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亚阳 , 杨 果
(湖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的历史条件向我们党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正确判断新的历史方位、历史使命、历史起点、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简括为“新的历史条件论”),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科学探索和回答了事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的五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判断、重大举措,构成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国家治理规律的认识,升华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续写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恩格斯早就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2]562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积极探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基于此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3]9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时代是思想之母。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至上立场,强调要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要坚持走好群众路线,打破党群干群之间的“离心墙”,下最大气力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要坚持把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作为力量源泉,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更好认识规律、更好推进工作的战略高度,提出要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规律的观点,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观点,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4];要学习掌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从我国现在的社会存在出发,提出和实施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要学习掌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要学习和掌握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实现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要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5]
针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掌握辩证分析的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要自觉反对和抵制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看国内外形势做工作时不能盲人摸象、揠苗助长;要学习掌握调查研究的方法,坚持联系地、发展地、全面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4];要学习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的方法,根据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进行全面深化改革[5];要学习掌握历史分析的方法,从过去、现在、未来的有机统一中思考中国历史、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的经验、规律、趋势;要学习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6]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我们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有机统一,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就特在独具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联系上。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核心的使命。”[7]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更加自信地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更加自信地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更加自信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项具体制度的有机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更加自信地坚持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更好地传承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夯实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盘活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切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宽广的世界历史眼光审视了国家治理问题,指出:“纵观社会主义从诞生到现在的历史过程,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实践中没有解决得很好。”[8]74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前后相续的过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是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为后半程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历史阶段。后半程,是深入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重要历史阶段。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从整体角度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将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阔步前进,要完整理解和把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目标指向、价值取向。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机统合而成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旗帜就是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明确规定了改革开放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实现途径。
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强调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而且强调社会主义的价值属性。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凝聚全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是确保社会系统正常运转、有效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8]7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内嵌而成的“三位一体式”的价值判断,全面深刻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这个重大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领导人民完成好革命、建设、改革这三件大事,一条根本性的经验就是注重改进和加强党自身的建设,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3]22站上新的历史起点,“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和号召力,确保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既需要全方位用劲,也需要重点发力。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全面”就是管全党、治全党,面向8900多万名党员、4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重点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继续以“八项规定”为重要抓手,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重要举措,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突破口,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为坚强保证,形成思想建党、制度治党、政治齐党、组织兴党、作风强党、廉政净党的大格局。
“严”就是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从严抓思想、从严抓管党、从严抓执纪、从严抓治吏、从严抓作风、从严抓反腐。着力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严起,要坚持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解决自身矛盾问题最主动、最有效的途径方法,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治”就是要多管齐下、刚柔相济、标本兼治。党的各级组织要肩负起主体责任,各级纪委要担负起监督责任。[8]105治党犹如“治树”,不仅要拔掉“烂树”,而且要根治“病树”,还要扶正“歪树”。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使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等各项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管”和“治”都包含监督,加强党内监督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为重点对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得出了“发展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7]9这一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断,并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
坚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一要科学把握世情的变与不变,统筹考虑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既要看到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态势不会改变,也要看到国际格局发展演变的高度复杂性、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复苏的曲折性;既要看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也要看到国际矛盾和秩序斗争的尖锐性、长期性。二要科学把握国情的变与不变,坚定政治定力,明确出发点,完成主攻任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既要看到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还要看到我国站在全面深化改革、增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新起点,站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起点,站在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的新起点。三要统筹考虑党情的变与不变,坚定理想信念,锻造坚强领导核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既要看到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又要看到“四大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贯彻和落实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目的。一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工作要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一切,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二要秉持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就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积极汲取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三要落实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以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为取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发展权利,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需求,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面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要着力培育发展新动力,大力拓展区域发展、产业发展、网络经济发展的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协调发展,要推动区域协同、城乡一体,推动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国家物质力量和国家精神同步增强,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绿色发展,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动低碳循环发展,落实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的资源观,坚持环境治理与筑牢生态屏障并举。坚持开放发展,要着力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对外开放新体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内地和港澳以及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坚持共享发展,要着力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完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工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9(1).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1-25(1).
[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 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N].人民日报,2013-12-5(1).
[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N].人民日报,2015-11-25(1).
[7]习近平.在学习《胡锦涛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