价值。

[1] 陈文惠. 肝衰竭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4, 5(3): 168-169.

[2] 张玉华. 肝衰竭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临床价值探究[J].医药前沿, 2015, 5(26): 192-193.

[3] 吕家庆, 王造昌. 肝衰竭患者中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应用意义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 2017, 6(26): 255.

[4] 傅熙玲. 前列地尔治疗肝衰竭后检验指标的改变特征及意义[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 1(22): 3199-3199, 3201.

[5] 周渐, 万红. 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3, 29(7):535-537.

猜你喜欢
抗原检验血清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0:04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Lppx和MT0322人T细胞抗原表位的多态性研究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