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时期平山县整党经验及其当代启示

2017-03-07 13:45:20张志永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整党平山县党员干部

张志永

(河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西柏坡时期平山县整党经验及其当代启示

张志永

(河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1947年10月全国土地会议结束后,各解放区立即结合土地改革开展了整党运动。其中,平山县创造了整党的典型经验,主要包括把整党民主运动与土地改革结合起来,公开党支部、开门整党,加强党员教育、整理支部等,不仅使基层党组织在思想、政治和组织上都有很大进步,还有效地推动了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平山整党经验对新时期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借鉴意义,如结合具体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发动群众是搞好党的建设的外在保障,以及开展经常性思想教育,坚持思想建党原则等。

西柏坡时期;平山整党;历史经验;当代启示

1947年10月,全国土地会议结束后,各解放区立即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并进行整党,涌现了以山西崞县、晋察冀区平山县和陕甘宁区绥德县黄家川的典型经验,尤其“平山县的典型经验,应为各地所取法”[1]。这些经验不仅对各解放区土地改革和整党运动的开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乃至对以后党的建设具有启发意义。因此,本文以当时中共中央工委土地改革和整党的试点县——晋察冀解放区平山县为个案,分析平山县整党的过程和历史经验,重点探讨其对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启示。

一、整党前平山县党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平山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区,自然环境较差,人们几乎都以务农为生,生活贫苦,革命基础比较好,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平山县已经建立了中共地下党组织,至1937年7月6日抗战爆发前,全县共有共产党员779人。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迅速进入华北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很快建立了晋察冀边区,平山县大部分地区位于根据地的巩固地带。抗战期间,平山县党组织得到了迅猛发展,至1945年8月,全县各村均建立了党支部,党员发展到16788人,是抗战前的20多倍,至1949年9月,全县党员发展到20761人。[2]总起来说,平山县党组织是“经过战争与反封建斗争考验的、无产阶级的党”,“支部的一般情况,多是中农占领导地位,贫雇农党员在支部中占领导地位的是少部,绝大多数支部在一般问题上、一般工作上能坚持立场与执行党的政策与任务”。[3]

不过,平山县党组织毕竟是在抗战时期特殊环境下发展壮大起来,必然带有时代的特征。那时,“党在边区占优势,使有些抱升官发财思想者也想打入党内来——这是客观上容易使党不纯洁的原因”;有些党员干部对党的认识不足,降低了入党的条件,如“某些地方在发展中只宣传八路军好,以八路军的标准做了党的水准”;发展党员时,“不严格执行入党手续,这是组织上易于使投机分子混入党内来的条件”;甚至一些地方还出现了拉夫现象,“介绍人离开自己的阶级立场,不负责任,为了情面介绍亲戚朋友自己认识的人。而这些人并不够入党条件”。[4]就党的组织成分而言,“缺乏真正的产业工人的骨干,大多数干部是农村出身、生在农村封建社会环境中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农民”。尤其是瞬息万变的战争环境,严重地影响了平山县党的建设。任弼时曾评价道,老解放区有些农村党组织在过去很长时期内,“常常采用一揽子会的活动方式,放松了党的组织生活,取消了党员的教育制度”,甚至连“入党仪式也取消了”;“党员比例过大,受的教育较差,起的作用反而不如以前。平山县洪子店的支部书记说,‘数多而质好则多好,数多而质不好则不如少好’”。[5]这些都说明了平山县党组织存在着严重的成分不纯与思想不纯等问题。

同时,在抗日战争的紧张环境中,各项工作的时效性比较强,上级在布置工作时往往只简单地说明政策的规定,而没有详细、系统地介绍工作方法,再加上许多基层干部文化程度不高,研究和理解政策的能力不强,故绝大多数基层干部存在着“任务观点”,“强迫命令的作风是普遍而严重的,思想上是人民的上司,而不是人们的服务员”。[6]甚至有的干部模仿原先国民党政府官员的简单粗暴的作法,乱打乱罚,激起了民众很大不满。许多人反映道,“事变以后,地租剥削较少,主要的是村干部对农民的压力过重”[7]。

抗战胜利后,随着国内和平环境的暂时到来以及阶级矛盾的上升,也触发了晋察冀边区许多利益关系的新变化。在平山县开展的反奸清算斗争、贯彻“五四”指示等工作中,部分党员干部曲解甚至拒不执行上级政策,假公济私,谋取私利。如1946年“五四”指示颁布后,平山一区东街开始土地改革,1947年5月还进行了复查,但这些运动“都没有很好的发动群众”,1946年“土改分散了土地很多,但大部是坏地”,1947年“复查弄出的好地不少,也大部被干部占去(支书王××两口人分得一块9亩的好水地,老乡们说王××成了东街的首富),农民分到的地有的已超过了平均数,但大部是坏的”。[8]尤其是平山县已经全部成为巩固的解放区,少数党员干部革命意志渐失,萌生了功成身退的念头,据1948年统计,平山县“九个区231个干部中,经常想家不安心工作的有44人,思想有严重问题的11人,他们向落后与蜕化分子看齐,想回家,想做买卖,想发财,想享乐,这是产生无纪律无组织现象的基本根源之一”[9]。

另外,少数地富家庭出身的党员干部并未放弃本阶级立场,把党的支部变为宗派小集团,包庇和袒护亲友,为非作歹,欺压群众。如平山县梁家窑党支部在抗战前就已经秘密建立起来,发展党员的口号是“杀富济贫”,“在党内,党员分为东西两派,东派首领王××,西派首领候××,党员中又有天主教徒,西派常和富农天主教首领候××接近,东派和富农梁×接近,党员作风也很坏,盗窃、讹诈、调戏、包庇、贪污、占小便宜”。[10]至于摊派公粮、公差、征兵等事项,更是想方设法地转嫁给一般群众。晋察冀边区一名领导人把这些蜕化变质分子比喻为“新兴黑暗势力”,尖锐地指出,“有一部分支部干部已经蜕化、腐化、堕落,他们的思想意识完全变了,形成乡村中‘新兴黑暗势力’。这些势力的分子其来源一部分是由于阶级成分变化而蜕化者,一部分(占多数)则是由于那些阶级异己分子或敌探奸细混进党内来,穿上共产党的外衣借用共产党的称号,进行破坏行为者”;他们“有时也说一些漂亮话,做一些对群众有益的事,以取得群众的依靠,同则又压制基本群众与好的党员”。[11]因此,使许多贫苦农民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放,政治、经济等地位改善有限。

总之,在土改和整党之前,平山县党的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严重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正等问题,部分党员干部不能起到先锋带头作用,甚至有地富分子直接间接地操纵了部分党支部,不仅破坏了党员与贫雇农之间、基层干部与上级领导的关系,更使广大农民的基本要求长期得不到满足,严重地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声望。显然,平山县进行整党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二、平山县整党的经验

1947年夏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开始了战略反攻,这时,“党与群众的思想准备成熟了,形势也成熟了,提出彻底平分土地是适时的”。9月,中共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并结合土改进行整党。“整党分为两步,一是由上而下思想打通,组织整顿,纪律制裁,目的是去掉障碍,去掉障碍才能彻底实现土地改革;土地改革之后,由下而上地整上来,这是巩固党,扩大战果,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把党的经常制度、正确作风建立起来,使党的面貌焕然一新”。[12]此后,平山县结合土地改革开展了整党,创造了整党与发动群众相结合的典型经验。

(一)把整党与土地改革结合起来。平山县既有解放了十年以上的老区,又有解放了两年半的半老区,经过了抗战时期减租减息和抗战胜利后反奸清算等运动,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旧式地主富农基本瓦解,新的富农以及中农占有一定优势,贫雇农所占比例已相对缩小。据1947年初调查,平山县“除个别村庄外,而几乎全部村庄土地均大量分散,百亩以上之地主寥寥无几,中农为最多数的阶层,贫农则大量向中农发展,村干部不少是中农成分”[13]。由此可见,平山县封建残余不多,故单纯在土地问题上很难将广大群众发动和组织起来,必须使土改与整党及建立从乡到县的人民代表大会的民主运动结合起来。

对此,刘少奇明确指出:“今天老区挤封建主要是整党,整党内的地主,就是搞掉党内的封建,把整党与挤封建、‘搬石头’、斗地主结合起来就会有高潮,要在群众参加的公开的支部整党会议上查阶级、查思想、查行为。”[14]中共中央工委给平山县派出了土改工作团,领导全县的土地改革运动和整党工作,一方面,向广大群众全面、深入地宣传全国土地会议精神,发动土地改革运动,组织广大贫苦农民诉苦、挖穷根,使他们提高自身阶级觉悟,分清敌我;另一方面,结合土地改革运动,迅速开展了公开整党工作。土改工作团认为,“公开整党不仅可能而且必须同当前每个时期的各种工作结合起来,凡是群众的活动,群众的斗争,都能结合”。如发动群众的障碍在支部,便应该公开整党来除障碍;组织队伍的障碍在支部,也应当整党;平分土地要号召党员拿出多余的地来,也应该整党;发展生产又应该整党,总之,“整党对工作并没有妨碍,反之,只有这样才能从工作与斗争中,让群众起来帮助整党,又从整党中发动群众来更有效的完成工作任务”[15]。

平山县把整党民主运动与土地改革结合进行,恰好抓住了土地改革运动的关键。经过认真地思想教育和整顿党组织,大部分党员干部打通了思想,对革命前途有了正确的认识,从上到下清除了土改工作中的阻力,“在平分土地整个过程中,党员的思想动员、团员的动员及代表组长的模范作用,起着相当大的决定作用。(特别是新农会贫农团代表组长)是平分土地中很重要的一环”[16]。尤其是富裕中农大都为党员,故动员富裕中农土地比较顺利。因此,平山县迅速地完成了平分土地的任务,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和解放区的各项建设。

(二)公开党支部,开门整党。自从1931年平山县党组织建立以来,鉴于严酷的白色恐怖、紧张的抗战环境等原因,全县党支部和党员均处于秘密状态,这虽然保证了党组织的安全,但客观上也便利了党内坏分子隔断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甚至阻碍了党的政策的贯彻执行。抗战胜利后,解放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开全县党组织的条件成熟了,因此,平山县委在整党之初就公开了党支部和全体党员。

随之,平山县普遍召开了党的会议与群众大会合二为一的整党大会,在广大农民群众帮助下,公开整党。首先,土改工作组主持各党支部工作,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吸收相当于党员人数两倍以上的非党贫雇农及中农参加大会,给予他们充分的发言权,帮助党支部民主整党;其次,进行“三查三整”,每个党员都要做自我批评,然后与会群众逐一揭发、审查党员,先审查与斗争最坏的党员,特别是地主富农坏党员,再审查一般党员,尽可能地讲道理查事实;最后,根据群众意见做出处理决定,奖励和提拔群众拥护的好党员干部,批评和处分他们反对的犯错误的党员干部,停止或开除民愤很大的坏党员的党籍。当然,如果工作组发现群众意见不正确时,往往采取延会、继续讨论等办法,教育、说服群众,提出正确的处理意见,再交群众评议,取得一致同意后再处理。民主整党会议有时连续召开一天一夜,群众都不愿意散会,情绪之热烈,可见一斑。群众说:“这下可与毛主席通气了,可成了真毛主席党了。”[17]

平山县公开党组织和民主整党后,彻底改变了过去各级党组织工作的神秘性,使党的工作置于群众的民主监督和批评之下,每个党员干部的错误都无法隐瞒、欺骗和狡赖,有效地纯洁了党的队伍。同时,在各项工作中更加强化了党的领导,既避免陷于尾巴主义,又有效地克服了广大群众的盲目性和情绪化,使得一切问题都能获得实事求是的解决。周恩来对此大加赞赏,认为“以经过党的支部,邀集党外群众参加党的会议,共同审查党员及干部的方法,为最健全的方法”。[18]

(三)加强党员教育,整理支部。平山县整党之初,一度出现了“搬石头”等错误,造成了部分基层党组织的瘫痪和解体。至1947年底,全县已解散12个支部,停止、开除2000余名党员,占抗战结束时党员总数30%以上。除了把民愤极大者交付人民法庭审理外,“将大部分作风上有较大错误,脱离群众的村干部,以区为单位,召集在一起训练……让其坦白反省,进行改造教育”[19]。

1948年2月,平山县委制定了“分清、争取、教育、团结”的政策,着力纠正前期整党的错误,对“搬”下的党员干部进行批评教育,分清是非,区别对待,以便挽救和团结大多数,孤立最少数的不愿改造的顽固分子。5月,党中央明确提出,“完全抛开党的支部是不妥当的”,要求按照正确政策,完成党支部组织的整理工作。此后,平山县委普遍进行了党员干部教育工作,并训练村干部。例如,1948年春平山县开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每期7-10天,培训的内容大致为:(1)什么是为人民服务的革命人生观,什么是共产党;(2)怎样划分阶级,进行土改、整党的正确政策;(3)如何组织发展生产;(4)什么是新的作风;(5)工作方法。经过数月来认真地思想教育,启发和提高了党员干部的阶级觉悟和政治觉悟,纠正了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坚定了继续革命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有效地克服了无组织、无纪律和强迫命令等问题,树立了新的工作作风,增强了新、老党员干部之间的团结,密切了党、群关系。

11月,平山县土地改革运动基本结束,全县整党工作立即进入第二阶段。经过比较充分的思想、干部等准备后,整党工作重心转为组织建设;总的方针是以教育改造为主,纪律处分为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于是,各村党支部都结合中心工作与重点工作,按照每个党员在抗战期间与解放战争以来工作成绩的大小、联系群众作风的好坏以及思想反省的程度,评功摆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事求是地为党员做出组织结论,批评和处理一些包庇坏人、贪污腐化和侵犯群众利益的党员干部,清除混入党内的地主、富农等阶级异己分子和蜕化变质分子;恢复和健全党支部的正常工作制度,严格党员组织生活,进一步克服一些党员干部的官僚主义和强迫命令作风,同时,也吸收一批在土改和整党运动中思想进步、表现积极的贫雇农分子入党,发展和壮大了党的基层组织。

至1949年春,平山县胜利地完成了整党任务。经过整党,全体党员都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党组织“更有很大的进步。这表现在:组织上进一步巩固和纯洁了,提高了党员的觉悟,改善和密切了党与群众的关系”[20]。有效地克服了成分不纯、思想不纯和作风不纯等问题;广大党员干部普遍地强化了为人民当长工的思想,更好地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乡村工作中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平山整党经验的当代启示

平山县整党虽然曾经出现过一些过“左”的做法,但是总体上是成功的,尤其是平山县创造了发动群众、民主整党的典型经验,得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肯定。平山整党经验的推广,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各解放区的土改和整党工作,对于今天党的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首先,结合具体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在我党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多次整党运动,对党的建设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采取运动式整党毕竟不是常态,也不可能频繁地进行,故应当结合各个时期的历史任务和具体工作,经常性地开展党的建设。况且,党员干部是否起到先锋带头作用,很难单纯依靠思想教育、政治学习等抽象标准来衡量,而必须落实在具体工作中,才能发现他们是否能真正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是否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否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结合每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具体任务加强党的建设,既可以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也可以及时发现党员干部存在的缺点错误,并有针对性地教育和解决,从而达到党的建设和具体工作相互促进。

其次,群众参与是搞好党的建设的外在保障。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不仅党的方针、政策要依靠群众制定和执行,党的建设也应当依靠群众的监督和参与,平山县民主整党运动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同样,新时期党的建设也需要依靠群众,要虚心接受群众监督,这是密切党组织与群众关系的关键,更是搞好党的建设的外在保障。当下,民间有一个流传甚广的顺口溜,“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这反映了单纯依靠党内监督的困境。其实,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与群众朝夕相处,党员干部的一举一动都逃不出群众的眼睛,因此,发动群众充分参与党的建设、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完全可以解决党员干部监督失控的问题。譬如,在召开党支部会议时,可以有计划地适当地邀请群众代表参加,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共同审查工作成效以及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等;可以公开设立群众投诉信箱,受理群众举报等。薄一波曾说:“只有充分发动群众,请群众来提批评性意见和建设性建议,我们的整党整风才能找准问题,对症下药;只有坚持群众路线,形成‘内外夹攻’的态势,整党整风才易收效。”[21]

第三,开展经常性思想教育,坚持思想建党。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大多数党员出身于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党内存在着许多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情况下,我党创造了思想上建党的原则,平山整党就是这个原则的继承和运用,有效地保证了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完成。改革开放以来,尤其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党的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究其实质,无外乎是如何克服和纠正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个老问题,而根本解决办法就是,一方面始终牢记“我国工人阶级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22]继续积极吸收工人阶级出身的党员;另一方面坚持思想建党的原则,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情况新问题,与时俱进地开展经常性思想教育,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教育广大党员在市场经济大潮下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另外,要建立健全党的各项制度,严肃党的组织生活,实行制度治党,坚决清除阶级异己分子和蜕化变质分子,永葆党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力。

总的来看,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仍然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我们必须汲取西柏坡时期平山县整党的历史经验,结合改革开放新形势,不断增强党的建设,提高并统一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改进党的作风,纯洁党的组织,更好地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肩负起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重任。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第25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71.

[2]中共平山县委党史研究室.平山县党史资料[M]第四辑,平山; 内部出版,1991:375-376.

[3]中共察哈尔省建屏地委.两年来土改整党战争生产工作的总结(草案)[Z],河北省档案馆藏,案卷号235-1-9-1.

[4]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秘书处编印.晋察冀边区工作研究参考资料[Z]第七集 ,河北省档案馆藏,案卷号578-1-34-1.

[5]中央档案馆等编.中共中央在西柏坡[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876.

[6]中共察哈尔省建屏地委两年来土改整党战争生产工作的总结(草案)[Z] ,河北省档案馆藏,案卷号235-1-9-1.

[7]中共平山县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平山简史[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223.

[8]中共平山县委.关于平分土地(六)——平山县土改材料之二十[Z],河北省档案馆藏,案卷号520-1-652-9.

[9]平山县委在扩干会以上检查无组织无纪律现象的总结[Z],河北省档案馆藏,案卷号520-1-647-2.

[10]中共平山县委编.平山县土改与整党材料之三十三——关于整党(九)[Z] ,河北省档案馆藏,案卷号520-1-652-16.

[11]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秘书处编印.晋察冀边区工作研究参考资料[Z]第二集下册, 河北省档案馆藏,案卷号578-1-32-4.

[12]刘少奇选集[M](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386、391.

[13]中共平山县委会.平山县土地改革总结[Z],河北省档案馆藏,案卷号520-1-651-4.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年谱[M](下),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116-117.

[15]平山县关于公开整党的认识问题与进行方法[Z].河北省档案馆藏,案卷号520-1-648-6.

[16]中共平山县委.关于平分土地(三)—平山县土改材料之十二[Z].河北省档案馆藏,案卷号520-1-652-5.

[17]平山老解放区土改经验,创造整党与发动群众相结合的范例[N].人民日报,1948-2-29.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第25册),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71.

[19]平山集训撤职干部[N].晋察冀日报,1948-2-8.

[20]结束土地改革与加强党的建设(摘自地委1949年后半年工作计划)[Z].河北省档案馆藏,案卷号235-1-1-3.

[2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M[(下卷),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610.

[22]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隆重举行[N].中国青年报,2015-4-29.

责任编辑:袁树平

2016-11-15

2014年度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重大项目(14JJD710008)

张志永(1964—),男,历史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研究。

D231

A

1009-6981(2017)02-0055-06

猜你喜欢
整党平山县党员干部
1983—1987年县级党组织的整顿实践及其影响
红广角(2023年5期)2023-12-22 06:33:47
平山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建议
河北果树(2022年1期)2022-02-16 00:41:24
育雏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当代陕西(2020年21期)2020-12-14 08:14:38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 02:48:00
平山县主要林果有害生物的发生及防治
河北果树(2020年4期)2020-01-09 16:06:08
快乐阅读 伴我成长——平山县图书馆 “2018 全民阅读-书香伴我成长”系列活动侧记
河北画报(2018年5期)2018-08-20 02:53:06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当代陕西(2018年12期)2018-08-04 05:49:24
改革初期我国的整党整风经验探析
黑龙江史志(2015年9期)2015-07-10 11:55:06
党员干部要姓“党”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