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琳娜
(湖北医药学院堰桥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预警评分系统应用在急诊车祸伤护理中的效果
侯琳娜
(湖北医药学院堰桥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目的预警评分系统应用在急诊车祸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急诊车祸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和实验组各15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监护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实施预警评分系统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研究表明,常规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为38.8%,实验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为15%,实验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常规组低,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常规组30 d病死率为27.5%,而实验组为5%,对比常规组和实验组的30 d病死率,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警评分系统应用在急诊车祸伤护理中,效果十分显著,值得推广。
预警评分系统;急诊;车祸伤;护理效果
早期的预警评分系统应用于临床时,会对一些临床生理参数进行观察并赋值,然后把参数评分加到一起,得到预警评分,接着医护人员可按照规定触发值,对相应干预方案进行启动。相关资料显示,在评估患者病情以及预后时,早期的预警评分系统有极大实用性,但目前在急诊中还缺乏应用,本文针对此进行相关探讨[1]。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急诊车祸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5例。常规组:女6例,男9例,年龄20~68岁,平均(49.52±9.82)岁。早期预警评分2.15~5.41分,平均预警评分(3.22.±1.21)分。实验组:女5例,男10例,年龄22~66岁,平均(47.35±10.99)岁。早期预警评分2.41~5.93分,平均(2.98±1.01)分。对于常规组和实验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常规组患者护理时应用到常规的监护方式,而给实验组患者实施预警评分系统护理,触发标准和急诊的监护预案以及早期的预警评分都包括在预警评分系统当中。早期预警评分所指的是赋值于患者生理参数,分数为0~14分。患者动脉收缩压和呼吸频率、神志和心率以及体温都属于生理参数,参数加在一起就可得到早期的预警评分值。以下就是具体措施。
1.2.1 监护预案
对于病情较为稳定的患者,可设计1~2级预案,对于潜在危急的患者可设计3级预案,而对急症车祸伤的患者可设计4~5级的预案。
1.2.2 触发设计
把3分早期预警评分当成对潜在危重病进行识别的临界点,这样可在护理急诊车祸伤患中触发3级的急诊监护预案。
1.2.3 监护流程
当患者进入到急诊后,医护人员就可进行早期的预警评分。在临床上,可同评分分值变化情况相结合,对相应急诊监预案实行触发,到患者出院为止。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常规组:患者1例发生心率失常,患者3例出现心绞痛,患者2例发生休克,患者1例出现心脏骤停,意外事件发生率为38.8%。实验组:患者2例发生心率失常,患者2例出现心绞痛,患者2例发生休克,意外事件发生率为15%。对比常规组和实验组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常规组30d病死率为27.5%,实验组30 d病死率为5%,对比常规组和实验组的30d病死率,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国内交通逐步发达,在临床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车祸伤患者,而这要求医护人员能够实时地判别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采用有效措施监测患者病情。虽然预警评分系统能够有效地评估患者的病情,但并非可取代医生评估。早期预警评分所指的是赋值于患者生理参数,患者动脉收缩压和呼吸频率、神志和心率以及体温都属于生理参数,参数加在一起就可得到早期的预警评分值[2]。
在本文的研究当中,常规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为38.8%,实验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为15%,实验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常规组低,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常规组30 d病死率为27.5%,而实验组为5%,对比常规组和实验组的30 d病死率,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代表,在急症车祸伤护理当中应用预警评分系统,能够使患者病死率和意外事件发生率得以有效降低[3]。
总而言之,借助预警评分系统可实时地评估患者的病情程度,降低患者病死率和意外发生率,可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1] 黄 利,张名娟,钟积辉,等.车祸伤合并慢性呼吸衰竭导致肺炎的护理临床观察[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9(3):57-59.
[2] 房春花,黎雪琴,叶少南,等.优质护理对急诊车祸伤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3):172-174.
[3] 邱雪琴,张 平,何春娇,等.重大车祸伤存活患者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4):238-239.
R473
B
ISSN.2095-8242.2017.067.13166.02
本文编辑:赵小龙