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大特色”的路径探析

2017-03-07 14:45:22郭细琴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民族特色特色理论

郭细琴

(中共耒阳市委党校,湖南 耒阳421800)

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大特色”的路径探析

郭细琴

(中共耒阳市委党校,湖南 耒阳421800)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多管齐下的系统工程,需要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抓住时代主题,不断丰富和彰显其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径;四大特色

一、“实践特色”的丰富路径

在“四大特色”中,“实践特色”摆在第一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本身就是实践的产物,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深刻汲取以往照抄照搬他国模式的历史教训、大胆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实践过程中提出来的。实践特色是形成其它三大特色的不竭源泉。首先,理论特色的彰显需要实践特色作支撑,改革开放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其次,民族特色离不开实践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生动实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得以传承的重要条件;再次,时代特色的彰显离不开实践特色的丰富,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不能固步自封,需要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实践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的提出与发展,都深深打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烙印。在我国社会进入全面转型升级的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增添新的内容呢?

第一,切实转变发展理念,扎实推动科学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必须汲取以往粗放式发展模式的教训。改革开放之初,一些地方盲目追求GDP的增长,采取粗放式发展模式,导致资源浪费大、环境污染重、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严重。当前,要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关键一条就是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永续发展。

第二,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坚持走“中国道路”,必须紧紧依靠“中国力量”,而“中国力量”的根本主体,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过去,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根本原因在于获得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掌握了群众路线这一根本法宝。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要获得新的胜利,同样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第三,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努力破解实践难题。中国共产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引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的局面。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现实难题。比如:如何看待“姓社姓资”的问题,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如何应对亚洲金融风暴的问题,如何把握国内外两个大局的问题,等等。正是由于坚持问题导向,直面现实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不断取得进步。

二、“理论特色”的丰富路径

中国共产党一直是一个敢于解放思想、善于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一边“摸着石子过河”,大胆进行改革开放的实践;一边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理论提炼,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因为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所以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在具有“实践特色”的同时,又具有了鲜明的“理论特色”。

在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如何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色增添新的内蕴呢?

第一,大胆进行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一项不断开拓创新的事业。在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对创新实践进行概括提升,提出适应新阶段、新变化的新理论,特别是要善于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鲜活经验,总结提升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而提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理论成果。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变革的新时代,迫切需要形成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理论。

第二,切实增强理论自觉。离开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中国特色伟大实践,需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科学引领,需要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主体的建设者们有很好的理论素养,特别是要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素养。1978年以来我国巨大成就的取得,就与我们的理论武装、理论自觉是分不开的。当前,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工作,就要切实增强理论自觉,特别是善于把握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深刻把握五大发展理念,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只有增强理论自觉,我们才能在国内国际发生深刻变局的新形势下,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扎实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

第三,切实增强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某些玄学家闭门造车提出的理论构架,而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现代化实践基础上的一种科学理论。也正是在这一理论体系的正确指引下,我们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中国人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因此,我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自信,是基于实践检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当然,理论自信不是理论自大,不是要把现有理论僵化教条化形成新的理论教条,而是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善于用“中国声音”讲“中国故事”,切实增强国际话语权。

三、“民族特色”的丰富路径

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民族特色”主要有三层含义:其一,就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探索而言,彰显了中华民族自身的特色;其二,就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所形成的理论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都特别注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资源的创造性吸收;其三,就当代中国的制度体系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照搬外国的结果,而是具有民族特点(比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打下了深深的民族特色的烙印)。

在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如何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特色增添新的内蕴呢?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善于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作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之一,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情况的今天,不断夺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胜利,同样必须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独立自主的要义,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现实国情相结合,走出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来。正是由于我们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才使得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第二,注重民族特色,善于吸收传统精华。当今时代,是一个多样化、全球化、信息化的新时代,但多样化、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与坚守民族特色不相矛盾。越是民族的,就越能在多样化、全球化、信息化的世界大舞台中获得一席之地。中华文明五千年,有着取之不尽的文化宝藏。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要获得新的胜利,既要眼睛向外,学习全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也要眼睛向内,善于自觉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营养。换言之,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要求我们善于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思想精华,形成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道路、理论和制度。

第三,弘扬民族精神,抓好凝魂聚气工程。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民族民族精神所提供的强大精神动力。现在,这一民族精神已经浸染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面去了,并已内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气质。

四、“时代特色”的丰富路径

在当今时代,和平发展成为新的时代主题;信息化全球化成为新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启和发展的。推动改革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不二选择。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需要从三个维度加以把握:其一,从道路选择来说,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时代的呼声;其二,从理论成果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应了时代课题;其三,从制度设计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打下了时代烙印。

在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如何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特色增添新的内蕴呢?

第一,培养世界眼光,开拓国际视野。在当今信息化全球化时代,各国间的相互联系相比以往更为紧密更为深刻,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具有国际视野,绝不能回到僵化封闭的老路上去,做井底之蛙。只有大胆吸收借鉴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比如,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战略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如何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呢?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吸收其他国家在法治建设方面的有益做法。这是因为,中国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传统是人治而不是法治,而西方在法治建设方面,则有较为深厚的法治传统和较为可行的法治做法。实践表明,大胆吸收借鉴西方文明的有益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这一新的时代主题,为我们实现工作重点转移,安安心心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当前,尽管国际风云变幻,国际热点问题层出不穷,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国际安全特别是国际反恐面临新的挑战,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我们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大有可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牢牢把握这一难得历史机遇,顺应历史潮流,走和平发展之路。

第三,不断扩大开放,积极融入世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不断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对外开放的层次、领域、水平上下功夫。近些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积极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思想,在扩大对外开放、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特色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最为突出的例子,就是中国倡导的亚洲投资银行、“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搞得风生水起,“中国方案”正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普遍赞赏。

责任编辑:曹桂芝

A8

A

1009-3605(2017)03-0034-03

2017-04-10

郭细琴,女,湖南南县人,中共耒阳市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民族特色特色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论维汉熟语的民族特色
语言与翻译(2014年1期)2014-07-10 1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