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大学生创业素质培育中的学科优势

2017-03-07 14:37:56焦连志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理论课人格培育

焦连志

(上海电力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01300)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大学生创业素质培育中的学科优势

焦连志

(上海电力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01300)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养成和培育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对于激发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提升创业素质、锤炼创业能力、养成创新人格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紧密贴合提升大学生创新素质培育的要求进行创新,使之与创业素质教育相融合,以更好地推动高校大学生创新素质培育。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大学生; 创新素质; 学科优势

高等教育肩负着我国高等人才培养的重任,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有着自己的学科优势,在培育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创新型人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以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为重要突破点的高等教育改革既要重视大学生的专业教育,更要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独特学科优势与作用服务于创新型人格的培养。

一、培育大学生创业素质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高等教育应当服务于国家发展的大局,服务于中国的发展战略。当前,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发展创新经济,着力推动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高等教育应当紧密结合这一战略,将高等教育发展与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相对接,为此,高等教育应当着眼于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要求,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在此过程中,需要“重新审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和价值,合理定位,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使之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时代发展目标产生最大程度的耦合”[1]。当代大学生都是伴随信息技术变革成长起来的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创新与变革塑造着当代大学生的独特精神气质,年轻大学生热衷于新技术、新的思想观念、新的生存与交往方式,有着不拘一格、追求创新的人格特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提供了新的发展性资源,推动了当代大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发展自己,他们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宝贵资源,也是亟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藏,而开发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大力推动创业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青年学生应该“在创新创业中展现才华、服务社会”,“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2]。高等教育应当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变革以及政策支持等途径,形成培育创业创新人才的合力,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动力,形成大学生的创新人格,从而发挥大学生作为人才资源的优势,把对知识的求知欲望转化为创造财富的动力,以他们的聪明才干助力国家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为国家发展作出青年人应有的贡献。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中的学科优势

大学是人才成长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与成长是其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其成长的必要过程。大学生在大学里接受的专业知识教育、人文社会科学素质等对其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涵盖了知识能力、理想信念、意志品质、法治观念、心理健康等较为宽泛的内容,在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中有自身独特的学科优势,具体来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优势

1.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与优秀的精神品质,这是创新型人格的必备要素。学生初入大学校园,离开父母、家庭和熟悉的伙伴、熟悉的学习环境,难免遭遇各种失落和迷茫,因此,思政课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首先担当起对大学生进行适应大学生活的教育和辅导,帮助大学生上好大学第一课,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大学环境,在潜移默化的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中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道德的培养,素质的拓展和提高,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以及责任意识的加强。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自觉将自身成长与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这些有助于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来应对大学学习生涯中的挫折,并以积极向上的信念来指导自己的大学学习和成长过程。而人的创新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和上述健康心态和积极信念紧密相关的。

2.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提供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使大学生初步养成科学思维方式,使学生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增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和自觉意识。从各门课程的基本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是创新思维的理论结晶,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开放性和独创性等创造性思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辩证思维能力,获得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提升学生运用理性的辩证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成长,形成创新型人格。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有助于学生增进对国情的理解,增进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学生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品质,从而明了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增强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在自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进一步增强创新的内在动力。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优势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设计社会实践教学环节,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途径,同时也是大学生联系社会,将书本中所学知识与社会联系起来的重要渠道。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知行合一,是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相结合的过程,也是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参与社会的重要过程。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增强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能力,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创新性运用能力。因为课堂中所接受的主要是知识教育,而在实践教学中对知识的运用与思考才会转化为学生个体的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并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培育与成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即是知识与社会实际互动的过程,是大学生形成知识与技能,丰富情感、培养个性的过程。”[4]此外,社会实践也有助于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并有助于将各方面的能力有效综合起来,从而形成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磨炼和提高的。”[5]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资优势

思想政治理论课反映着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其内容也较为宽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的学科是比较多的,知识涵盖面也比较广,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来源也根据这一课程的内容需要而招收了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师,师资来源方面一般都是由跨学科的教师组成的,不同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教学中由于学科知识背景的不同,有助于将一个问题讲深讲透,有助于对问题的多视角分析与解读,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与知识视野的扩展,从而吸引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深入学习与思考,也增强了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在这一基础上更好地全面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而学会运用不同学科的视角或者运用交叉学科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则往往是创新的重要方向,这样一种意识的培育与形成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的创新。

三、以思想政治教育化解大学生创业素质与创新人格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创业素质与创新人格培育过程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种以创新素质为核心的精神素质的塑造,如有学者指出的,“创业教育是再整合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融入开拓性素养”[6],这一过程是一种新的精神品质的淬炼和提升,它是以大学生的多种精神素质为前提的。但是,我国特殊的教育国情、教育模式、竞争压力等对我国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塑造与培育存在着诸多缺憾,影响着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培育。例如,创新人格所具备的诸多精神要素中,基本的应当有坚强、乐观的意志品质,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等。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情况不容乐观,有研究显示,“精神疾病已取代传染病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的重要原因,并经常由此引发恶性事件。”[7]不少大学生存在理想信念迷茫、生活意义迷茫、厌学弃学、自暴自弃、悲观抑郁甚至人格扭曲等心理问题,在处理学业、情感、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个人成长规划等方面都面临重重困难,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构筑当代大学生健康向上、丰满充盈的精神世界,也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学习成长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型人格的培育。

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育其创新人格。创新型的人格支持系统既包括科学的知识体系、周密理性的思维能力以及相应的智力水平,也包括一些非智力因素,如乐观、自信、激情、联想,甚至冲动、偏执等非智力因素也在创新人格支持系统中有一席之地,许多重要的科技创新与发明、发现就是在这些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下形成的,这有助于启发其创新动力、激荡其创新意识、形成其创新精神,进而引发其创新行动。创新型人格所具备的人格品质只靠专业课程教学是难以培育的,专业课程教学可能更多地会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但是无法做到系统地去教育和影响学生的意志品质,塑造和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而这一缺憾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正因为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更需要,也更容易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去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为老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目的,从学生内心深处让他们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8]这种创新型人格在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创业创新活动最为重要的人格品质,培育创新型人格也是大学生创业教育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创新型人格所具备的诸多要素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所努力塑造和培育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的要素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知识教育要直接灌输给学生的,也有的虽然不是课程所教授的知识内容,但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给予引导和启发的,所有这些要素都会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学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其他任何一门专业课,它的内容涉及知情意信行各个方面,有助于提升学生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能力,使自己具有良好的价值判断、健康的心理结构、出色的意志品质、一定的理论素养、对现象规律性的自觉探索以及对国情的全面把握,能正确处理个体与集体、感性与理性、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这些都为创新精神和创新型人格的培育创造了重要的条件,使学生具备较完善的创新素质,形成创新型人格。

总得来看,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人格,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所肩负的重要使命,高等教育的所有课程及整个教育体系都应当服务于这一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来整合各学科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人格。

[1] 莫诗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原则[N].光明日报,2016-07-03(6).

[2] 习近平祝贺2013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开幕[EB/OL].新华网,2013-11-08.

[3] 周海军.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与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2):90-92.

[4] 刘晓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能力培养问题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21):169-170.

[5] 屈善孝.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5):18-19.

[6] 李家华,刘帆.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挑战和对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5):1-5.

[7] 李树林,姜锋平.论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J].鄂州大学学报,2012(1):68-70.

[8] 李志强.思想政治教育在推动大学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观念和行为的养成路径分析[J].决策与信息,2015(35):288.

2017-05-18

上海市高教学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教育协同机制研究”(GJSL1659);2016年度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择优资助项目“文化自觉视阈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szkzy2016003);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网络化条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探索——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 (161004);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2015-GX-046);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jg153106)

焦连志(1979—),男,上海电力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编辑:杨桂芳

猜你喜欢
理论课人格培育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1:38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学习月刊(2016年20期)2016-07-11 02:00:14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39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