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超伟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01)
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国家利益观
潘超伟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01)
国家利益是一国能够满足其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主权国家制定其对外政策的根本性影响因素。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和长远眼光对中国外交工作进行谋划布局,对外工作日益凸显出中国特色、中国风范和中国胸怀。习近平国家利益观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习近平的国家利益观中,首先强烈凸显了国家主权安全这一国家核心利益;其次,当前中国外交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最后,实现中国国家利益有利于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和发展,强调中国责任担当,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习近平;外交思想;国家利益观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1]从习近平十八大之后的一系列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国家主权安全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还鲜明指出了当前我们最大的发展利益就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研究梳理习近平国家利益观的基本要义,对于全面深刻理解习近平外交思想和十八大以来党的外交工作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主权这一概念具有社会历史性,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意为最高权力。国家主权安全即主权国家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独立自主处理本国事务的权利,表现出两种特性,即对内至高无上性,对外平等参与性。国家主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也是一个国家是否为主权国家的标志。由于国家主权安全具有社会历史性,因此,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发展,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但本质内涵没有发生较大变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依然是主权国家对外交往的基础和最重要的体现。
(一)国家主权安全是国家利益最根本的内容,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人的国家主权安全观念与意识也在逐步增强。当前的中国已经从一个地区性大国向全球性大国迈进,正如习近平所说,“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2]。中国所面临的国家主权安全问题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复杂。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为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利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召开的国安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3],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具有战略眼光的构想。所谓总体安全观,就是包括主权安全、环境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能源和资源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等在内的新的国家安全观念。国家总体安全观的核心就是实现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实现国家主权安全也是实现其他领域安全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实现了国家安全,国家的发展利益才有可能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浴血奋战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表明,在一个积贫积弱、国家主权遭受外来侵略的主权不安全的国家,不可能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振兴,只有国家获得民族独立,实现国家领土主权安全完整,国家实现富强民主的愿望才能实现,否则一切便是空谈。
(二)国家主权安全这一红线不可逾越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国家主权安全,从毛泽东拒绝与苏联共建“长波电台”到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以国家利益作为中国外交出发点,都充分体现任何时候都不能损害我国的正当利益,任何外国都不要想拿我们的核心利益来交换。邓小平在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时指出:“我们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的。”[4]在解决香港问题时,英国企图干扰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进程,并以混淆“主权”、“治权”来进行交易,邓小平明确告诉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5]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都提到,中国将坚定不移维护自己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任何国家都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苦果。2016年朝鲜进行第四次核试验,中国从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大局出发,赞成联合国对于朝鲜第四次核试验的制裁决议,但韩国政府以维护本国安全为借口推动萨德导弹防御系统在韩国部署,引发地区局势再度紧张。韩国的这一部署决定,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安全。面对有滑向战争危险的半岛局势,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稳定,中国提出解决半岛问题必须要“三个坚持”,即坚持半岛无核化、坚持半岛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三个坚持”缺一不可,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划定了一条“红线”。2009年日本政府无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这一主张,悍然在国内推行国有化政策,这一举动遭到了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中日关系也由此降到“冰点”。为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领土完整,2013年11月国防部发表声明,强调在《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法和国际通行做法下,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是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面对国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为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这一部署不仅为今后该海域的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据,而且也向世界表明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决心和意志不可动摇。
习近平在对外关系中尤为重视国家主权安全,但这并不是其国家利益观的全部内容。习近平认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它代表着中华民族最大的利益,当前中国外交总体上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为实现“中国梦”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后,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强调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意义。
(一)维护和利用好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社会也希望中国能担当更多的社会责任。综合国力的增强带来国家利益的不断延伸,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摩擦也处于上升期,一些国家不愿看到中国影响力扩大,对中国的发展戒心加重,联手对中国进行牵制和遏制。中国发展面临的环境复杂变化,需要我们努力维护来之不易的重要发展机遇期,正如习近平所言:“尽管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没有改变。一定要全面把握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推动我们的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6]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当前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习近平这一思想也是其国家利益观的重要内容。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周边环境出现较大程度的恶化,东海、南海等海洋领土争端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化趋势,东北亚半岛局势持续紧张,这些地区局势的不确定性变化给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为尽快消除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不利因素,2013年10月中国周边外交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专门召开周边外交工作会议,凸显出周边外交对中国的重要价值。习近平在会议上指出:“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我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要着力维护周边和平稳定大局,维护周边和平稳定是周边外交的重要目标。”[7]周边外交工作的战略目标就是服从和服务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是需要国内有一个稳定团结的社会局面,二是要努力争取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安定有序的周边环境。由于国内国际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而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就变得尤为重要。在维护周边环境的同时,必须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要找到利益的共同点和交汇点,坚持正确义利观,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8]。中国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于外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向其他国家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造福于国际社会;于内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
(二)打造命运共同体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提及“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和倡议也成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鲜明特色。所谓“命运共同体”就是将中国放入世界,同世界其他具有不同文明、不同观念的国家相互沟通,建立合作,争取理解,是一种具有高度政治共识和稳定合作预期,能够经受一定程度压力考验的关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一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外交战略。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国家利益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一主张也成为他制定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础。在2013年的周边外交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就曾指出:“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9]2014年7月习近平在访问巴西时明确提出:“打造中拉命运共同体,表示只有坚持平等相待,始终真诚相助,坚定支持对方走符合各自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梦”和“拉美梦”才能共同实现。”[10]由此可见,中国坚持走独立自主和平发展道路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具有重要世界意义。同时中国的发展不排斥其他国家,中国欢迎其他国家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列车,愿意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造福于世界,这一点同美国总统奥巴马指责中国近30年来的“搭便车”行为形成强烈对比。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中国愿意尽最大努力帮助其发展经济。中国开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将坚持正确义利观,不搞我赢你输、我多你少,习近平的这一主张受到了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赞誉。打造“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增强国与国之间的团结,扩大友谊,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维护世界和平,也有利于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最终使“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也成为世界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望实现的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做出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首先,积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抓住外交工作的关键;其次,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亚洲和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最后,巩固国防,建设一支强大军队,使之成为守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的可靠保障。
(一)积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所谓大国是那些在国际体系中拥有或掌握重要权力资源,左右着国际力量格局变化,对其他国家有重要影响的国家或者国家集团,是影响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力量。新型大国关系就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之上,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与传统大国关系相区别,是新兴崛起国和守成大国之间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积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习近平总书记极为重视的外交战略,对中国外交目标的实现有重要影响。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在国际关系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国外交关系。2013年习近平提出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也成为当年中美“庄园会晤”的最大亮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最主要的内涵就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首先,“不冲突、不对抗”。中美做战略伙伴而不是彼此对手和敌人,通过对话、协商而非对抗、冲突解决问题,这是两国新型大国关系最基本的要求。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曾说“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是消除双方所有矛盾分歧,而是确保合作始终大于竞争”[11]。其次,是“相互尊重”,即“双方要尊重各自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12]。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核心就是相互尊重,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中国在台湾、西藏等事关中国领土主权安全等方面拥有自身核心利益,这些都必须得到美国的认同,可以说这是中美关系的症结所在。同时中国也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明,中国无论如何发展,都不会称霸世界,中国无意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中国没有称霸世界的文化基因,会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第三,互利共赢。互利共赢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目的所在,双方为“共赢”而非“零和”关系。通过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维护良好的周边环境,为中国的崛起赢得宝贵时间。
中俄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已经超出双边范围,日益具有国际意义。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识,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21世纪之后,中俄两国以《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基础,两国关系密切发展,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当前中俄两国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两国政府每年都会举行双边或多边会晤,元首会晤机制已经充分建立并在不断完善之中,两军关系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绵延12000多公里的边境线已经建立了军事信任机制。
努力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也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美国加速把自己的战略中心向亚太转移,奥巴马政府在外交上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日本借助美国的支持和默许不断在中国周边制造地区紧张局势,使中国周边环境不断恶化。2009年日本无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反对,执意将中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国有化,之后中日关系急转直下,特别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历史、领土等涉及中国民族情感和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的不断“右倾化”,使得中日关系在短期内难以有较大发展。中国政府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努力发展中日关系。2015年习近平在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时强调:“中日双方应该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共促和平发展,共谋世代友好,共创两国发展的美好未来,为亚洲和世界和平作出贡献。”[13]习近平指出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在民间,重视民间交往也是对日外交的重要内容。不管历史如何发展,日本依然是中国的重要邻国,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仍将产生重要影响。
(二)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习近平执政以来在外交方面提出的重要战略决策,也是我国在推进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程中为世界提供的最耀眼的公共产品。所谓“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涵盖了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本国基础设施水平,通过互联互通使发展中国家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列车,共同分享中国经济发展成果,推动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同时中国将优质过剩产能输送出去,既可以惠及其他国家的发展,又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北翼,所经过的地区主要有中亚、东欧等地区。这一区域内国家大部分原本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苏联解体后,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严重衰退,本国基础设施严重老旧,本国又缺乏相应的资金和技术,而中国经过30多年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有了一定的资金储备和技术支持,这为沿线国家提升本国基础设施提供了契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战略南翼,经过了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地区和非洲。这些地区和国家历史上长期遭受殖民主义压迫,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的陈旧落后也阻碍了本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有能力也有意愿帮助这些国家升级本国基础设施水平。“一带一路”和平、合作、开放的战略,它与其他合作组织之间是相互补充的关系,正如习近平所言:“‘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14]“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命运共同体,这一点与美国当年在欧洲推行的“马歇尔计划”有着本质的区别。为解决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问题,中国发起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共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周边国家作为中国近邻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首要合作伙伴和首要受益对象。党的十八大之后,周边外交进入到新的历史时期,在2013年召开的周边国家外交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15]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相信“一带一路”战略将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合作共赢的新舞台。
(三)巩固国防和建设强大军队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这两句话成为中国百年屈辱外交的真实写照。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不可能没有强大军事实力做后盾。新中国成立之后,国防和军队建设历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高度重视国防和军队建设。
国防实力的增强不仅能切实维护好我国的核心利益,使我们能够更加集中精力于和平发展,也将对任何破坏中国和平发展进程的挑衅形成有力威慑,达到“以武止戈”、避免战争的目的。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周边国家在一些域外大国的支持和默许下不断侵犯我国领土主权,主动挑起地区争端,企图阻碍中国的和平崛起和现代化进程。面对中国国家主权安全面临的挑战,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16]维护国家利益特别是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发展的核心利益必须要有强大军事实力的支撑,要把和平发展道路走通,走到底,必须建设强大的国防,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17]这就是向周边国家和世界宣示,中国决不允许其他国家为一己之私利损害中国的核心利益。在面对钓鱼岛、南海岛屿争端等事关中国领土主权的问题上,中国政府从大局出发,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力求通过外交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中国的和平之举并不意味着中国的软弱、妥协,在坚持通过谈判解决有关争议的同时,不断强化国防和军队建设,研发新式武器装备,提高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建设强大国防的过程中,要做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陆地与海洋并重、“强国梦”与“强军梦”相统一、维护主权与维护和平相统一。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同时,必须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现代化人民军队,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护航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国家的正常外交关系。中国坚持站在最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边,坚持为最广大发展中国家说话,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的和平发展非但不会对其他国家利益造成损害,而且由于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共同发展,因此能够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基础上,向其他国家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促进共同利益的发展。
(一)中国国家利益与世界人民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外交方针。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一向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支持发展中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维护国家利益的斗争,坚定站在第三世界的立场上,代表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因此中国国家利益与第三世界人民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中国重视发展同发展中国家关系,不断深化南南合作、改善南北关系,不仅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也有利于世界人民的利益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势力扩张,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中国已经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国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即使再强大也永远不称霸。”而一些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断鼓吹“中国威胁论”,试图阻碍世界的和平与进步。事实证明,只有那些推行霸权主义、损害他国利益的国家才会担心、害怕中国的强大,担心中国的崛起威胁到他们的既得利益。
(二)强调大国责任担当,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习近平特别强调中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突出大国责任担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对外政策中习近平指出,中国愿意把自身发展同周边国家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欢迎周边国家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便车”,让中国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周边。在2016年20国集团杭州峰会期间,习近平再一次向国际社会承诺:“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18]
2013年习近平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倡议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与赞赏,“一带一路”也成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最重要的公共产品的证明。一方面证明中国已经成为亚洲、非洲等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各国经济发展与中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惠及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另一方面,中国已经成为向世界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对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在维护和平与稳定方面的努力受到了包括所在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赞赏。可以说中国的这一系列举措,在推动建立持久和平、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习近平.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N].人民日报,2013-01-30.
[2]“三个前所未有”:当代中国历史方位的科学论断[EP/OP].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1/08/c_128405116.htm.
[3]习近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N].人民日报,2013-01-30.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0.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
[6]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7]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26(01).
[8]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26(01).
[9]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26(01).
[10]习近平为何屡次提出打造“命运共同体”[EP/OP]. http://he.people.com.cn/n/2014/0724/c192235-21762595.html.
[11]崔天凯.推动建立中美新型人国关系[J].求是,2014,(10):60.
[12]张新平,杨荣国.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研究述评[J].现代国际关系,2014,(07).
[13]习近平.中国人民绝不允许歪曲美化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的言行[EP/OP].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525/c1002-27050604.html.
[14]穆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N].人民日报.2015-12-11(07).
[15]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26(01).
[16]习近平.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N].人民日报,2013-1-30(01).
[17]习近平.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N].人民日报,2012-12-13(01).
[18]习近平.出席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6-09-04(01).
责任编辑:温冠男
D820
A
1671-1262(2017)01-0047-06
2017-03-07
2015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维护国家安全视域下构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机制研究”(15KSB08)
潘超伟,男,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政治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